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骚客总爱以滚滚东逝的长江来比喻历史的不可阻遏。东坡居士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仿佛这样大开大合的气势,才是历史的写照。

提笔之际,我也试图以如此豪放的句篇来形容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发展史,但回溯党走过的这一百年,我瞥见的更多是血泪与汗水。一代代共产党人咬紧牙关,筚路蓝缕,为民族解放寻求出路,为真理上下求索,用炙热的生命力发出的光,硬生生把黑暗的时代划破。我们从黑暗中一步一步走向光明与胜利的艰辛,是无法用这样的只言片语来形容的。

历时弥久,中国人不敢也从未忘记历史。“七一”重要讲话,立足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以史为鉴、擘画未来,丰富马克思主义精神内涵,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宣言。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我深刻意识到,教育工作者也应响应号召,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和把握讲话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实践要求,将讲话精神落实到教育工作实处。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肩负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任重而道远。

少年强,则国强。谈及教育,我认为树立正确的三观,引导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作为党员教师,我们应竭尽所能引导青少年做到:以史为鉴,树立正确历史观,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以史为镜,悟思想,得启示,树牢唯物史观,强化历史思维,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以史为基,多维度、多形式、重实效开展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以史明志,传承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铸就的伟大精神,继承革命传统与红色基因,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另外,教育工作者对历史思考的全面与贯通不可忽视。把握精神主线,深刻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背景和理论源头,将党的过去、现在、未来承接起来,如此一来,才能深刻认识历史、学习历史,进而盘活红色资源,将党史学习与学生思想特点结合,知行合一,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党史教育活起来。

党和国家的发展绝不会止步不前。《诗经·秦风》里有这样一句话——“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于每一个中国人而言,人民与党和国家永远并肩。青少年若能将历史的学习内化为理想信念,转化为爱国行动,锚定正确的道路与方向,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这便是我们历史教育的意义。(游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