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任美协主席、画家刘大为

编者:很多人都在感叹!刘大为就工资而言,都花不了,别说他画画的收入,他到哪都不用自己掏腰包,为什么还要被钱所累,挣那么多钱干嘛?今天哪个拍卖会拍出几百万,明天拍出几千万,都是画商的道具,刘大为只是配合而已。最后分账,把刘大为推上了亿万富豪的风口浪尖,是春风得意,还是走进危险地带?傻子都能看出来。

刘大为开始悔恨当初,挣那么多钱干嘛?自己又花不完,都是欲望惹的祸,欲望成了无底深渊。

当一艘船沉入海底,当一个人成了谜。

今年这位前主席再一次若隐若现地复出,是因为7月份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杜军因受贿和行贿被判六年有期徒刑的消息传出。在起诉书里,人们看到,作为“某领导”的学生,杜军提着茅台酒和现金以过节看望老师为由,敲开了“某领导”的大门,也敲开了美协的大门,并在这位领导的一路关照和提拔下,成了中国美协最重要的关键职位“展览部主任”的人选。

圈子里无人不知,杜军正是刘大为的门生。“某领导”正是前美协主席刘大为。只是,学生一案尘埃落定,老师依旧成“谜”。这一年,刘大为去哪儿了?

不过,圈子很小。知道他的人很少。对公众来说,这位美术界头号人物,无论现在,还是之前,从来都是“无名之辈”。

早些年间,刘大为在央视某节目现场点评一位学生的作品

11月底,中国美术家协会发布公告称,“取消原美协副秘书长杜军等5人会籍”

1

“闷声发财”的道理谁都懂。闷声发财最后还是翻船的也大有人在。比如前年福彩中心那14名局处级官员,正是因为低调才会在声息全无中积攒到1360亿这笔惊人的数字。人们都以为终日守在“钱”旁边的位置本身已经高调到没有人敢轻举妄动。但在1360亿面前,人的隐忍力会超乎想象。

比起抛头露面的炫富者,这些都是“无名之辈”。

“美协主席”这个听上去响亮的头衔,实际上官阶并不显赫。理论上来说,中国美术家协会属群众社团组织,并没有行政级别,如果硬要加上个“级别”,大致相当于局部干部。

另一方面,让他无名的,是他掌管的这个行业。这是个看上去风花雪月、不关痛痒的行当,既不和钱直接打交道,也不涉及公共安全,所有当官的最恐惧的糟心事,在这里发生的几率几乎为零。这么一个行当,就算发生天大的事,也不会捅到上头和下头的心窝子。所以对大部分公众来说,没有必要也没有兴趣知道他。

刘大为就在这个行当的老大位置上一坐就坐了十年。

这是安稳的十年。看上去他几乎没遇到什么挑战者。但你要知道背后的几个数字和几个事实,你就会知道这个位置能坐稳十年背后的步步惊心:这个奇特的行业组织从1949年创立至今,会员总计14000多人,而如今每年新诞生的从业者达百万人之众;在中国所谓的“艺术市场”这个价值认知能力普遍极弱的市场里,会员标签就是最好的价格通行证;按理说这不是个权力机构,但却直接掌控着一个小众市场里的定价权,这让它更容易在市场和体制之间巧妙让度,尽占“双轨”之便。在这个市场,“定价权”等同于印钞机——不和钱直接打交道,却拥有可以把“纸”变成钱的神奇术。

这个行当叫书画市场,这个组织叫中国美术家协会(简称中国美协)。第一任美协主席名叫徐悲鸿,第二任美协主席名叫齐白石。刘大为是第七位继任者,掌管着那台深藏功与名的“印钞机”。

1985年冬天全国美协美术理论会议,时任美协主席吴作人

2

担任中国美协主席的第七个年头,刘大为遭遇过一次危机。在那场导致毕老爷翻车的饭局事件后,网上诡异地传播起一张照片:身穿军装的刘大为也出现在饭局的宾客中,并被拍到正在鼓掌的动作。前面说过这个位置上不太会出现危及仕途的危机。这次完全是个小概率事件,但对这个位置来说,足够致命。

很快中国美协对此发了一条的声明:近日网曝“毕福剑唱评智取威虎山并辱骂毛主席”事件,有人刻意将我会主席刘大为着军装的照片粘贴其中,并加上“刘大为在现场为其喝彩鼓掌”等等注语。我会声明:刘大为与毕福剑素不相识,从未谋面,更未参加过毕福剑的任何饭局。4月5日至8日清明节期间,刘大为在内蒙古包头市为其父扫墓。这一造谣诽谤、进行人身攻击、政治陷害事件,已造成广泛而恶劣的社会影响,我会已上报上级机关及有关部门极速查处,以正视听!并追究造谣滋事者的法律责任。

以组织的名义为个人的危机进行公关和澄清,这在体制下多少是个很冒险的举动。这条有些罕见的“声明”里至少反映出几点:美协主席相当上火和紧张;斗争很激烈,美术界不止是美术。

还有一点也很清晰:美协权力和刘大为之间没有太清晰的边界。

所以,当他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的学生杜军从部队复员,投奔他而来时,很容易就成了他的“自己人”,一路从美协普通职员,干到美协展览部副主任、主任,中国美协副秘书长。

文章开头说,“展览部主任”是美协最重要的关键职位。这个职位有多重要呢?打不个恰当的比方吧,就好比证监会的“发审委”——它是美协权力的咽喉。看完这个故事,你会更加了解。“杜军受贿案”公开的131万受贿金额,绝大部分来自于收人钱财,帮人送进“展览”。

关键位置放“自己人”,这点刘主席一点不含糊。1998年杜军复员自谋职业时毅然决然再次拜回老师门下。往后余生,跟对人,走对路,做对事。

在原则和底线问题上,刘大为也从来没含糊过。他知道没有生存,就没有发展。他6岁那年和家人从山东移居到内蒙古包头,11岁画的第一幅水彩画,名字就是《五一群众大游行》。那一年是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国家即将进入一轮又一轮运动的前夕。这幅紧扣时代气息的画作的名字,实在不像出自一名11岁少年之手,多少体现了父母的意志,也体现着山东人的伟大传统。分别是:考大学、考博士当老师、考公务员;和我有儿、我儿是公务员的“三大理想”和“两大骄傲”。

靠着这样家庭遗传的政治嗅觉和地域传承的价值使命,刘大为在后来一轮一轮的运动里隐忍又机警,从没丢过分。他14岁时,大跃进开始了,少年刘大为参与绘制了许多巨幅的宣传画和壁画。这些勤奋当然加持了一名艺术工作者的基本功。18岁那年,他凭借过硬的素描、速写、水彩等基本功顺利考入内蒙古师范学院美术系。

入校两年后,文革开始了。刘大为积极申请,加入内蒙古红卫兵展览办公室,并担任美术组组长。不要小看这个职务,当年美术才是整个宣传工作的节骨眼。要广泛动员,海报图像对基层的影响力比文字大多了。青年刘大为一手承担了红卫兵展览办公室的所有展览设计和绘画任务,绘制了大量巨幅油画毛主席像,和历史题材宣传画。

1968年,刘大为被分配到包头市半导体器件厂。从小拿画笔的他当起了钳工,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某种意义上这可以视为文革初期对刘大为积极表现的奖赏。他留在了城市,有机会出差,还能利用出差时间练一练画画写生。比起1800万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他是一名隐忍的幸运者。十年后,由一名钳工进入包头日报社担任美术编辑的刘大为,被借调到内蒙古三十周年大庆办公室工作一年任美术组长,负责“三十周年成就展”美术创作。

这一年,他创作巨幅水粉画《红太阳照亮了内蒙古草原》,作为内蒙古入选作品之一,参加了“粉碎四人帮全国美展”。

接下来,他的人生就在一条“艺术创作”和“被体制奖赏”的双轮驱动的开挂模式中展开的。他不断参展,不断拿奖,不断拿奖,不断参展......一往无前。这些”奖“里的相当大一部分,30多年后,都要由他将要入主的这个组织——美协“发放牌照”。

刘大为画册英文版

刘大为1998年作品《踏花归去马蹄香》

3

这些奖,刘大为得了不计其数。但还远没有让他变得富有。虽然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20年,市场先生还没有光临艺术这个小地盘。

到1990年代,获奖无数、已经是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的刘大为都还只是众多辛酸又努力的美术工作者中的一员。刘大为对笔会类的创作走穴从来不排斥。这个很正常,这是当年画家们改善收入最普遍和朴素的方法。

自“八五新潮 ”洎今,伴随经济活动之大潮汹涌,画坛由文化热点逐渐演变为商业热点,乱象丛生,深刻影响着画家们的创作状态与绘画取向,躁动之下,连一些功成名就的画家亦心性飘摇,本来能够画好反倒越画越差了,业界多有嗟叹说:“画得啥呀?都是叫钱闹的。”

哎呀,钱! 画家钱包满了,画坛风气烂了。 画价随着名气涨,职务越高名越大。 一切皆是交易。 通过交易实现利益最大化。 一些天价画家,坐拥塔尖上的明 星画家,受商家追捧而红极一时的高职位画家们,呼风唤雨,无所不能,给个XX职位都不换。 连年来,美术院校考生爆棚,盛况空前,画画成为令人歆羡的职业而趋之若鹜,画家有望成为最善于赚钱的能人而红极一时。

康熙大帝南巡途中,眺望江面上桅帆戟举,船舶相连,问道:“这条江上有多少条船”?镇江金山寺方丈香磬禅师伸出两根手指说:“不多不少,两条船。”康熙再问:“一眼望去,江船何止百条、千条,怎么能说只有两条?”香磐答道:“一条为名来,一条为名去。”而今,众画家们不正争先恐后地拥挤于画坛名利场,江湖钓誉船么?

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捧红画家也毁损着书画,淡化其赏心悦目,怡养性情的功能而无限放大其商品属性。买家下个订单,拍上数百万元乃至上千万元、数千万元,给,画去吧!大画家必是大忙人,白天迎来送往,忙天忙地,晚上挑灯夜战,画钱而已。所画立意平庸,构图单调,笔墨概念,千篇一律。靠市场机遇,商业炒作走红的画家,一只眼紧盯商家的钱袋子,一只眼紧盯官家的印把子。你说他俗不可耐,社会却乐得追捧。画价决定身价,画家堪比商家。你追我赶比画价,层出不穷小动作。画家庸俗化,市场泡沫化。少数画家玩世不恭,多数画家徒叹无奈。不同的人寻找不同的理由实行逃避----------对社会道义的逃避,对自我内心的逃避,对艺术本体的逃避。人说,这就是社会现实,撑死胆大的,肥了弄歪的,老实人永远吃亏,睁只眼闭只眼,凑合着混吧!人说,艺术被金钱绑架,历史上也是如此,聪明人赶时髦,老实人吃大亏……几乎所有的人都说,当代没有大师,也就玩玩而已,会玩才能赢。

没有大师也便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只有放纵,任凭贪欲极度膨胀,歪风邪气充斥画坛。市场运作成为常态,学术氛围焉能浓厚?商业炒作带给画坛的震荡是空前的、灾难性的,它联通一间间画室,惊扰着所有画家。它把艺术品变作商品,让画家的劳动服从于、服务于商业利益,彼此相互利用,抱团蒙蔽视听。它摧残良知,嘲弄公平,在年复一年的喧嚣中不知不觉地掘下陷阱,断送新老画家。老先生晚节不保,唯恐错失“最后一班车”而跟风炒作。青年画家更是慌不择路,躁动不安,稍微画得好一点便急于抢市场,人和画都显得俗不可耐。

对此,刘大为主席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曾经发出惊呼说,画价不能再涨了!只可惜,话音方才落地,画价又窜新高。我在动手写作此文时刚从一位朋友处获知,刘大为主席今年的画价是30万元一平尺。我说:“这不可能,都是坊间瞎传。”朋友说:“千真万确,我刚给一位老板买过一张,30万元一分不少。”果真如此,画一张四尺整纸240万,刘大为主席手快,1小时、多者2小时足可拿下。拿下什么?一张纸而已。但它堪比一栋房产,或是一位普通劳动者一生的工资收入,听起来如同神话一般,也所以坊间传为“印钞机”,也所以刘大为主席自己也以为出格了,惊呼“画价不能再涨了!”我相信此乃他的肺腑之言。时至今日,像刘大为这种级别的画家要钱干什么呢?又不是商人,又无需扩大再生产,钱对于他们实在是多则无益。问题是市场的惯性如此之大,不断攀升的画价犹如放飞的风筝,只要绳头还攥在他们手里,则乐得看到它越飞越高,毕竟真金白银,钱来得太容易啦!

时至今日,作品的质量与否早已与价格无关,与心态有关,与修养有关,与艺术造诣有关。天价画家的画多数情况下不是用于欣赏,而是用于交换,用于特殊用途。画非画,家非家。文化人践踏文化,大画家狂炒画价。近乎疯狂的抢钱游戏,无论用什么样的托词、理由加以粉饰,只要是出于主观故意,只要是同商家合起伙来欺世盗名,则必定有悖于社会公理与文化良知。

70、80年代广交会的现场

4

美协是个奇怪的组织。艺术家吴冠中生前怒怼过“美协”。他说,“美协和作协一样,是从苏联借鉴来的。改革开放以前,美协是画家的绝对法官,甚至可以决定画家的命运。现在美协机构很庞大,就是一个衙门,养了许多官僚,很多人都跟美术没关系,他们靠国家的钱生存,再拿着这个牌子去赚钱。很多画家千方百计地与美协官员拉关系,进入美协后努力获得一个头衔,把画价炒上去,这种事我见多了。”

一些画家无才无德,凭什么大肆敛财?吴冠中先生看不下去了,认为是机制出了毛病,“养了一窝不下蛋的鸡”。画院养画家,破坏公平竞争,是导致种种弊病的根源所在。既吃俸禄又吃牌子、台子,吃“大匠之门”,什么好事都占着,还不用坐班,还大把挣钱,卖画卖疯了还不用纳税,没人查税。我的天!怎么还有这种职业?是谁捧红了这种职业?

作品商业化,市场泡沫化,X商联手,左右画家的身价、地位,诱使更多画家舍本求末,把精力用在卖画上、经营上,争名夺利,无所不用其极。环境恶劣,致使一些非常优秀的中青年画家也被弄得心灰意冷,去留两难,严重影响创作热情,更对青年习画者形成误导、诱惑。它的严重性还在于,谁都知道它、谈论它,甚至厌恶它,但谁也无可奈何。政府不屑于管,老百姓管不着,美协不可能管,画家无力管。画家卖画放任自流,相互攀比水涨船高。价格背离价值,人为放大作品的价格属性,从而也放大贪欲,将绘画沦为资本游戏,画笔已成赚钱工具。可想而知,一个成天琢磨市场的人,他的画价越高,画的精神性越差。可是,在大众眼里他成功了,其“榜样”作用无限放大。一个本应奉献美德之人却在贪欲无度的情况下向社会散布着恶俗,这是多么地始料不及,多么辛辣的时代嘲讽呀!世风不古,物欲横流,已使人们丧失价值凭持和基本判断,没有原则,只知跟风。少数画家的为所欲为和多数画家的无奈无助从不同角度折射出整个时代的浅薄和低俗。

一幅天价字画亦可嘲弄一位普通劳动者的人生价值。天价字画的非理性运作变相增加着腐败的社会成本。商家买画送与XX,换取一个项目,比如一栋楼盘的开发,则最终售楼价格中必定包含当初买画的开销,从而将成本转嫁到购房者身上,由购房者埋单。相比楼盘的售价,一幅字画无论多贵,均摊到成本中则小菜一碟,商家哪里在乎?百姓何以知晓?

有了位能、职能,才能最终实现势能---------势能也即无所不能。纵观今日画坛,确有此等高人。

在刘大为的大力推动下,中国美协“创作中心”很快在各地开花

5

如果你觉得故事就止于此了,你就大大低估了那位市场先生的力量。金钱的力量。

卖画只是这个金钱故事的开始。当那些来自山东、河南、江苏,这些书画交易大省的画贩们手里多多少少拥有几十平尺、几百平尺“刘大为”之后,他们就织成了一张大而密的网,要拼命托住刘大为作品的价格。他们可以看作书画市场的庄家和散户。这张网织毕,金钱开始狂奔。

美协主席这个头衔,这个时候,就成为价格的杠杆。让更多人追逐而至,蒙眼加仓。青州的画廊业一度有种现象,一家画廊买了谁赚了钱,其他家二话不说跟庄下注,很快一条画廊街家家都有了这位艺术家画。甚至于假画也很快尾随而至。

刘大为和几位同梯队的当代书画家就成为市场的“指标股”,不光拉升了他们自己的行情,还拉升了整个当代书画交易这个版块。2014年2015年的时候,当代书画市场一路高歌猛进,行情好到了什么地步呢?前文提到过,刘大为的作品一年卖出了接近2.5个亿。他的一幅1999年的作品《秋郊饮马》,就是他在肇庆端城大酒店参与创作笔会那个时期的作品,拍出了近1500万价格。市场上很难再找到几十万以内的刘大为画作了。也是这一年,另一个和刘大为差不多市场段位的书画家史国良,和一个画廊合作,创作了54张不足0.1平尺的小品画。名字就叫“扑克牌”。结果狂揽千万以上的销售,按售价折算每平尺200多万。听到这个数字,很多人心里都会默念起房价。

据说,刘大为当时曾在几个场合表示过,自己的价格不能再涨了,已经太离谱了。从一个官员的谨慎来说,这种说法应该不假。但他当然不是价格的受害者。随着拍价的上涨,刘大为还是水涨船高地一再调高了自己的“润格”价。上面提到的那位广东肇庆书法协会副主席听说前年刘大为画作的价格已经到了30万一平尺时,心情相当复杂。这和他见过的、一起摆画摊的那个一平尺几百块的刘大为,也就隔了人生的几“面”。

所有囤过刘大为画的画商们,事实上,早已成为他的共同体。在中国,房子一降价,“房闹们”就要去砸开发商售楼处。在这个市场,这些“头部”艺术家的买盘们,当然不会去打艺术家。他们根本就不会让“降价”这件事情发生。

他们会将画作送拍到拍卖行,并事先约定好手续费,再从拍卖行把画买回来。这是一个艺术版本的“皇帝新衣”的寓言。只是这个故事里,一直没有那个小孩的出现。成交价是假的,但自卖自买的画商们要按这个成交价支付给拍行相当不低的佣金。正常来说,一件拍品的成交,拍卖行会收取买方和卖方各15%的交易佣金。这样左手卖右手买的“假拍”,佣金会收得低点,但也得交20%左右。这是笔不小的钱。

要让一幅作品“卖”到100万,画贩就要交给中介机构20万。这个钱,就相当于“护盘金”。为了维护一个画家市场的稳步上扬,吸引更多的买家进场,这是一场彼此心照不宣的交易。每年有无数起这样从没发生过的交易发生在当代艺术品市场。

金钱暗流涌动,表现上波澜不惊。 唯一发生的和看得到的是: 上涨,上涨。 唯一无需任何成本,仅用 靠对“自己”提价,就可以坐收渔翁 利益,就可以跑赢房价的——这些“头部画家”们大概是中国独一无二的一个群体——比起后来疯狂的“比特币”玩家们,他们“纸生钱”的手艺无疑是宗师级的。 一位书画家的年产值是多少呢?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我,艺术家范某助手每年为他经手过户的现金超过1亿。

这还带来了另一个连锁反应,就是头部画家之间的飙价。既然谁都知道价格的水份。谁愿意甘于人后呢?这些大画家的炒家们,就像给流量明星应援打CALL的粉丝们一样,通过不断支付“护盘金”为他们坐庄的画家打榜。一名资深经纪人和我说,“中国当代书画的价格泡沫,完全是被四个人造成的。刘某,冯某,王某,史某。这四个人的攀比之风,和他们背后资金的托举之风,把整个市场价位给攀比上去了。他们互相在较劲。”

他们都是你从没听说过的“无名之辈”,也是真材实料的亿万富豪。

2018年网上传出由刘大为题字的“中国中晨(青州)书画艺术城”招牌被拆除

6

写到这里,我想起程大利先生同我说到的一段话:“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中国画家赶上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好时光,生活条件太好了!比黄宾虹、李可染他们挣的钱多了去了,物质条件不知好多少倍。哎呀,房子、车子、票子、位子,都在比这些东西,画能跟他们比吗?怎么比?想想愧不愧?”程先生所言也是优秀画家们的共同认知,共同焦虑。攀比成风,“大敌”当前,物欲横流,诱惑太多,以至于画坛难为净土,满眼是狗苟蝇营。

2012年4月17日,一场罕见的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随后移师广东,这就是“吞吐大荒---------许钦松山水画展”。第七届“美代会”之前,画坛尚不知许为何许人也,画了什么?画得怎样?有什么建树?缘何能一举当选中国美协副主席?“吞吐大荒”对此作了回答。我称之“罕见”,首先是造势的规模,把画展办得如同卖车卖酒一般,声势浩大,路人皆知,北京的大街小巷,公交站点,巨大的广告招贴比比皆是,这要花多少钱?巨额投入谁来埋单呀?我听广东的朋友讲,这个展览广告预算600万元,实际耗资不下千万,更有包机、吃住等众多开销。在广东,各大媒体均接到大人物指令,要求无偿提供2个整版为画展作专题宣传。有大人物的介入、推动,自然会带动资本的介入、商家的配合,X商联手,打造“文化品牌”,合力狂炒,耀然如旷世名星。至此,炒作之风由早期的个人行为,小打小闹,演变为大人物参与,大张旗鼓。由此我们也意识到,画坛之乱象丛生,种种反常的背后是XX作祟,谁能巧妙地攫取并充分地利用权力,谁就能为自己获取最大利益,古往今来莫不如是。习惯于锦上添花,世上有谁肯雪中送炭?放眼画坛,一边是许钦松这类人物呼风唤雨,无所不能,一边是众多习画者求职无门,艰难度日,不要说举办个展,连到宋庄租一间画室的费用都需七凑八攒,勒紧裤带。若以绘画技能论,比肩如许钦松者岂不大有人在?如此不公,贫富悬殊又怎能不搅得画坛水浑,歪风盛行?

金钱开路,过量炒作到如此地步,文化人已无斯文可言,画坛充斥着X钱交易。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极大损害着艺术创作的环境与氛围,惊扰着社会之方方面面,毁损着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因而也毁掉了本应拥有的庄重感、美感及净土意识,促使大批画家由画室转向社交,由创作转向经营。画坛也因此充斥着虚假气、江湖气、贵族气,尔虞我诈,庸俗不堪。每每有藏友相问说,发现“苗子”没有?帮我买点“潜力股”。我总是无言以对。以我之见,画坛竞力,新人辈出,千军万马,岂无能人?我感慨,我们大家都在感慨,大型展览看多了,收件逾万,入选上千,好画多的无以计数,可以说都是“苗子”,为何却屡屡功亏一篑?成才几率极低?环境使然,难耐寂寞,土壤钙化,水质浑浊,大家一块玩完。我何止一次听到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发自肺腑地感慨说:“这会儿的年轻人比我们年轻那会儿画得好多了!想个什么办法能让他们更好地成长起来,而不至于被当下的风气所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