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扬无咎《墨梅图页》、元钱选《花鸟卷》等国宝级藏品,到唐寅、郑板桥、齐白石等明清以来画家的精品名作……澎湃新闻获悉,“繁花似锦——馆藏花卉文物特展”近期在天津博物馆对外展出,展览依托天津博物馆丰富的馆藏文物资源,以植物花卉为主题,将15种植物花卉,用116件馆藏精品文物,串联起一个“繁花似锦”的世界。
与之一同推出的还有“素香淡影——馆藏清代仕女画展”“币览春秋——馆藏历代钱币展”两大展览。
为配合防疫工作需要,天津博物馆近日发布临时闭馆公告,为方便观众线上观展,澎湃新闻特此整理相关内容,以飨读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繁花似锦——馆藏花卉文物特展”展出的书画作品

以植物花卉为主题,以四季为主线
据主办方介绍,此次展览依托天津博物馆丰富的馆藏文物资源,以植物花卉为主题,将15种植物花卉,用116件馆藏精品文物,以春夏秋冬为主线,为观众串联起一个“繁花似锦”的世界。从花卉植物的自然形态,到中国人以花寄情的诗歌,再到花卉在各类文物题材中的呈现形式,以及花卉文物所体现的吉祥寓意,全方位解读中国人以花寄情,用花卉装饰生活的美好情趣。
在文物选择上,创新组合形式,力求将最具欣赏性、时代感、故事性的馆藏精品文物呈现给观众。在书画展品中,既有张大千、齐白石、关山月等近现代画家的名作,又有郑板桥、唐伯虎等明清画家的精品,同时,还有“宋盥手观花图册”、“宋扬无咎墨梅图页”、“元钱选花鸟卷”等国宝级藏品。在器物展品中,从宫廷瓷器到玉器精品,从乾隆缂丝到明代漆器,其中31件展品是近年来从未展出的文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出文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出文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

为提升展览的观赏性,博物馆首次将中式插花艺术与展览主题相结合,邀请五大道历史博物馆·名人花园馆长刘冬梅及其团队,利用最新仿生花技术,精心创作六组中国传统插花作品。整体插花作品既可以烘托主题,又可以让观众近距离感受中式插花自然高雅的魅力。
在保证观赏性的同时,展览还联合天津自然博物馆植物部专家,将馆藏“清恽寿平欧香馆写生图”“清章声折枝花卉图卷”等作品中近六十种中国传统绘画作品中的花卉,以植物学角度加以区分,并以互动的形式呈现,使观众能从植物学的角度,感受古人对自然的观察,以及中国传统花卉绘画的写真之美。 为充分发挥数字博物馆的优势,展览将利用数字还原技术,将部分书画作品由于年代久远造成的画面脱色,用数字还原技术,以动画的形式进行展示,使观众以直观的方式,感受作品的原始状态,力图让文物重新焕发光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场展出的书画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场展出的书画作品

据悉,与“繁花似锦——馆藏花卉文物特展”一同推出的还有“素香淡影——馆藏清代仕女画展”“币览春秋——馆藏历代钱币展”两大展览,前者展示了仕女画在清代发展、演变的过程;后者则从馆藏中国历代钱币中精选出两千件珍品,并辅以其他各类文物,呈现了中国钱币的发展历史。
清代仕女画:从绮丽多姿读到海上芳华
仕女画是以女性为描绘对象的绘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属于人物画的范畴。其滥觞于战国、经汉魏发展成熟于隋唐,绘画技法和题材在五代两宋得到进一步拓展,形成了用多样化的风格描摹女性外在容貌和内在气质,以 “承教化”“悦心目”的绘画传统。元代,仕女画创作进入沉寂期,至明代中晚期渐趋活跃,而在清代,尤其清代中后期迎来了又一次的高潮。
清代早期的仕女画继承前代传统,风格较为多样,宫廷画家、浙江地区画家和扬州画派诸家中均有以仕女画见长的名家,但与其他画科相比,从事仕女画创作的画家却并不多。这一画种的再度繁荣出现在嘉庆、道光时期。以改琦、费丹旭为代表的一批热衷于仕女画题材的画家进行了大量的绘画创作,他们以轻柔流畅的笔墨塑造纤瘦婀娜、楚楚动人的女性形象并赋予她们多愁善感、幽怨惆怅的情感特质,画风雅致秀逸而充盈伤感的情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晚清活跃在上海的任熊、任熏、任颐等画家则以活泼明快的画风塑造女性,格调清新,一定程度上匡正了仕女画的柔靡之风,颇具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场展出的仕女画

“素香淡影——馆藏清代仕女画展”以 “绮丽多姿——清初到乾隆时期的仕女画”“风露清愁——嘉庆、道光时期的仕女画”“海上芳华——晚清海派仕女画”三个单元组织展品,展示仕女画在清代发展、演变的过程,并与广大观众共同领略中国传统绘画独特的艺术魅力。
两千件珍品,呈现中国钱币发展史
钱币,是人类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重要见证物之一。中国钱币历史悠久,体系完整,品类繁多。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钱币文化,反映了中国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并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历代钱币是天津博物馆的特色馆藏之一,在全国收藏钱币的博物馆中位居前列,从天然海贝到近代机制币、纸币,不但数量多,种类全,且精品荟萃,是研究中国钱币产生与发展的珍贵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

(本文综合整理自天津博物馆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