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政府正式印发《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1月14日,上海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上海副市长彭沉雷介绍了《发展纲要》相关情况。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华源,崇明区委副书记、区长缪京,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华杰,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朱石清,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陆峥嵘,市绿化市容局副局长顾晓君出席发布会,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四项行动,打造“桥头堡”

发展纲要》是指导世界级生态岛中长期发展的行动纲领,规划期限到2035年。

《发展纲要》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总体战略”,提出崇明生态岛的发展目标和指标体系。第二部分是“四大行动领域”,形成未来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的主要举措。第三部分是“保障措施”,保障《发展纲要》落地实施。

《发展纲要》的主要特点是:锚定一个总体目标、凝炼十个关键指标、聚焦四大行动领域。

首先,锚定一个总体目标。提出到2035年将崇明世界级生态岛打造成绿色生态“桥头堡”、绿色生产“先行区”、绿色生活“示范地”,成为引领全国、影响全球的国家生态文明名片、长江绿色发展标杆、人民幸福生活典范,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样板”,成为彰显我国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重要窗口。

第二,凝炼十个关键指标。分为两大类,生态环境保护类五个指标,包括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土壤健康度优良点位比例、生态空间(滩水林田湖)占比、占全球种群数量1%以上的水鸟物种数、长江河口水生生物旗舰物种种群数量。生态价值实现类五个指标,包括碳排放量、生态产品总值(GEP)年增长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人均社会事业财政支出、公众综合满意度。

第三,聚焦四大行动领域。

一是推动生态能级高标准跃升。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崇明世界级生态岛最鲜亮的底色。未来要进一步厚筑生态资源本底,建设美丽河湖,保育生态沃土,培育品质森林,守望静谧蓝天,守护野生动物栖息天堂,密织生态监测网络,久久为功、精益求精,为世界级生态岛发展提供最强大的生态基底。同时,提升自然保护区能级,推动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打响生态岛科普教育品牌,加强区域生态环境管理协同,深化国际生态交流合作,共建生态科研高地,凸显“国家生态文明名片”的地位与影响力。

二是实现绿色低碳高起点突破。在能源、产业、建设、交通等多个领域,全方位加大部署,先行探索“碳中和”实现路径。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构建高效低碳能源网络,推进产业体系节能降碳,探索低碳技术应用,实现发展方式绿色变革。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推广绿色建筑、绿色出行。率先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探索走出一条兼顾社会经济发展和温室气体控制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三是促进生态产业高水平发展。持续壮大绿色新农业,搭建农业科创功能性平台,发展特色种源产业,做强农业品牌,做精数字农业,打造绿色农业高地。全力打造活力新康养,做专医疗康复服务,做优养老养生服务,推动康养多元融合发展,使生态岛成为长三角康养服务一体化的重要节点。积极发展生态新文旅,打好长江文化、生态文化、花卉文化三张牌,展现生态文旅魅力,办好国际国内品牌体育赛事,焕发体育运动活力。加快培育新兴经济,打造总部经济发展载体,提升崇明作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标杆的产业能级。

四是共享幸福美好高品质生活。在城乡建设、公共服务、增收致富等方面,进一步加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建设林水人城和谐相融的人居环境。发展外畅内优交通网络,巩固安全供水防涝系统,打造智慧泛在数字平台。提供优质均衡的教育、医疗、养老服务,构建活力友好社会氛围,打造崇明特色的家门口乡村服务品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劳动技能素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使崇明世界级生态岛与中心城区同进步、共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中令人向往的宜居乐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将突出《发展纲要》规划引领作用,一张蓝图绘到底,继续滚动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国际、部市、沪苏、市区、政企等多层面合作,完善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配套,举全市之力稳步推进生态岛建设,推动美好蓝图变为生动现实。

此外,《发展纲要》中提到“生态产品总值的增长率超过GDP”,对此,王华杰表示,“我们在制定新一轮《发展纲要》指标体系时,与国家的相关部委进行了紧密的对接。从目前看,国内关于GEP的指标运行机制还在研究过程中。考虑到《发展纲要》规划到2035年,国家致力推动‘碳达峰、碳中和’,从国家角度说,上海崇明打造世界级生态岛,也是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国家希望上海能在这方面做一点探索。关于具体的指标内涵,我们已经有一个初步的考量,下一步会跟国家相关部委进行紧密对接,我们会适时发布相应的指标内涵和量化的相关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减污降碳,吸引候鸟

过去十年,本市生态环境部门积极支持崇明“生态立岛,绿色发展”,全力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计划,构建环境监测预警体系。

到2020年底,崇明已全面完成全岛供水格局集约化,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2.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已基本实现全覆盖,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实现全覆盖,国、市考断面地表水优Ⅲ类比例达到100%,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0%以上,农田土壤质量处于清洁水平,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市最优水平。

朱石清表示,“围绕《纲要》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将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持续聚焦大气污染防治、美丽河湖建设、生态沃土保育以及基础设施提质增效等方面工作,巩固提升环境质量,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崇明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世界级生态岛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在具体工作上,将进一步拓展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一方面在原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双碳”战略,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管理,建立动态监测、预警分析平台,探索建立生态系统碳汇监测核算体系,监测评估生态保护修复碳汇成效,建设在全国、全世界有积极示范意义的生态岛;另一方面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系统性布局多尺度的定位观测站点,实施长江旗舰物种观测,逐步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体系,为科学评估长江大保护成效提供支撑。

顾晓君表示,“国际上有一项公认的重要指标,占全球种群数量1%的水鸟物种数,这个指标是国际《湿地公约》提出的,已经成为世界各地衡量水鸟栖息地质量的核心指标。通过这个指标,我们来衡量崇明生态岛建设过程中,以水鸟为代表的野生动物,它们的感受怎么样,是不是更愿意来崇明了。”

崇明所在的长江口地区,是西伯利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的重要中途驿站。“1%水鸟物种数”,通俗的讲,就是在这样一条迁徙的高速公路上,有多少种候鸟,愿意选择崇明作为自己加油、休息的主服务区,“如果超过全球某种鸟数量1%的个体都在这里休息,那说明崇明的环境非常好,得到了鸟类的认可。”

通过十年的生态岛建设,崇明本岛1%水鸟物种数已经从2011年的七种提升到2020年的十一种,总数从每年25万羽增加到33万羽,十年来累计已经有25种水鸟的数量,曾经达到过1%水鸟物种数的标准。白头鹤、黑嘴鸥、黑脸琵鹭等珍稀濒危的鸟类已经成为崇明岛的常客,每年都来。

2012年至2018年,崇明东滩保护区实施了互花米草生态控制与鸟类栖息地优化项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良好成效。项目区域内互花米草灭除率达95%以上,而且非常稳定,处于全球领先水平,鸟类种群数量显著增加。比如选择崇明东滩越冬的小天鹅,从2016年的60羽增加到现在的超过1000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顾晓君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以国家森林城市、湿地城市创建为抓手,开展崇明北湖、崇明北沿等一系列生态修复项目,通过清除互花米草等外来入侵种、恢复长江口原生植被和底栖生物群落,为候鸟提供相对稳定的食物源;通过绿化造林、长江禁渔,污水处理提标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提供适宜鸟类栖息的环境,来吸引鸟儿们选择崇明落脚、栖息,甚至生儿育女繁殖。2012年-2018年,我们在崇明东滩保护区已实施了互花米草生态控制与鸟类栖息地优化项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良好的成效。”

“我们将以推动崇明东滩国家公园建设、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和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提升为抓手,开展崇明北湖、崇明北沿等一系列的生态修复项目,通过清除互花米草等外来入侵种,恢复长江口原生植被和底栖生物群落,为候鸟提供更多样更丰富更稳定的食物源。通过绿化造林、长江禁渔、垃圾净化处理提标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提供适宜鸟类栖息的环境,来吸引更多的鸟儿们选择崇明落脚、栖息,甚至繁殖。”顾晓君说。

记者 吴斯洁

编辑 潘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