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的广东以其有利的地理优势和贸易政策成为华洋商品流通最多的地区。人们的生活从传统转向现代,衣食住行新奇不断,在上一篇中,我们介绍了这一时期的服饰变化流行趋势及饮食习惯,可一键直达。

88张图还原百年前广东人“海淘”账单:穿衣化妆购物竟如此时髦

海淘”生活的下篇,来聊聊居住环境及出行方式的变化。这一时期,建筑风格、家装风格、进口家具、各种电器、玻璃制品开始进入生活。

20世纪初,广州的西式建筑集中在沙面。澳大利亚建筑师亚·威廉·帕内和美国建筑师查尔斯·伯捷所成立的“治平洋行”(后称伯捷洋行),在广州设计建造了大清邮政局、粤海关大楼、广东士敏土厂、岭南学堂(今中山大学南校区)的马丁堂、大沙头广九铁路车站、美国南浸信传道会在东山的培道学堂(今第七中学前身)等。随后在二十世纪20-30年代,在市政府的香港政策下,留学归国建筑师、华侨工程人员的努力下,骑楼、马路、中山纪念堂、广州市政府大楼、爱群大厦、东山洋楼群、海珠桥等建筑纷纷落成,是广州走向现代化建设的标志性起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的居住文化最能体现出高度的中西交融,无论是建筑,居住空间,家具和生活用品,在西方文化涌入的时代,既要守住传统的精髓,又要结合西方的先进之处。平常的生活背后,体现出的是那个时代的探索与创新。

屋内装潢装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屋内的花砖又称为手工泥花砖,是一种用预制模具并用天然色料、白水泥按比例拼砌,凝结和晾干后即可使用的建筑材料。20世纪20年代,手工水泥花砖从欧洲引入广东,开始在领事馆、洋行等建筑中使用,之后便在西式西关大屋、东山小洋房里流行,最后在普通民居也有使用。

家具设计中使用彩色玻璃作为装饰是民国家具的特色之一,红、蓝、白三色的玻璃与木结构的搭配,在达到自然采光的目的同时,也具有良好的装饰效果。

套色玻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套色玻璃

民国时期家具多采用老红木或柚木为材料,设计风格中西结合,西式的结构,中式的雕花,又或西式的装饰雕花应用在中式的家具上,都属于这个时期家具的特点。

橡木餐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橡木餐柜

民国时期家具多采用老红木或柚木为材料,设计风格中西结合,西式的结构,中式的雕花,又或西式的装饰雕花应用在中式的家具上,都属于这个时期家具的特点。

核桃木饰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核桃木饰柜

民国家具的腿部设计受西方风格影响,在设计上大量借鉴巴洛克、洛可可、帝政式及摄政式风格。随着工业发展的进步,民国家具的机械化生产增加了产量,适应了大城市对现代家具的发展需求。

民国风琴式折叠书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风琴式折叠书台
CHALLEN英国自动弹奏钢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CHALLEN英国自动弹奏钢琴
美国双面桃花心木落地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双面桃花心木落地钟
美国造闹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造闹钟

电器

电风扇源自欧美国家,是民国时期常见的进口电器之一。

MENOMINEE电风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MENOMINEE电风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5年上海华生电器制造厂首次成功制造两台电风扇样品,1916年正式定名为花生电器制造厂,专制电器及特种电扇。

华生牌铜叶风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生牌铜叶风扇

19世纪末广州开始出现电灯照明,当时发电机及电灯都需要从国外进口。

电台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台灯
电台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台灯

20世纪20年代,广州已有5万户家庭用上电灯,但因为偷电问题严重和电力公司腐败等原因,电力供应不稳定。随着用电需求逐步增大,许多家庭报装后需等待数月才能安装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张电灯安装撮要上提到了安装费用,电费预交,装灯五枝,每枝按银二元,六枝至十枝,每枝一元八毫,十一枝至二十五枝,每枝一元六毫,二十六枝至五十枝,每枝一元四毫,五十一枝至七十五枝,每枝一元二毫,七十六枝以外,每枝一元。

停用电灯时,用户可向电力公司收回,或以之抵交电费。此外每月还须缴纳电表租费四毫。

壁挂式电话机是较早进口的电话之一,流行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30年代初,话机主要是用橡木制成,少部分使用核桃木。话机外形呈长方形,外部悬挂听筒,话筒等部件。

丹麦产电话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丹麦产电话机

壁挂式电话早期内部装有磁电机,通过摇动手柄便能将电充满,后期的型号由通信公司供电。

手摇洋式电话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摇洋式电话机

维克多在20世纪初设计和制造了280多种型号留声机,产量达上千万台,是当时全球最大的留声机制造商。其生产的全球最早的柜式留声机(样品机)曾作为生日礼物于1904年赠送给慈禧太后以庆祝她的70大寿。

Victrola model VV1-70手摇留声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Victrola model VV1-70手摇留声机
Yegeyhone柜式唱片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Yegeyhone柜式唱片机
DECCA德科反射式喇叭留声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DECCA德科反射式喇叭留声机

HMV留声机是民国时期进口留声机的主要品牌之一。英国留声机公司His Master’s Voice简称HMV。

HMV留声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HMV留声机

随着技术发展,上世纪50年代后广州有红棉牌、越秀牌、南方牌等收音机及电唱机的产品,深受人们欢迎。

“风行社会之国货”越秀牌603型三波段落地式收音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风行社会之国货”越秀牌603型三波段落地式收音机
“完全国货”南方牌收音电唱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完全国货”南方牌收音电唱机

打字机

1917年,第一台无噪声打字机在美国上市。1924年,雷明顿公司与无噪声打字机公司合并后生产出一系列型号的无噪声打字机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销量很好。我国民国时期,打字机作为一种现代的书写设备广受人们欢迎,尤其在银行等有涉外业务的行业,多设有英文打字员一职。

雷明顿无噪声打字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雷明顿无噪声打字机
美国产支票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产支票机
美国产计算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产计算机

玻璃制品

彩色花玻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彩色花玻璃
民国时期花玻璃多为进口,花纹清晰、纹理分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时期花玻璃多为进口,花纹清晰、纹理分明

19世纪末,比利时发明了平板玻璃引上机,开始机器制造平板玻璃。此时我国玻璃产品多以工艺品为主,平板玻璃仍以手工“吹泡摊片法”制造,生产效率、质量无法与国外进口玻璃相比。20世纪初,我国海关每年由外国进口玻璃300万平方米。1907年,时任广州商务总会会长的张弼士在广东惠州设立福惠玻璃厂。1922年,另一位实业家周学熙,购买了比利时的福克法专利,引进西方先进管理模式,开办了我国第一家大型玻璃制造企业——秦皇岛市耀华玻璃厂。耀华玻璃的平板玻璃以低廉的价格、高质量迅速占领国内市场,并远销东南亚、美洲等众多国家,扭转了国内玻璃产品依靠进口的局面。

玻璃瓷器部宣传广告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玻璃瓷器部宣传广告画

本部选办江西瓷器、茶壶、杯碟、局盅碗钵、瓷盂沙漏、花樽花盆。新款洋瓷西餐器具,冷热水喉白瓷盆,玻璃用具,水杯酒杯,花樽花插,电银玻璃瓷器。

暖手壶、滤水器、暖脚壶、墨水瓶、香水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暖手壶、滤水器、暖脚壶、墨水瓶、香水瓶
民国初玻璃刻花球形灯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初玻璃刻花球形灯罩
民国初红色玻璃带盖烛吊灯、民国初玻璃球形刻花骑士纹灯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初红色玻璃带盖烛吊灯、民国初玻璃球形刻花骑士纹灯罩
民国初蓝色玻璃刻花带盖烛吊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初蓝色玻璃刻花带盖烛吊灯
鹰牌蜡烛,美商美孚行上海美孚洋烛制造厂制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鹰牌蜡烛,美商美孚行上海美孚洋烛制造厂制造

水晶玻璃器皿源自欧洲,主产地为西欧的德国、法国、意大利和东欧的捷克、匈牙利等,各具特色。水晶玻璃是由硅和氧化铅一起煮溶而成,是民国时期进口的酒水容器的常见材质。

水晶玻璃雕花方形酒瓶、瓣口形玻璃碟、玻璃花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晶玻璃雕花方形酒瓶、瓣口形玻璃碟、玻璃花瓶
玻璃酒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玻璃酒杯

西方工业革命后,外商开始运用新的生产技术大规模生产“洋烛”、以其量大质优价廉等优势占领中国市场。

这些煤油灯都是当时进口的产品,它们制作工艺严谨,设计科学耐用。

玻璃煤油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玻璃煤油灯
玻璃煤油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玻璃煤油灯
玻璃煤油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玻璃煤油灯

民国初年,手电筒是进口产品,价格不菲。为了打破进口产品对市场的垄断,1921年周和邦、周开邦两兄弟在广州建立了长安金属制品厂,按照进口产品式样造起了手电筒。经过反复摸索,终于成功制造出国产手电筒,取名为虎头牌。

虎头牌手电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虎头牌手电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排为香港产长电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排为香港产长电筒

第一代手电,俗称“老式手电”,灯泡一般采用钨丝白炽灯泡,发光效率低,使用寿命短。电池采用大号碱性电池,容积大但续航能力不高。手电的外壳为表面电镀的铁皮。

“国货之光”电池广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货之光”电池广告

医药

西药在国内大肆倾销的同时,华侨通过在香港设厂,以传统秘方膏方丸剂、解热药、驱虫药以及牛痘疫苗等占领了广大市场。

牙科部广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牙科部广告
体温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体温计
重胜堂李英泉药广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胜堂李英泉药广告

此散能通脉顺气止痛,周身脉门受伤不拘,远年近日均合用。清茶开服或用双蒸酒,用童便更妙。一次服一(石尊),如症重即服二(石尊),次日服一(石尊),如日久症深者每晚食一服,临睡之时先服便合。孕妇忌用。服药时忌食生冷鱼腥腻滞。每服价银二元正。

铺在广州市第十甫马路二十号门牌

广告中的这个“石尊”字,查了许久没有查到读音,也没有查到解释。

广州天寿堂药行老号始创驰名调经姑嫂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天寿堂药行老号始创驰名调经姑嫂丸
天寿堂药调经姑嫂丸广告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寿堂药调经姑嫂丸广告画
右侧为广州梁致和堂跌打丸散广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右侧为广州梁致和堂跌打丸散广告
萧约翰癣癞皮肤药膏说明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萧约翰癣癞皮肤药膏说明书
萧约翰癣癞皮肤药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萧约翰癣癞皮肤药膏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药厂进驻广州,设厂在沙面,分别生产皮肤膏、眼药水、仁丹、磺胺类抗生素等。

日本产仁丹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产仁丹盒

电影

二十世纪初,电影随着中西贸易交流传入中国,外国人和华侨带着放映机在广东的茶楼放映,后来更开设电影院。1927年,广州永汉电影院建成,标志着开设大型电影院的开始。随着人们观影娱乐需求的增大,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建设环境舒适、票价平民化的电影院。1933年,旅美华裔商人在今广州中山五路出资兴建了一座新华戏院,建筑富丽堂皇,设有1500个座位,放映美国雷电华及德国育发公司制作的有声电影。同期还有以放映有声电影为卖点的金声电影院等豪华型影院。

图片来源见原水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见原水印
民国时代的广州永汉电影院票券,图片来源见原水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时代的广州永汉电影院票券,图片来源见原水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田心乡明德学校演戏筹欵(同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田心乡明德学校演戏筹欵(同款)
演丹山凤影女班 头等藤椅位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演丹山凤影女班 头等藤椅位票

柯达16mm型电影放映机,由伊士曼柯达公司于1928年制造。这台投影机可以放映长达400英尺的16毫米胶片,适用于无声电影,它可以倒放胶片,并配有静态图像设备。

Kodascope Model B projector 电影放映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Kodascope Model B projector 电影放映机

爱克发(AGFA)是民国时期主要的相机进口品牌之一,1867年成立于德国柏林。20世纪20-50年代,爱克发生产了一系列的折叠相机。PD16 REANYSET是爱克发在1928年并购了美国安斯歌(ANSCO)公司后生产的产品。

AGFA PD16 CLIPPER是一款616胶片相机,是爱克发公司在收购美国安斯歌(ANSCO)公司后生产的首批相机之一。

AGFA PD16 REANYSET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GFA PD16 REANYSET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用轻质胶木(一种早期的热塑性塑料)制造相机逐渐成为趋势。Jiffy KodakV.P.是柯达1935年至1942年生产的一款胶木折叠式相机。“V.P. ”指的是127胶卷允许的“背心口袋”尺寸。车身造型的设计是美国工业设计师沃尔特·多文·蒂格为柯达做的众多设计之一。

Jiffy Kodak V.P. 柯达127胶片照相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Jiffy Kodak V.P. 柯达127胶片照相机
进口照相机,迷你的尺寸让人以为这是个玩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口照相机,迷你的尺寸让人以为这是个玩具

清末民初,人们出门遮阳挡雨所用伞具,多是油纸所做,伞骨为竹枝,后来洋伞传入,伞面用布,伞骨用钢枝,相比油伞经久耐用。由于当时的洋伞钢骨大部分是日本、德国制造,是时髦、贵重的物品。人们洋伞用烂也舍不得丢,修补再用。于是出现了不少修理洋伞的店铺,后来发展成本地的制伞行业。顺兴隆、广兴隆、兆安隆是当时被称为“三隆”遮的三大招牌店家。

广州顺兴隆生记遮厂广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顺兴隆生记遮厂广告
梁苏记遮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梁苏记遮厂

出行方式在民国是充满了新奇的,从黄包车、汽车到有轨电车、电船,还有刚起步的民航业,无一不打破传统。熙攘的街头,不同的出行方式在当时意味着身份,间接反映着经济,更是市政建设的另一面缩影。当西方的交通工具和技术进入人们的生活,活动的频率增长,城市的节奏加速,无论今昔,交通的发达都是振兴经济发展的关键基础。

黄包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包车
珠江航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珠江航运

二十世纪初广东的电车及公共汽车事业发展十分曲折,1919年,广州电车公司获准承办电车,从美国华侨处和香港集资,并从加拿大购回旧货车进行改装。由于改装公共汽车出现交通事故频繁,遂被市政府停止行驶。1928年再次筹集自己铺设路轨,后因资金不足而搁浅。1935年广东省政府批准广州市公用局官办电车的提案,市政府与通用电气公司和西门子厂等签订合约,筹备工作进行之时,日本侵华战争爆发,电车工程被迫终止。

广州市公用局的长途汽车和电单车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市公用局的长途汽车和电单车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