“却见俞莲舟越打越快,可是一招一式却无不清清楚楚,便如擅于唱曲的名家,虽唱到了极快之处,但板眼吐字,仍是交代得干净利落,无半点模糊拖沓。”—《倚天屠龙记》

数学专业课的教学和这段话颇有相通之处,重点在于逻辑思路清楚,细节干净利落。和很多人想的不同,其它方面并没有太多的教学技巧可言。这些课程的课堂一般也没有多少互动,因为效率太低。

至于很多学生退课,也是比较难的数学课都有的正常现象。就算老师教得再好,课程难度在那里摆着,学不懂不退课很正常。

如果学过一些数学系的研究生级别的课的话,就会明白,这种课本来就是没法上得引人入胜的。

因为一个结论,抽象到一定程度,就没有任何直觉,也没有什么可以想象出来的具象的东西去辅助理解了,神仙也没法举出一个什么“生活中的小例子”,然后让外行直接听懂。

这种具象的理解能力在一个人度过初二和高二时最明显,很多教师的学历是很不错,但在课堂中或许就很难让所有的同学都能理解她的教学方式和思维模式。

这也就是很多偏科的学生的根本原因,有时候老师会沉浸在自己的具象思维方式中,如果想听懂只有两个可能:

1.学生加倍努力,各种补习,还有“不耻下问”。

2.久而久之,变得方案,直接放弃这个学科。

这就出现了所谓的“认真听讲”和“偏科”的两种学生的出现,但实际上,都是老师的问题,我不是怪老师,而是不论数学还是科学,一个人讲一个样,人类的独特之处就是一个人一个思维方式。

当两个人具备着彼此排斥的思维方式,是很难达成默契的,同事如此,教学也是如此。

我本人不是数学天才,我也不教数学,我是给中小学做科学课件的,有时候就连基础科学常识都没办法让所有学生听懂,我们会扩展到各种图解、视频、实操实验的方式去解开人类思维障碍的这道锁。

有些人对文字有灵性,有些人只对视觉有灵性,我们做科普的都这么难以用一种方法教会所有人,更别提高数和研究生的数学课了,我想都不敢想有哪个大神能够一下子穿透所有学生的思维模式并达成同频接收能力,我觉得那也不可能。

很显然,有人学习很好,但生活无能。有些人学习很差,但日子过得很饱满。

这件事情上,天才没错,因为他自己的确很会解题,所以你不能说他不懂数学。而退课的学生也没有错,来上课自然都是奔着想让自己学业进步的目的而来,可是老师的思维方式跟自己实在对不上频率,也就只好退课了。

大学老师,有的人适合科研,有的人适合上课。

像韦神这种,不适合讲学的老师确实也有不少,他们是专才,就让他们专注于科研吧。

都说科学的尽头是神学,其实学习这种东西也很哲学的,一个人脑子捅不破那层窗户纸,就算他是所有其他技能和领域的天才,但还是解不出一道别人能解出的题。

最后,举一个例子,比如你是学渣,有些题或者概念弄不明白,就去找学霸请教,但是请教了十几分钟,都没搞明白,就觉得是学霸藏着掖着,故意不想给自己讲,就开始有点意见了。

我们做科普的也是在解决这个捅破思维障碍的问题,有时候我们甚至会刻意的接地气一些,通俗的解释一个深奥的问题,通俗得甚至让自己觉得所有的才华和文笔都浪费了,但是没办法,只能那样。有时候也会闹笑话,例如为了能够让普通大众明白一件深奥的科学实验,我们也会用力过猛,猛到被人骂成什么都不懂,哈哈,努力让所有人明白一个谜题真能很难的。

总之,教育最重要的不是智商和学历,而是不要有主观的“无需赘述”这种逻辑,要用足够的耐心和技巧拆掉拦着学生的那层无法逾越的思维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