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知科技app,如果觉得本文有用,欢迎点赞【关注】我。

这里是知科技app,如果觉得本文有用,欢迎点赞【关注】我。

往期精彩回顾:

往期精彩回顾:

如何长时间保存重要数据?拒绝U盘,拒绝网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文互联网的产出在渐渐枯萎吗?

中文互联网的产出在渐渐枯萎吗?

至少在获取信息方面,中国的互联网是坏掉的。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百度占据了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的76.42%,但除了莆田医疗广告,这个搜索巨头还能为我们提供什么呢?

如今,中国的互联网受到的污染尤其严重,机器拼凑的各种无用信息和文章充斥着搜索页面。现在通过关键词和搜索引擎找到你需要的信息比十年前难了100倍。

且不说你的页面,不时会刷到“如狼似虎女教师”、“55寸4K彩电9.9元”之类劲爆的……信息流动广告。

如果说,搜索是用户主动访问信息并有机会筛选信息的一种方式。那么,在内容平台上,情况就更糟。智能推荐、无限刷屏以及迎合用户注意力的信息流就像混合好的的人工饲料一样塞到我们嘴里。你不再需要主动探索,不再需要选择,只需要被动地接受。

然而,大数据带来的“精准推荐”真的精准吗?人、食色性也,推荐美女帅哥猎奇八卦总不会错。女生总能在微博上刷出“纯情女主逆袭故事”,男生又怎么逃得过“叶凡被妻子抛弃,突然10个黑衣保镖冲进来跪下叫主人”的励志小说?

低俗吗?低俗。

有流量吗?有大量的流量。

赚钱吗?很赚钱。

那么问题来了,中文互联网经历了什么?

那么问题来了,中文互联网经历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还记得,在千禧年前后,60、70年代出生的企业家创立了中国第一批互联网公司,而80年代出生的人在BBS、论坛上写诗、交朋友、写点子,那才是真正的“跨越长城,走向世界”。

互联网让我第一次意识到,不用离开家,我就可以看到我从未听说过的学说和思想,知识不仅仅写在课本上。原来我们还可以和远方的人交朋友,谈论现实生活中没有人喜欢的话题。

原来世界这么大,又真的可以小到像“地球村”。

那时,互联网几乎意味着新知识。这扇大门已经向我们敞开,我们坚信,这扇大门将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发展、更多的机遇和更多的成长。

那时,我们设想互联网是一个供公众讨论的开放空间。每一个声音都将被听到,我们将拥有前所未有的平等的声音。让观点碰撞火花,让火花锤炼真知识。

很明显,这个设想已经彻底失败了,至少在中文互联网上是这样的,那里没有讨论的存在。“人类期待某种技术的进步能够颠覆性地改善人类世界,但事实上,新的技术只是反过来再次强调了人类群体原生的缺陷。”

看看今日的微博,竟是谁家之天下?

营销号、明星网红、官V三足鼎立,除了我们喜爱的主题正能量外,日复一日地产生大量的图文垃圾。明星八卦彩虹屁,田家女权直男癌,网红出轨等等。这种垃圾没法引起任何人的思考,不在乎理性与逻辑。这一切都是关于煽动情绪,选择立场,给人们贴上标签,让他们发泄,争取道德制高点,判处人们死刑,问候他们的母亲。

另外几个导致优质内容减少的原因

另外几个导致优质内容减少的原因

1. 大多数人都有不良的阅读习惯:有太多的人不喜欢阅读,现在他们更是开始大量地转入短视频阵地。他们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能超过10秒,以太长了不读为傲。知识无用论已成为社会的主流,「上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这种论调出自顶级成功人士,大多数人更不会读书。

2. 读者喜欢简单的结论:感性的内容胜过理性的内容。

3.内容过于娱乐化和商业化:对大多数人来说,阅读内容必须是为了娱乐,创造内容必须是为了赚钱,这使得内容的可能性大大缩小。

4. 缺乏求同存异的开放,压制少数人的声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讨厌各种领域被饭圈化的原因,饭圈化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现。最基本的一点是,他们只接受自己喜欢的东西是最好的这一可能性(这就是他们竭尽全力消费和转赞评造数据的原因),而间接的结果是,他们不尊重超出自己意愿的东西,对好的东西不屑一顾,甚至更倾向于破坏或污蔑它。这也留下了抑制参差多态的可能性。

5. 太多的人缺乏语言训练:词汇训练会影响大脑的思维习惯。如果只训练口语,一个人的思维是非常有限的,但今天有多少人有足够的耐心梳理自己的思想?这导致思维的简单化。

6. 喷子和嘲讽:不管你发表了什么,一路过的随便来一句无关嘲讽,还有多少人能坚持反复输出?这还不算带节奏的。不过最可怕的是,我感觉因为太多人语言或文字表达能力太差了,经常以没礼貌的方式试图交流,这当然会让另一方很不爽。

这里是@知科技APP,一个只写实用知识的作者。

这里是@知科技APP,一个只写实用知识的作者。

如果能帮到你,老铁们点击【关注】我一下呗!

如果能帮到你,老铁们点击【关注】我一下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