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长城史,囊括了半部中华文明史,两千多年来长城始终屹立在中国的北方,顽强地抵御着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守护着背后的文明。

长城,横亘在崇山峻岭之间,绵延数万里,在长城之上也不断演绎着普通人的悲欢离合。

长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事一:秦殇

朝代:秦

时间:公元前209年秋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拍打在窗棱上,北方的秋已然多了几分寒意,去甲(注:人名)不禁裹紧了身上冰冷的甲胄,冬天要来了,寄往家中的书信还有没回信,也不知道自己在信中催促家中置办的冬衣是否备好,思绪纷飞间,已然飘到那梦中的家乡。

四年前去甲接到了乡啬夫的通知,要去遥远的渔阳,戍卫长城三个月,家里人匆匆为去甲准备了一场婚礼,备好长弓长剑,成婚仅三日,便与同村的乡邻一起踏上了北上的戍边之路,这一去已是四年之久。

当初说好的三个月又三个月,家中也时常来信询问归期,可是君问归期未有期,蓟城夜雨涨秋池,春去秋来又一年,戍边何时是个头?这四年里,打退了几次匈奴人的小股袭扰,立下小小战功,也不知道这些立下的战功,官府是否发放了赏赐,家里的地收成可还好,这一走已有四年,新娶的妻子是否还记得自己?

秦朝士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当去甲思绪纷飞的时候,同乡同甲的黑夫(注:秦朝名字)悄悄走来,附耳对去甲说道:听说南边有人反了?还是一群本来要到咱们渔阳守边的戍卒挑头的。

去甲听了不以为意地说道:秦军强盛,小小叛乱很快就能扑灭,我现在关心的是什么时候能够回家?

黑夫深以为然地点点头,随后又是一声叹息,这看不到头的戍边啊,每天为伴的只有这冰冷的城墙和山间蜿蜒的长城。

夜空中,两声无奈的叹息悠悠传向远方,最终四周再次陷入寂静无声的黑夜之中。

始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甲和黑夫怎么也没有想到,一次小小的叛乱竟然迅速席卷全国,并且烽火在燕地燃起。这一年,陈胜麾下的韩广率军进入燕境,是战是和?困扰着去甲和黑夫两人,这数百年的战争早已让人厌倦,能够和平谁愿意战争?去甲心中念到:去甲去甲,何时天下能真正去甲呢?

还好不需要去甲和黑夫两人担忧,韩广一进入燕地,各城望风归附,燕境大定。可是没等去甲和黑夫两人高兴多久,战争的阴云再次笼罩在燕地的上空,武臣与韩广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化,去甲和黑夫被征召前往燕赵边境参战,行军路上众人齐声唱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歌声伴随着呼啸的北风,夹杂冰寒的冷雨,愈发苍凉,仿佛一首秦帝国崩溃的殇歌。

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事二:汉爵

朝代:西汉

时间:公元前87年冬

这一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驾崩,年幼的汉昭帝即位,这一年被镇压已久的匈奴部族蠢蠢欲动。出身长安良家子的陈甲,预感到大战即将爆发,当即召集乡勇,苦练武技,勤学弓弩。这一年冬天果然传来了匈奴人大举寇边的消息,朝廷也不出所料地招募良家子弟入伍参军。

参军报名那边,报名处可谓是人山人海,所有人都不甘其后,这时候爵位还没有泛滥,普通人来说想要获得爵位唯有军功!参军入伍是最好的选择!

最终,陈甲及其几个乡邻幸运的被选中,而陈甲也由此出任伍长,前往幽州守备长城。出发的那一天,乡里诸邻赶来相送,父母妻儿虽有几分不舍,但眼中尽是鼓励的目光,乡邻们也都充满艳羡的眼神,陈甲等人不自觉的挺直了腰板。在乡邻们一片上阵多杀敌,杀敌拿军功的鼓舞声中,陈甲等人踏上了前往幽州长城戍边的道路。

汉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去便是很多年,这些年里陈甲多次打退匈奴骑兵的劫掠,跟着度辽将军范明友率军出辽东,迎击匈奴军,驱兵攻打乌桓,累计战功终于升任四品的杂号将军,镇守幽州一线,可是爵位上距离世袭罔替的关内侯乃至列侯,还差着几场大战的功勋。

陈甲正苦恼间,手下来报:将军,烽火台燃起狼烟,有敌来犯!陈甲一听非但没有忧愁,反而大喜,心中暗呼:吾军功到手矣!随即吩咐,各营将士待命,并派出精锐斥候探听战报。

西汉疆域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果情报显示,仅为乌桓人的小股骑兵,陈甲更加兴奋了,大股骑兵入侵自有朝廷大军剿灭,小股骑兵还想在汉家军队面前耀武扬威,痴人说梦!别说这里有着长城防御,就是论野战,汉军也不怕!

当即,陈甲决定出兵!安排好长城防务,带领少部分精锐,陈甲打开关门,率领着一队同样兴奋的士卒朝着敌人奔袭而去,高声唱着大风大风,向着远方策马奔驰。

歌声远远传到长城上,激昂壮烈,饱含着大汉将士对于战功的渴望、对于战争胜利的必胜信心,更是对于汉家爵位的追求。

故事三:明血

时间:明嘉靖年间

残阳如血,阵阵鸣金之声传来,城下那些鞑靼骑兵终于如潮水般退去。

陈甲瘫软在城垛下,大口呼吸,仿佛从生死边缘死里逃生般,在今天之前陈甲虽是军户,但却做着农民的事,拿上武器也就这这几天的事,自己的祖父、父亲、兄长尽皆战死在这片战场之上,现在又轮到了自己吗?

陈甲心中苦闷,抱紧怀中的武器,紧紧倚靠着城墙上,似乎如此方能给予陈甲一点安全感,至于镇守将军,可别指望了,吃空饷喝兵血的事没少干,打仗虽说不至于贪生怕死,但也绝非决胜千里的将才,能够守住这段长城就算是不错了。话说,这个月的饷银是不是又被这孙子私吞了?陈甲不由狠狠地啐了一口。

明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鼓声阵阵,鞑靼人又开始攻城了,又是艰难的一天,陈甲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有命看到明日的太阳,手中破烂的武器和身上陈旧的铠甲都不足给他安全感,唯有那冰冷的城墙给了稍许的安慰。

鏖战一晌,终于在傍晚时分等来了援军,鞑靼的大军也顺势撤到很远的地方,视野之中再也不见,陈甲知道自己逃过了这一劫,活了下来。劫后余生的喜悦没有持续多久,探马回报的消息,让所有人心情沉重,附近的几个村庄在鞑靼人的铁骑下破坏的不成样子,死伤惨重,这其中还有不少陈甲相熟的亲戚朋友,可是陈甲又能做什么呢?倚靠长城守卫已是殊为不易,出城野战,靠着两条腿真的打不赢骑着马的鞑靼骑兵,送死罢了!

夕阳西下,落日余晖洒在长城之上,城墙上的鲜血早已干涸,渗透到城砖之中,那是混合着明朝守边人和外族人的鲜血铸就的长城防御。残阳如血,更显悲壮。

大明军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事四:砖语

我是长城上的一块砖,我的身上刻着“万历六年镇虏骑兵营造”,我在司马台长城已经存在了444年。

抗倭名将戚继光的手搭在我的身上眺望远方,悠悠叹息,口中诵念着: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我不懂诗词,但却能感受到这位将军的愁思与豪迈,有点矛盾却在一个人身上完美地体现出来。

我见识过敌人最凶猛的进攻,我也见识过守边人最顽强的抵抗,我的身上流淌着明朝人、蒙古人、清朝人的汗水与鲜血,岁月悠悠,这些人埋葬进历史的长河之中,唯有我,依旧惯看春花秋月,闲观花开花落,坐望云卷云舒。

司马台长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这种宁静的日子被打破,每天都有很多人走上这段长城,有中国人还有不认识的外国人,人来人往,倒也热闹,渐渐地我也习惯这样的日子。

直到有一天,旁边的伙伴传来一个消息,听说了嘛,东边的烽燧上有人在盗砖!什么,这年头还有人偷砖?东边的烽燧已经很残破了,缺少这一块砖,或许整个烽燧都将要坍塌,我义愤填膺,可是却无能为力,我只是组成这段长城的一块砖。

还有一天,让我记忆深刻,那是不可磨灭的痛楚。“哎哟,好痛!有人在我身上刻字!”,纷纷扬扬的砖土,那是我的血液,呜咽的风声那是我的哭泣,怎么有人忍心如此对待一个为中华文明立下不朽功劳的文物呢!

长城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终章

我选取了历史上三个大规模修建长城的大一统王朝,秦汉与明,讲述了上述4个关于长城,关于长城守卫人的故事,历史上也许真的发生过这样的故事,也许没有,往事悠悠,斯人已去,唯有长城依旧!

秦朝守边人对于长城来说,更多的或许是痛恨,繁重的徭役、严苛的秦法都压得秦人喘不过气来,汉朝将军对于长城来说,更多的可能是欣喜,长城对于汉人来说,不仅仅是坚实的堡垒,更是进攻的前沿阵地,战功便意味着唾手可得的军功爵!对于明朝士兵来说,长城可能是爱恨交加,一方面长城是最坚实的防御体系,另一方面人身也被永远地束缚在了这片土地上。

每个朝代,每个守边人,在长城上都有着不同的喜怒哀乐,任王朝变迁,唯长城依在,默默地守护着身后的土地和子民。

最后我想呼吁的是,长城是咱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她,看到新闻上报道有人偷盗长城砖,在长城砖上刻字特别是出现外国文字,总是很痛心,长城为中华文明的辉煌灿烂立下汗马功劳,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应该好好保护这份宝贵的遗产,缺少一块长城砖,多上一份刻字,对于整段长城来说都是不可逆的破坏,我们应该坚决制止!

长城版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由青衫弹史原创,全文3400字,纯属虚拟,感谢您的阅读,未得允许,不得转载,喜欢的朋友点个关注支持一下哦~,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荣幸~

点赞收藏、关注赞赏,鞠躬感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图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