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设在林区中的钢椤子水池。

在德昌县金沙傈僳族乡有一条被称为“天路”的森林防火通道,这条环形大通道起于巴洞镇宽裕村,连接永郎镇、南山傈僳族乡和乐跃镇,全程135.6公里,海拔从1540米到2600米,穿越了两个不同的植被带,实现了“山山相连,路路相通”,为扑火队快速出击,全力“打早、打小、打了”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但仅有通道和扑打工具还不够。县林草局负责人仲联伟介绍,过去主要靠传统的人海战术扑救森林火灾,不仅效率低、成本高,难以控制火势,而且很容易出现人员伤亡情况。只有开展“以水灭火”才是扑救森林火灾的最好选择,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凉山彝族自治州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三化”建设现场会后,德昌县一方面抓好森林防火通道维修维护和新建工作,另一方面把“以水灭火”作为前置期工作中的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各乡镇(街道)结合自身森林资源实际,因地制宜、宜木则木、宜钢则钢,统筹推进木椤子水池和钢椤子水池建设。

金沙傈僳族乡九道拐至刁家山防火通道全长36.76公里,大都建在中高山林区内,森林植被茂密,植物种类繁多,防火任务十分艰巨。

2021年12月份以来,金沙傈僳族乡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把“以水灭火”工程作为破解森林草原防火难题的主要工作来开展,经过调查规划,共在环形防火大通道金沙段布设了90个钢椤子和9个木椤子。

乡长王波介绍,木椤子水池主要利用森林防火通道边的倒木来建,钢椤子水池主要建在林中空地和距离水源相对较近的地方,确保在防火通道上每300米至500米的范围内布设两个以上或多个集群水池供水。

“以水灭火”最重要的是水源有保证。金沙傈僳族乡在这方面有自己独到的招数,他们先是把防火通道经过地方的水源都查遍,不管水流大小,都采取挖坑蓄水方式,然后利用地势高差布设胶管引水,或用高压水泵把水抽到池内,做到“水在其中,水水相融,战时好用”。

“如果运水上山,成本太高,既不现实,也不可能,乡上也没这个财力”。副乡长袁星补充道。

骑着摩托在通道上来回奔跑的黄竹村五组村民兰从富,此时正忙着检查沿线钢椤子水池和木椤子水池加水情况。他说,在水流量小的地方装满一个32吨的水池需要花上一天时间,最快也要4个小时才能抽满,这段时间他每天早出晚归,中午就在山上吃干粮,为的是尽快完成任务。

在金沙段森林防火通道上,沿途所见的钢椤子水池和木椤子水池都布设在林缘边,覆盖了黄竹村和观音堂村的全部林区,存满水的钢椤子水池也都盖上了油布,防的是水分蒸发后储水量减少。

据了解,德昌全县已安装钢椤子水池1924个,为安全、快速、彻底扑灭森林火灾提供了用水保障。(张霖)

【投稿、区域合作请私信或发3613378752#qq.com24小时内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