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喜欢看地图,对地名变迁也感兴趣。近来在翻阅蓬莱地图和地名资料时,忽然发现一个比较有趣的话题。那就是:蓬莱以东分别有三十里堡村(刘家沟镇)、五十里堡村(刘家沟镇)和六十里堡村(潮水镇),却并没有叫做“四十里堡”的地方。

那么,“四十里堡”在蓬莱到底存不存在?如果存在的话,大体是现在哪个位置?本文就以史志资料为依据,对此做个简要的分析和推断。

首先从“四十里堡是否存在”这个问题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十里堡相对更为有名,因为它曾经也是乡镇名称,解宋营就归属过五十里堡乡)

在古代,“堡”通“铺”,很多情况下指的都是官道上的“急递铺”(以人力传递公文的中转点)。而按照规定,一般每间隔十里,就会设置一个“铺”。现在不少县城的城郊,都能见到类似“十里铺”这种地名。而三十里堡、五十里堡和六十里堡,也是同样的道理。

就蓬莱这个例子来说,所谓三十里堡等,其实指的都是从当地到登州府城(蓬莱县附郭)的距离。按照十里一铺的原则,在三十里堡和五十里堡之间,应该也有一个四十里堡。

因此,第一个问题,相对容易解答。即在蓬莱三十里堡和五十里堡之间,也存在一个“堡”,只不过出于种种缘由,“四十里堡”并没有作为一个固定地名而延续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这个推论,下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三十里堡和五十里堡之间的那个“堡”,对应的是今天哪个位置呢?

根据清代《蓬莱县志》的记载,当时从登州府城向东到福山县,在蓬莱地界内共设置九个急递铺,分别是:沙河、安香、浮泉、义堂、王直、入斗、巨峰、树夼、长老沟。

对照现在的地图不难发现:沙河就在蓬莱城东,安香在刘家沟镇西部,巨峰、树夼和长老沟(丈老沟)都在大季家街道(现属烟台开发区)。这一首一尾五个村庄的名字都能对应上,唯独中间的浮泉、义堂、王直和入斗,如今并无以此命名的村庄。

而巧合的是,它们分别是从蓬莱城出发后的第三、四、五、六个铺。换句话说,距离城区依次为三十里、四十里、五十里、六十里。

按此推断,浮泉很可能就是三十里堡,义堂为四十里堡,王直为五十里堡,入斗为六十里堡。只不过,这些急递铺的周边后来形成村落,民间就以“三十里”等通俗名字来称呼,以至于这些急递铺的原名就逐渐被人淡忘。

由于古今地名发生变迁,按照“义堂”这个称呼来寻找蓬莱四十里堡的位置,显然难以得到答案。在这种情况下,选取地图上的中间点,或许是一个相对可行的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香店、三十里堡、望珠、五十里堡、六十里堡的位置示意)

而详细比对的话,刘家沟镇有个叫做“望珠耩”的地方,很接近是三十里堡和五十里堡的中间点。

并且在《蓬莱地名故事》书中也找到了相应的佐证。根据该书记载,“望珠耩”是一处山丘的名称,过去这里曾经有个同名山村,后来蓬莱园艺场建在这里,该村被吸收在园艺场内。最关键的是,在当地民间,还有这样一个传说:望珠耩在老辈是人们去往登州府办事的必经之地,而这里距离登州城恰好就是四十里。

结合位置和传说来分析,这个“望珠耩”很有可能就是蓬莱历史上的“四十里堡”。只不过因为地形的影响,急递铺的周边没有繁衍出大村落,“四十里堡”的名字便没有叫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