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常了解的世界史知识中,有很多问题其实是盲点,没有被意识到;更多问题是被各种各样固定的说法所遮掩,人们不去追究,当然更不可能进一步展开进行探讨。其中一个例子是“西进运动”,这是世界近代史上一件大事,一般人都会知道。但“西进运动”已经被塑造成一个固定的模块,其内容和性质已被格式化,好像没有突破的可能。本文从一个宏大的视角来观察“西进运动”,旨在说明:在最格式化的历史知识中仍有许多盲点,存在未开发的空间;一旦这些盲点被打开,新的视野会让人惊讶不已。人们经常说要开拓中国的世界史研究、创造中国风格,我认为:打开盲点是一个关键。
与印第安人开战
“西进运动”1.0
关于“西进运动”的传统说法是高度格式化的:自美国建国之时起,一拨又一拨欧洲人进入北美,从东海岸向西迁徙,如同波浪或潮汐,在北美大陆急速推进。矗立在纽约码头的自由女神像,就是对那些从欧洲迁徙来、新进入美洲的欧洲移民表示欢迎,向他们致敬。在很多人印象中,“西进运动”是浪漫之旅、开发之旅,虽然艰苦,却是创举,那些来自欧洲的劳苦人民,靠着坚忍不拔的努力和顽强的奋斗,把荒凉的北美开发成新世界,建立新的家园。这就是美国人和世界其他地方的人关于“西进运动”的集体印象。
因此,与其说现在的美国建立在1776—1783年独立战争的基础上,不如说建立在“西进运动”的基础上。确实,如果没有“西进运动”,就不会有现在的美国,更不会有美国今天的世界霸权。“西进运动”对美国来说异常重要,它奠定了其空间基础、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美国独立时仅据有北美东海岸一块狭长的地条,曾经是英国属下的13个殖民地;当时,美国领土面积大约97万平方公里,但经过一百年的“西进运动”,美国变成了900多万平方公里的庞大国家。“西进运动”给美国带来肥沃的土地,使它成为世界著名的大粮仓;带来巨大的空间,让它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带来充裕的人口资源,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在西进开发的过程中,还培育出一种为人津津乐道的“美国精神”。
这就是格式化的“西进运动”。对于那些来自欧洲的穷苦劳作者来说,他们用辛劳开发了美洲,为今天的美国打下了基础。但如同人类历史上的一切事件一样,“西进运动”也有许多面相,教科书上的面相只是其中一个;今天的历史学家已经看到另一个面相,这个面相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西方历史学家所意识到,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即印第安人问题。
美国军队与印第安人作战程度之激烈,不亚于那个时代欧洲军队的互相厮杀。然而这类战争在很长时间里却消失在历史记叙中,人们忘记这些事,或有意无意地抹去这些事实。一幅地图标示了1784—1820年间美国与印第安人之间发生的主要战斗,以及通过战争夺取原来属于印第安人土地的情况。我们从中看到,在三十多年时间里,美国与印第安人至少发生过55场重大战争,平均每年一次半。
请特别注意1784年这个年份,那是美国建国的第二年,就在那一年,“西进运动”拉开帷幕。“西进”首先意味着要把印第安人的土地夺过来,为此就要消灭印第安人。讽刺的是,英国统治北美殖民地时,不允许殖民地人越过阿巴拉契亚山脉向西扩张,这是引发北美独立战争的主要原因之一。英国的规定在客观上起了保护印第安人的作用;而一旦美国独立,阿巴拉契亚封锁线就被突破了,印第安人于是遭殃了。不过,“西进运动”中的美国人不这样看问题。当时有一幅画,画中央是一位美好的女神。女神手中牵着电线,象征着现代文明;下方有大篷车、马车、火车、轮船,接踵而来。这幅画的寓意十分清楚:“西进运动”是文明的传播,是美国人把文明带到了美洲。然而更引人注意的是画面左下角:一群农民向西挺进,在他们身后留下了良田;农民的前方是野兽,有熊、有野牛,还有印第安人!猎狗追逐印第安人,如同追逐野兽一般。原来在“西进”的美国人眼里,印第安人与野兽无异;因此,与印第安人开战并不是战争,只是打猎。
到19世纪40—50年代,美国人来到北美大陆的最西边,即太平洋沿岸。这时,美国的国土从东海岸到西海岸连成一片,已经是一个庞大的国家了。传统理解的“西进运动”到此结束,教科书也定格在这里。然而,这只是“西进运动”1.0:美国人其实并没有停留在北美大陆西海岸,他们继续往西走。
西班牙老帝国的崩溃
“西进运动”2.0
显然,比北美大陆最西边更往西的地方,就是太平洋。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太平洋是一望无际的广阔水域。其实太平洋里有很多岛礁和岛屿,特别是在太平洋的西南部和西北部,比如西南部有美拉尼西亚和密克罗尼西亚两大岛群,西北部有阿留申群岛等。澳大利亚是太平洋上最大的一块陆地,但与地球上其他大陆比较起来,它只是一个大岛。
人们迄今没有发现澳大利亚产生过原生人群,其土著人类是从亚洲大陆迁徙过去的,时间大约在四万年前。太平洋岛屿上的土著居民差不多也是这样。岛屿之间水域相隔,社会发展缓慢,因此在几万年时间中太平洋相当平静。
美西战争时期美军布法罗团(黑人团)在古巴拉斯瓜西马斯战役与西班牙军队激战
但这个平静被地理大发现打破了。葡萄牙人沿着非洲西海岸绕过好望角,来到世界东方;西班牙人则穿越大西洋“发现”了新大陆,来到美洲。但西班牙人“发现”的不仅是新大陆,他们还发现了新海洋,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即太平洋。这种远洋探险改变了世界格局,陆权世界变成了海权世界。
16世纪20年代到19世纪20年代,太平洋基本上保有在西班牙人手中。他们以跨洋贸易为主要活动方式,像中国明朝以后大量使用的“鹰洋”(又称墨西哥银),看起来是来自菲律宾,其实是来自更遥远的西班牙美洲殖民地。需要强调的是,在这三百年时间里,虽然其他国家的人也会在太平洋上时有出没,但这个舞台的主角是西班牙人,尤其在西班牙占领菲律宾之后,它的跨太平洋贸易就有了中转站。
然而19世纪初,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爆发独立运动,经过二十年的解放战争,西班牙美洲帝国彻底瓦解,西班牙也就失去了对太平洋的掌控权。这个时间点对美国来说无比重要,因为几乎就在同时,美国完成了“西进运动”1.0,美国人已来到太平洋沿岸了,通过战争或战争的威胁,占领了从华盛顿州到加利福利亚的全部领土。西班牙老帝国的崩溃和美利坚新帝国的崛起几乎同时,太平洋即将更换新主人。
这样,“西进运动”2.0就开始了。美国人没有在太平洋沿岸停留太长时间,很快就继续向西,并且踏上了东亚土地。东方对西方人的吸引力太大了,从16世纪开始西方人就觊觎东亚。美国是其中的后来者。1844年美国与清政府签署不平等条约(中美《望厦条约》),1853—1854年又以炮舰打开日本国门(黑船事件)。这些都是美国在东亚的早期活动,不过,当时美国人走了一条“大弯路”:它从美国东海岸出发,穿越大西洋,绕行非洲南部进入印度洋,再沿着印度洋的海岸线到达南亚,穿过马六甲海峡到新加坡,经停琉球——绕了大半个地球才到中国和日本。为什么不直接穿越太平洋呢?毕竟,东亚和美国隔海相望,尽管相隔的是太平洋。况且,太平洋的航线是现成的,西班牙人已经开发过三百年了。
在早期殖民主义国家中,荷兰和英国曾经进入太平洋,但荷兰停留在印度尼西亚,英国则止步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只有西班牙对太平洋感兴趣,太平洋的航线是西班牙人开发的。但西班牙已经衰落,已从霸权地位上跌落下来,当时的太平洋出现了权力真空。得益于天时地利,19世纪,美国人开始在太平洋上建立据点,50年代只是几个小岛,60年代得到两大斩获,一是占领地处太平洋正中间、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中途岛;二是占领了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岛,成功控制了北太平洋。70年代,它又染指朝鲜半岛和萨摩亚,这时它已是个“太平洋国家”了。
关键的一步是美西战争,这是向西太平洋、向亚洲大陆迈出的坚实一步。1898年美国向西班牙发动战争,成功夺取西班牙在亚洲的殖民地菲律宾。战争还使美国得到夏威夷、关岛和威克岛。美国的西向政策与它的东向政策完全不同:东向政策从1823年颁布“门罗宣言”开始,宣称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美洲是美国的后花园。这意味着要把欧洲列强拒于门外,关紧美洲的东大门。但西向政策是打开西大门,横跨太平洋,进入亚洲大陆,与列强争夺亚洲。
打败了西班牙,美国却没有完全获得太平洋,更没有进入东亚大陆。在过去几百年中,葡、荷、英、法、德等欧洲国家都先后图谋亚洲殖民地,它们沿着葡萄牙人开辟的海上通道,从大西洋到印度洋,进入亚洲南部和东部,建立各自的殖民帝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英国占据着印度和马来半岛等,法国控制了印度支那,荷兰占领印度尼西亚,德国抢到了西南太平洋的马绍尔、加罗林、马里亚纳等群岛;日本后起直追,吞并了朝鲜、台湾、琉球等地,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在今天所说的“第一岛链”上,只有菲律宾在美国手里,所以尽管美国打赢了美西战争、控制了大半个太平洋,却没有得到太平洋的全部,更没有踏上东亚大地。
与此同时,东亚最古老、最强大、也是最富裕的中华帝国正在消沉,欧洲列强在中国划分了势力范围,却没有给美国留下一份。这部分因为美国是后来者,错过了头班车;部分也因为美国宣称它反对殖民主义,因此不好意思公开下手抢地盘(尽管它也派军队参加了八国联军)。面对中国被瓜分的局面,美国要求列强“门户开放”,和美国一起“利益均沾”。凭着这项政策,美国挤进了东亚大陆。
一战改变了西太平洋地区的权力格局。德国作为战败国,其所有的殖民地被瓜分,大部分成了日本的殖民地,小部分划给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其实给了英帝国)。因此,日本在太平洋的势力被强化了,英国也获得部分利益;但英国对太平洋没有兴趣,它关注的是亚洲大陆、是印度和中国。事实上,对太平洋最有兴趣的是日本,一战以后日本在太平洋的势力不断扩大,第一岛链几乎全部被日本拿下(菲律宾除外),西南太平洋的几个群岛也成了日本的“托管地”。对美国来说,由太平洋海上通道进入亚洲的最大障碍就是日本。可以说,美日矛盾在一战以后已经酿成,争夺太平洋是必然之举。
太平洋战争爆发
“西进运动”3.0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了,“西进运动”3.0也拉开帷幕。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日本已经能够控制西太平洋的广大海域,只要它愿意,就可以封锁前往东亚大陆的海洋通道,从而对美国的西向战略构成阻拦。美日间的对抗呈蓄发之势,而珍珠港事件的发生,则标志着日美之间公开动武。起初,日本的南下政策十分顺利,它不断拓展占领区,包括中国东部、英法在东亚的殖民地,并且占领了美国控制的菲律宾。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已全面控制了西太平洋,甚至中太平洋,直指中途岛。
美国于是进行反击,美日在太平洋战场上全面冲突,战争规模宏大,形成了二战中的重要战场。中国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果没有中国作为美国的同盟国,在中国战场上牵制了日本陆军的半数兵力,并消耗日本的大量战争资源,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会更加艰难,战争的结局也更难预测。战胜日本不是美国一国的功劳,中国十几年坚持抗战,战争末期苏联红军出兵,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都是战争胜利的基本因素。
但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中获益最大。日本战败了,它想控制太平洋的战略目标完全失败,太平洋就顺理成章地成了美国的辖区。阿拉斯加在1949年成为美国第49个州,十年后夏威夷成为美国第50个州。1945年以后,由美国托管的太平洋领地包括2141个岛屿和300万平方英里的水域。此外,美国持续在东亚扎根,它“收复”了菲律宾,派兵驻扎日本,发动朝鲜战争、控制和驻军韩国等等。二战后,原属于英帝国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选择与美国结盟,导致美澳新同盟的出现,即今日所谓“奥克斯”(AUKUS)的前身。美国在亚太地区建立大量军事基地,派驻大量军队;其海军舰船在太平洋上出没,两大舰队驻守太平洋。总之,二战后,美国就视太平洋为自己的地盘了。
把“西进运动”放在泛太平洋的视角下观察,我们发现了更大的时空蕴意,它把我们从18世纪一直带到今天的21世纪。“西进运动”结束了吗?美国佬一步跨越太平洋,准备去哪里?答案是一个问号,因为他那只脚还没有落地,但肯定在亚洲。于是产生一个严肃的问题:“西进运动”是不是现在进行时?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研究专项阶段性成果
作者:钱乘旦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区域与国别研究院院长
编辑:陈韶旭
责任编辑:李纯一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