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无人机辅助蜂窝网络通信

随着全球蜂窝网络覆盖需求的不断增加,无人机结合蜂窝网络可以低成本、高移动性地支持无人机通信,也为建立新的专用地面网络提供了可能。在城市交通热点密集的区域,当传统蜂窝基站的覆盖不能满足需求时,无人机可以根据其高灵活性和部署方便性,快速覆盖热点并分流服务,具有广阔的应用场景。

宏基站(MBS)用于提供地面区域的基本覆盖。无人机作为一种宏基站,在热点区域存在各种或大型服务需求时,帮助地面宏基站提供高速数据覆盖。对于用户设备导致流量密集和过载的区域,无人机蜂窝基站用于缓解下游流量拥堵。对于无人机蜂窝基站与宏基站重叠覆盖的区域,该区域用户可根据用户优先级、信号强度信息或与基站的距离信息,选择宏基站业务或无人机机载基站部署的业务。对于ABS的部署,可以根据地面用户的时空分布特征来确定无人机的部署位置。

02.无人机基站

与地面基站相比,无人机基站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更强,因此也可以部署在没有基础设施覆盖的区域,提供应急通信连接。地震、海啸、山洪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地面基站经常遭到破坏,灾区通信基础设施受损,无法提供通信服务,极大地阻碍了救援行动的开展。

无人机基站不受灾区基础通信设施的限制,可以通过主从无人机的方式快速为灾区提供大范围的可靠通信。主无人机是一个固定的空中基站,可以为应急通信控制中心提供可靠的通信覆盖,从无人机是一个空中基站,围绕主无人机在圆形轨道上飞行,为边缘用户提供通信覆盖。无人机可分为固定翼无人机和旋翼无人机。固定翼无人机可以在空中持续飞行,旋翼无人机可以在空中悬停。因此,主无人机选择旋翼无人机,在灾区中心盘旋,固定翼无人机从无人机中选择,以主无人机为中心,在灾区边缘匀速飞行,为边缘用户提供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无人机继电器

在远距离通信数据传输的场景中,由于无人机机载能力不足,载荷有限,难以搭载高频天线。因此,远距离通信数据传输需要多架无人机的协同。在无人机中继通信中,任务无人机与中继无人机、中继无人机与地面控制终端之间的信道存在差异。无人机以前的数据链路分为上行和下行。上行为遥控链路,即地面控制终端的指令信息发送给无人机;下行是遥测链路,即无人机的遥测信息传输到地面控制站。比如灾区无人机基站距离地面控制站较远,无法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此时无人机可以作为地面控制站与无人机基站之间的中继转接装置,将灾区的数据信息中继转发给地面控制站,实现远距离通信数据的传输。作为无人机的移动中继,可以根据任务进行部署,性价比高,机动性好。与传统的固定中继相比,它具有灵活的三维位置、飞行路径和更优化的尺寸,可以提高通信性能。

无人机中继通信模型

04.无人机终端

无人机可以作为新的空中用户,从空中接入蜂窝网络进行通信。这样,无人机被用作通信终端。由于蜂窝网络的全球可及性,地面飞行员可以远程指挥和控制作业范围较广的无人机,为未来无人机应用开辟了新的领域。

在网络规划设计中,基站部署的选址规划人员需要到现场采集基站规划数据,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同时,它们可能会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无法充分收集基站数据。对于一些难点,无法根据实际情况(受客观环境因素影响)确定场地的天线高度、方向角等数据。无人机采集数据缓解了地域环境的限制,避免了人员爬塔的危险和出错率,全面提高了工作效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问题和挑战

无人机在移动通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诸多优势,但仍然存在能耗问题,需要改进。由于无人机体积小、负载和储能有限,无法长时间远程工作,因此对能源供应和低功耗的研究仍然是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