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民采摘红心脐橙。云阳县委宣传部供图

人民网重庆1月12日电 “龚组长,今年预订20万斤红心脐橙,按照每公斤4元的价格收购,20天后我们准时来,先交订金1万元。”这是2021年12月20日湖南商家李文义到重庆云阳县栖霞镇福星村3组预购40万元脐橙的场景。

近年来,福星村在栖霞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自治德治法治建设为抓手推进乡村振兴,福星村3组率先以村民自治抓产业发展,实现了村民发展致富,这是该组在前两年年均收入30万元的基础上,成功实现大幅上涨,这一切还得从头说起。

村民自治,先讲规则

福星村班子积极作为,利用福星村3组天然优势,鼓励该组25户群众通过小组自治方式,建设30亩柑橘园增收致富

首先,通过召开小组会议,大家一起制定村规民约,大家决定由每家每户自愿出地,由小组统一规划和管理,任何人不得擅自改变园区现状,柑橘园日常工作由龚举坤组长牵头,由组长自愿不计报酬来负责统一安排管理,建立“逢十协商日”。

修枝、打药、松土、除草、施肥、销售等统一行动,由组长在微信群里发布通知,大家积极响应。在小组内组建财务小组,做好农药、化肥等购买,做好销售收入记录并在小组会议上进行公布。对日常管理中不听从指挥的由监督委员会发布红黑榜,如果三次不听从统一指挥者,小组将不纳入统一管理。

大家共同制订的规则,大家都做到了遵照执行。

村民自治,催生美好生活

实行村民小组自治以来,柑橘园不但为大家创收,还解决了土地摞荒问题。有居住在新县城、水口镇、栖霞集镇上的他们土地以前没有耕种,自从组里决定种上柑橘后,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而且不需要天天在家管护,如果树要打药,领回财务小组统一购买的药自己打,打完后又回家。

居住在镇上多位村民激动地说:“这就是现代人的庄园式生活。既不影响他挣钱,又不影响农村产业收入,真是一举多得。”

远在深圳灯饰厂上班的王正军,平时根本照顾不到家里果树,园区有事,他就自付工钱,委托邻居帮忙完成一系列管护,2020年实现年收入3万元,今年也将收入3万多元,在重庆务工的向运来,也长期在外,委托邻居管护,今年实现5万多元收入。他们逢人就说:“我们小组搞得好,让我们在外有工作、在家有产业,收入实现双丰收。”

“小组建立园区以来,大家不计报酬,办事积极主动,不计较个人得失。实现了小组和谐的最大化。近两年均实现年收入30余元,最多一户收入达8万多元,最少的也有5000多元,家家户户都高兴。”组长龚举坤介绍,“实行这个模式,让我们一大批70岁的老人还能每年轻松挣几万元钱,真的很幸福。”

村民自治,党建来引领

“作为党的基层组织,最关键的是要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村支部书记谭其春说。

3组因为产业发展得好,一度因为没有公路原因,村民丰收的果子要背上主公路销售十分不便,关键在家的都是老人,十分棘手。

群众身边无小事,对涉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家事一样对待。得知村民这一困难后,村里一致决定,积极筹措资金硬化3组的公路,解决农产品运输难问题。

除此之外,为3组村民提供技术培训,组织村民代表外出学习考察,不断助力群众产业发展。

村民自治,小组更和谐

实行自治模式以来,村民普遍反映,如今邻里不睦、打架相骂、不务正业等不文明、不守法现象明显减少。

龚举坤组长介绍:“我们组以前组情比较复杂,村民反映的问题也比较多,这几年村里强化村民自治,激发村民参与乡村自治的热情,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村民之间矛盾纠纷也越来越少,邻里关系也越来越融洽了。”

产业园的发展,村民收入增加了,村民也自觉对关心集体、孝亲敬老、文明诚信、讲究卫生、勤劳致富、勤俭节约等事例进行宣传弘扬,对不遵纪守法、不孝亲敬老、破坏公共财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等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

村民更团结更和谐,实现了“屋门常去转、急活帮着干、纠纷出面劝。”的目标。

目前,各种精品经济作物不断落地种植,逐渐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农产品销往重庆、福建、湖南等地,村民收入明显增加,让一个曾经的“空壳村”变成了产业兴旺的富裕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从无一跃升至全县排名第18位,还获得县里奖励10万元,有力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主义发展。(刘政宁、欧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