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西南某演习场,红蓝双方一场激烈的对抗即将展开。

就在红方战机准备出动发动攻击时,指挥塔台突然收到一则求救信号:

“特设一号,特设一号,735 辅助发动机无法启动,请火速支援!”

很快,一个维修小组紧急出动,不到 4 分钟就排除了故障,战机顺利起飞。

演习结束后,红方飞行员感慨地说:

“特设一号真是我们的定海神针啊!”

前来观摩演习的首长很好奇:谁是“特设一号”?

红方指挥员回答到:‘特设一号’是就是机务兵芮银超的演习代号。

那么,一个机务兵为何会成为部队的“定海神针”呢?在这位传奇兵王的身上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01 坎坷的参军之路

说起来,芮银超的入伍之路是一波三折,而他成为机务兵更是阴差阳错。

1970年8月8日,芮银超出生在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的一个普通家庭。

芮银超父亲是个厨子,开了一家小饭店,因此芮银超小时候经常在灶台边打转。

渐渐地,芮银超长大了,父亲希望他子承父业,将来接管家里的饭店。

但是芮银超有自己的想法,他不想一辈子围着锅碗瓢盆打转,觉得这样的人生没意义。

初中毕业后,一直懂事听话的芮银超,第一次违背了父亲的意愿,悄悄报名参了军。

芮银超报的是空军,他渴望着有朝一日能驾驶战斗机,在广阔的蓝天里自在翱翔。

可是,芮银超的参军之路并不顺利。

第一年报名时芮银超刚在老家割完水稻,身上被稻子扎得泛红,在体检时误以为是皮肤病,被拒绝参军。

第二年报名又时间太晚,人家武装部已经招完了。

不过,芮银超并不灰心,1989年,19岁的芮银超第三次报名,终于被录取,分配到某陆航部队,圆了他的参军梦。

然而,命运再次跟他开了一个玩笑。

新兵训练结束后,芮银超并没有当上飞行员,而是成了一名机务兵。

这就意味着,他不能实现遨游蓝天的梦想了。

而且,相比于飞行员,机务兵的晋升、提干机会也小得多。

当兵第二年,芮银超准备报考军校,继续向自己的梦想靠近。

然而,就在这时,他被团里点名抽调去当新兵班长。

在带新兵的这段时间里,芮银超尽心尽责,他带的新兵班是流动红旗拿得最多的一个班,可是他自己却因此错过了考军校的机会。

一次次的失意并没有抹去芮银超心中的强军梦,他及时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

既然做不了将军,就做将军手中的一把利剑。

芮银超相信,只要勤劳好学,就算在机务兵的位置上,也能干出一番事业。

从此,芮银超开始了他的兵王崛起之路。

02 不惧权威,“叫板”外国专家

如果说飞行员是遨游天空的雄鹰,那机务兵就是雄鹰的坚实后盾,如果飞机的维护保养不到位,那飞行员就像是断了翼的雄鹰,在实际飞行中很容易出事故。

在那个年代,我国的很多战机都是从国外引进的老旧战机,不仅核心技术掌握在外国人手中,就连操作维护都要靠我们自己摸索。

每每想到这里,芮银超心中就无限惆怅,从那时起,他在心中就暗暗下定决心:

“我一定要驾驭这些铁圪塔!”

他在日记本上写道:

“中国人不缺乏智慧,只是因为我们的军事工业起步晚,基础相对薄弱。总有一天,世界

最先进的直升机上,一定会写上“中国制造”的字样。 ”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芮银超发现要做好一名机务兵并不容易。

“一年站、两年看,三年围着转,四年磕磕绊,五年才玩得转。”

这是机务岗上的一句顺口溜,也充分体现了机务兵专业学习的不易。

要做好一名机务兵,专业技能就不能浮于表面,电工学、逻辑电路、高等数学这些知识都需要掌握,而这对仅有初中文化的芮银超来说,无疑难度巨大。

为此,芮银超从图书馆借了一大摞书, 一头扎了进去,没日没夜地啃这些深奥的理论知识,遇到不会的,就虚心向老兵、文化高的人请教。

就这样,凭着这样一股子钻研精神,芮银超的专业技能进步飞快,很快就能独当一面,并成为部队的专业骨干。

十年磨剑,一朝亮剑,芮银超的努力终于让他绽放出耀眼的光彩。

2002年10月,我陆航部队某部从俄罗斯引进一批新型直升机,为了检验高原飞行效果,需要拉到西藏去试飞。

考虑到飞机还没有正式交付,于是,我方决定先把飞机拆解,将零部件运送到西藏后再组装起来。

由于我方对飞机构造不熟悉,因此组装工作主要由俄方人员来负责,我方则派出相关人员协助俄方专家进行组装,芮银超就是我方协助人员之一。

在组装过程中,俄方专家使了点“坏心思”,他们一会让芮银超去装尾翼,一会让他装指示灯,一会又让他装天线。

他们想看看芮银超的水平到底如何。

谁知,这些问题都没有难倒芮银超,只见他有条不紊地一一完成了。

俄方专家大为震惊,他们好奇地问道,芮银超是干什么的。

当翻译告诉他们,芮银超只是一名普通的机务兵时,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惊讶。

因为,刚才俄方专家给芮银超的任务里,涉及到了机械、无线电、特设等多个专业领域。

在国外的陆航部队里,各专业领域之间界限明确,很多人只是懂其中的一个领域,能够精通多个领域的就算是专家了。

而芮银超一个普通士兵就精通多种专业技能,这着实震撼到了俄方专家。

如果说芮银超的小试牛刀震撼到了外国专家,那接下来的举动就是真正“叫板”外国专家了。

新机引进后不久,由于“水土不服”,四台自动驾驶仪发生故障,外国专家再次来到中国诊断检修。

然而,前前后后换了两批专家,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

在一次故障分析会上,外国专家向我方通报了故障原因,芮银超作为协助人员,也列席了此次会议,他是会议上唯一一位士官。

外国专家认为,自动驾驶仪故障是机件耦合问题造成的,无法修复...

就在外国专家发表看法时,芮银超坐在角落的位置上,时而飞速地做着笔记,时而停笔沉思。

散会时,主持人问了一句:

“大家还有什么意见吗?”

这本来是客气地随口一问,然而,主持人话音刚落,一个洪亮的声音就从角落传来:

“我有,我认为俄方专家说得不对。”

顿时,会场一片哗然,因为在大家的潜意识里,外国专家说的就是权威,不容置疑的。

然而,现在有一个人公然出来打破权威,这个人就是芮银超。

外国专家也大吃一惊,可是当看到质疑他们的是一个普通士兵时,又有点漫不经心。

不过,芮银超并不为之所动,面对会场上一水的将校军官,他坚定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当自动驾驶仪被接通后,液压舵机内部的继电器就会立即开始工作,如果这个继电器坏了,自动驾驶仪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它不能正常工作,因此,只要更换液压舵机,就可以解决问题。”

顿时,外国专家面面相觑,这个因素确实是他们之前没有想到的。

果然,在按照芮银超的建议更换液压舵机后,直升机地面试飞、空中试飞都都正常,故障解决了。

“中国芮,了不起。”

外国专家由衷地对芮银超竖起了大拇指,此后,每次碰到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都要去和“中国芮”商量一下:

“芮,你怎么看?”

为什么芮银超敢公然质疑外国专家呢?

因为在芮银超心中,一直坚守着一个信念:

技术有标准,却没有绝对的权威,谁能破解难题,谁就是权威。

这就是他敢“叫板”外国专家的原因,也是他专业技术不断进步的法宝。

03 飞行员心中的“定海神针”

俗话说,熟能生巧。

作为第一代陆航部队机务兵,只有初中文化的芮银超,在一无教材,二无现成经验的情况下,靠着潜心钻研和刻苦好学,硬是把上百张电路图、上千个技术参数、上万个电子元器件装进了脑子,成为一本活的“机修词典”。

战友们对芮银超非常敬佩,形容他是“一摸准、一口清、一手灵”。

就是说,不管什么问题到了芮银超手里,都能立马解决。

一次,陆航某团参加成都军区组织的开训演练,芮银超与他所在的机务中队也一起参加了演习。

离演习不到10小时时,一台战斗机的辅助动力装置突然不能启动,眼看攻击时间即将到来,战友们心里焦急万分。

很快,芮银超带领他的维修小组赶到了现场。

“导致辅助动力系统不能启动的原因那么多,逐一排查恐怕时间不够啊!”

大家一时觉得有点懵,毕竟时间太紧急。

但是,芮银超却胸有成竹地来到战斗机旁,说道:

“点火,让我听听。”

战斗机发动后,芮银超仔细听了听系统启动的声音,顿时心里有数了:

“点火电嘴没有完全点火,应该是弹簧和导线接触不良。”

说完,芮银超立即和战友们检修弹簧和导线。

果然如此,故障修复后,飞机立即恢复正常,所有人心中都松了一口气。

就这样,靠着这手战机维修保养的绝活,芮银超成了享誉整个陆航部队的专家型士兵,也成了飞行员眼中的“定海神针”。

汶川地震时,芮银超所在的部队参加了救援。

救援途中,一架直升机的仪表盘突然失灵,如果检修肯定要费不少时间,但是救援任务又万分紧急,飞行员向芮银超问道:

“老芮,能不能飞,你说个话?”

芮银超仔细检查了飞机状况,发现只是某个仪表故障,其他的没有什么问题。

于是,他坚定地说:

“能飞。”

果然,直升机飞出去后,平安无事。

芮银超敢说“能飞”,是因为他对自己的判断非常自信,然而,当他没有把握时,不管碰到什么紧急情况,他都会坚决说“不”。

有一次,一架直升机航向系统换了部件,按规定要校验后才能放飞。

可是校验流程费时又麻烦,任务又非常紧急,为了图省事,领导让芮银超直接签字放行。

这一次芮银超并没有那么好说话,直升机没有经过校验那就存在安全隐患,出于对飞行员和飞机的负责考虑,芮银超对领导说道:

“不行,这不符合安全要求!”

那位领导着急之下,当面发了一通无名火:

“出了事我负责,真是死脑筋!”

即便如此,芮银超也并没有退缩让步,他目光坚定地说道:

“不行就是不行,这个字我不能签!”

在芮银超的坚持下,领导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同意暂缓飞行,送去校验。

正是因为一次次的较真,“芮银超”三个字成了全旅的安全免检牌,每次执行飞行任务时,检修单上都少不了芮银超这三个字。

和芮银超多次执行重大飞行任务的特级飞行员李江平说:

“老芮就像一根定海神针,只要他往那一站,我们心里就踏实了。”

04 面对诱惑不为所动,只想当一个好兵

对于自己苦练而得的这一身本领,芮银超并没有藏着掖着,而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战友们。

2003年,芮银超又送走了一批战友,此时的他,心中惆怅万千。

从参军入伍到现在,已经14年了,按照部队规定,特设专业最多只能干到四级军士长,明年的这个时候,他也得走了。

可是芮银超并不想就这样走了,那天晚上,他躺在床上想了很多。

“如果我就这样走了,对得起部队的培养吗?”

芮银超在心里问自己。

机务兵要面临的问题繁杂,成长比较慢,成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机务兵,至少需要5年时间,这个时间太长了。

“我一定要为部队做些什么。”

说干就干,芮银超决定,将十几年的工作经验、心得体会写出来,逐条条的分门别类出来,整理成一本全面的参考书。

这本书按照启动、燃油、电源、发动机监控等系统分类,共列举了近 400 条故障及排除方法,图文并茂,可以称得上是战机维修保养的百科大全。

初稿编撰完成后,芮银超拿给分管机务的副团长把关,在得到肯定后,芮银超将此书命名为《某型直升机疑难故障排除汇编》。

2004年,副团长借着去北京开会的机会,将这本书拿给了陆航部队的领导看。

当时,陆航部队正准备编撰飞机维修保养教材,领导看到这本书后,欣喜过望,直拍大腿:

“太好了,就是它!马上通知他来负责编书!”

为了解决芮银超的编制问题,总部机关还专门开会研讨,针对特设人员更改了现行编制规定,延长了特设人员的服役时间,目的就是使芮银超继续留在部队。

解决了编制问题后,芮银超心无旁骛的投入到教材的编撰中去。

经过三个月的挑灯夜战,芮银超完成了近500页的教材编写,而他也在这三个月中瘦了十斤。

经过鉴定后,这本教材全票通过,配发到全军陆航部队中,成为标准教材。

有了这本详细的教材后,机务人员的成长期大幅度缩减,极大的推动了我军的建设脚步。

后来,为了留下这位“兵王”,总部机关又一次更改编制,而芮银超也愿意继续在部队服役,将他的专业技能全部奉献给部队。

曾经有人这样问他:

“将这些技能毫不保留的传授给别人。你就不怕教坏徒弟,饿死师傅?”

面对这个提问,芮银超只是淡淡一笑,回答道:

“我一直都把部队当成我的家,我的技术都是部队这个舞台给我的,就像儿子回馈母亲的养育之情,根本不需要讲任何价钱,也不会有丝毫保留。”

芮银超过硬的本领不仅得到了部队领导的肯定,也引起了外界的注意。

近年来,民用直升机业务迅速壮大,成都一家民航企业就盯上了芮银超,他们开出了年薪40万的优厚待遇,希望芮银超到他们公司来工作。

但是,芮银超不为所动,他早已把部队当成了自己的家,每次服役时间到期后,他都会选择申请继续留队服役。

在长达30年的服役期间,芮银超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他曾荣立三等功、二等功各1次,获得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全军学雷锋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19年1月,被授予"全军践行强军目标标兵个人"称号...

虽然身负各种荣誉、头顶“兵王”头衔,但是芮银超丝毫没有懈怠,还是勤勤恳恳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像他所说的:

“人最难超越的是自己,无论面对的是困难还是诱惑,我的想法都很简单:当好一个兵!”

有人说过,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你就是专家。

芮银超是这句话的真正践行者,他在单调、枯燥的机修岗位上,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钻研,下苦工,最后成长为了一名真正的专家。

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