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益峰

骆用卿,生卒年不详,字原忠,浙江余姚人,精通堪舆之术,为十三陵的主要选择家。早年游学不第,以经术设馆授徒,弘治辛酉科(1501年)举人,正德三年戊辰科(1508年)进士,历任兵部员外郎,退休后,侨居通州。

嘉靖七年,十月,经大学士张俘敬推荐,致仕官骆用卿(此时已经卸任全部官职,为平民),为明世宗朱厚熜在昌平天寿山十八道岭选择了陵寝所在,此岭后被赐名阳翠岭。

对于真正卜选皇陵的相度人员,历来皇家的赏赐极高。已经致仕的骆用卿,因卜选嘉靖皇陵,升太常寺少卿,正四品。而主持嘉靖永陵卜选的大学士张璁,在嘉靖十三年,进少师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

笔者数十次前往嘉靖的永陵陵研究地理,先后陪同考察的徒弟:陈文、郭宇、王洪超、梁敬南、邓习红、朱江、姬常勇、胡文超、林敏等人。

正面看永陵的石碑。历代真正卜选皇陵的相度人员,皇家的赏赐极高。已经致仕的骆用卿,因卜选嘉靖皇陵,升太常寺少卿,正四品。而主持嘉靖永陵卜选的大学士张璁,在嘉靖十三年,进少师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

正面看永陵的陵门和十八道岭,后来嘉靖改名阳翠岭。骆用卿精通地理堪舆之道,以地理闻名天下。在大学士张璁,未考中进士的时候,相度其张氏祖坟,就说十年内将出宰辅。所以后来大学士张孚敬、尚书汪鋐,交相举荐骆用卿为嘉靖卜选皇陵。

  1、嘉靖七年十月,骆用卿参与陈皇后陵寝和嘉靖皇陵卜选,已经致仕退休回家

从《明世宗实录》来看,嘉靖七年十月,骆用卿参与陈皇后陵寝和嘉靖皇陵卜选时,身份为致仕官,原任兵部员外郎,从五品。但是已经退休回家。

《明世宗实录》原文记载:

嘉靖七年(1528年)十月二十七,乙丑日

  命辅臣张璁,尚书方献夫、刘麟,少卿曾直、姜清,都给事中王汝梅,御史赵兑,兵部员外郎骆用卿,及钦天监监副等官李鉴等,往天寿山相阅中宫大行皇后陵地。

  璁等还奏:袄儿峪及橡子岭二处地吉。上命建陵于袄儿峪。

《明世宗实录》记载:

嘉靖十五年(1536年),三月二十四,己卯日

 上谒祭长陵、献陵、景陵。

  礼毕至十八道岭,自择陵域。先年悼灵皇后丧,上密谕大学士张孚敬,令致仕官骆用卿,择地于十八道岭及据子岭,两具图说以进,至是亲阅。

  明日复阅橡子岭,命钦天监官及从臣审视,皆以十八道岭地为胜。

  上谕诸臣曰:适观吉地,咸可为陵,朕惟祖宗所遗,此本诸天赐,既越列圣之地,恐朕未可当,今日既定,宜勿他适,还京可即议营造,卿等其力赞之。

致仕官,指因年老或衰病而辞去职务的官员。

  2、吏部尚书撰书,记载骆用卿卜选嘉靖皇陵,升太常寺少卿,正四品

《松窗梦语》的作者张瀚(1510—1593),是明朝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今浙江杭州人,先后在南京、庐州府、大名府、陕西、两广等地任地方官,授南京工部主事,历庐州、大名知府、右副都御史、大理卿,刑部、兵部侍郎,总督漕运、督两广军务,万历元年任吏部尚书,万历五年辞官归乡。

《松窗梦语》为他辞官后创作结集,记载了他宦游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了明代经济、社会、文化、民情风俗等多方面资料,内容丰富而真实,具有很高的历史及文学价值,一向为文史界推崇。

  (1)、骆用卿卜选永陵

明张瀚《松窗梦语·堪舆纪》谈到,原任兵部员外郎,从五品骆用卿,后来升为太常寺少卿,正四品。所以俗称:骆太常。明清时期的地理官员,因为卜选皇陵,很多人被加封太常寺卿衔。如清朝雍正时期的钦天监监正明图,为雍正卜选泰陵有功,被加封四品太常寺少卿。

张瀚是万历时期的吏部尚书,是专门管理官员人事晋升的,与骆用卿相隔二三十年左右,所以他对骆用卿的官职和身份描述,不会有偏差。

明张瀚《松窗梦语·堪舆纪》原文记载:

世宗朝骆太常者,浙之永嘉人也。与故相张文忠同邑里,精堪舆术。张时已举于乡,将上春官,邀骆,祖茔登览。

  骆一望,诧曰:此地十年当出宰辅。

  乃抚张背曰:惜公之齿长已,尚未登第,何能应之?

  次年,张成进士,任南部郎,以议献庙礼称上意。乃召入,不次擢用。六年之间,晋陟宰辅,因荐骆于世皇。

  令卜寿宫,即今永陵,骆所卜也。

  骆官止太常少卿,用其术而不显其官,张之意念深矣。

陈益峰翻译注解:

骆用卿,为真正的一代国师,地理技术极其高超,具有极高的地理辨别能力。在张璁,还没有考中进士的时候,看到张氏祖坟,就断其家十年当出宰辅。果然数年后,张璁位居宰辅之位。张璁是浙江永嘉人,与骆用卿一直交好,所以张瀚误以为骆用卿也是浙江永嘉人,实际上骆用卿是浙江余姚人。

张璁23岁(弘治十一年,1498年)中举人后,曾七次上京会考皆不及第,因此他怀疑是否自己的祖坟风水有问题,即邀请了当时在家乡很有名声的地理名师骆太常过来勘察。骆用卿览其祖墓后非常惊诧地说:此地十年当出宰辅。

接着,又拍拍张璁的背感叹说:可惜您的年龄这么大了,还没考上进士,此话如何能应验呢?

但是,谁也没有料到,第二年(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47岁的张璁第八次参加会试竟然中榜,职任礼部观政。

后来,在大礼仪之争中,因上疏附和世宗尊崇兴献王为皇考而受到世宗的器重。嘉靖六年(1527年)十月,张璁以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的身份入内阁参与机要,职位相当于宰相。

次年十月,皇后陈氏去世,世宗命张璁负责卜选陵地,同时也秘密为自己预选寿陵。为此张璁就推荐了乡人骆用卿为相度风水官,一起前往天寿山勘察。卜选十八道岭,绘图说贴,呈给明世宗御览。最终十八道岭作为嘉靖皇帝的陵寝所在。

世宗嘉靖皇帝,为了奖赏骆用卿的相地之功,赐骆用卿,太常寺卿之职。所以明朝才有骆太常之称谓。大学士张璁和嘉靖皇帝,主要看重的是骆用卿的地理技术,而在仕途上,没有重用。

  (2)、地理名家,张璁简介

张璁(1475年12月27日-1539年2月24日),字秉用,号罗峰。后为避御讳,明世宗赐名“孚敬” ,字茂恭。浙江温州府永嘉县(今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人,祖籍福建莆田。明朝中期重臣,“大礼议”事件中重要人物。

张璁为正德十六年(1521年)进士。

明武宗正德十五年(1520年)二月,张璁应礼部试。

正德十六年(1521年)年三月十四日,明武宗朱厚照卒于豹房。遗诏迎取武宗从弟朱厚熜继承皇帝位。四月二十二日,十四岁的朱厚熜在奉天殿即皇帝位,颁诏大赦天下。五月十五日,张璁于奉天殿补行殿试,中二甲进士,观政礼部,从此进入仕途,时年四十七岁。

在明世宗初年三度位居首辅,史称“终嘉靖之世,语相业者,迄无若孚敬云”。官至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病逝后获赠为太师,谥文忠。

张璁,精通地理技术,嘉靖七年(1528年)十月,主持陈皇后陵寝和嘉靖皇陵卜选。后来张璁得到嘉靖皇帝的重赏和倚重,嘉靖十三年,进少师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

嘉靖十四年(1535年)春,张璁得疾,屡请致仕,世宗不允。 张璁在朝房值班时昏晕过去,不省人事一天多 ,因病情急剧加重,世宗不得已乃许致仕回家调养。

嘉靖十八年(1539年)二月六日,张璁病殁于温州,卒年六十五岁。 此时尚居于承天府(今湖北钟祥)的世宗伤悼不已,赐祭葬有加,赠太师,谥文忠。

骆用卿,正德三年戊辰科(1508)进士出身,精通地理,后来参与嘉靖永陵卜选,升为太常寺少卿,正四品。同样是进士出身的张璁,依然精通地理之道,主持了嘉靖的皇陵和陈皇后的陵墓卜选。古代的文人,多起自基层,对地理技术或多或少都懂,部分文人非常精通地理,这些人是地理传承的核心人员。张璁这样的人,47岁才考中进士,之前还在基层待着,读书人,多数对于乡间的地理之道,是非常熟悉的。

骆用卿,为进士出身,最大的愿望是在政治上的作为。可惜一辈子怀才不遇,最后被皇家重视的竟然是他的地理技术。骆用卿曾叹曰:天生骆某,乃以地师终也。

骆用卿,晚年路过丁士美的祖坟,断其后来要中状元。果然丁士美后来考中状元。万历二年五月起丁士美任吏部侍郎,而记载此事的张瀚,万历元年九月起任吏部尚书,张瀚与丁士美,同朝为官,一个是吏部尚书,一个吏部是侍郎,为上下级关系,所以张瀚的记载是比较可靠的。

  3、吏部尚书撰书,记载骆用卿,相度丁士美祖坟,断其来年将中状元

  (1)、骆用卿相度丁士美祖坟

明张瀚《松窗梦语·堪舆纪》载:

  后骆自北来归,将至清河,睹山峦秀拔,指示舆人绕山而行,登山麓一冢,云:此中大有佳处。

  询为淮氏墓,土人曰:丁秀士父茔也。家贫无依,墓傍之庐,即其居矣。

  骆造庐请见,语之曰:来岁大魁,属之君矣。

  即如所言。丁名士美,己未状元,官至亚卿。

  夫丁以寒士起家,何所营求,亦会逢其适耳。

陈益峰注解:

大魁,指科举时代的状元。

骆用卿归乡,南下路过淮安府清河县,见浦家墩,山峦挺拔,不由得心生欢喜,让轿夫绕着山边走了一圈。后来,他指着山脚边一座坟冢说,此中大有佳处!

于是,骆用卿命轿夫落轿,向当地人打听得知墓主是谁。淮安人向来热情好客,一五一十介绍说,这是当地穷秀才丁士美的父亲葬身之处。丁士美葬父后穷无所依,在墓旁搭建两间草屋遮风挡雨。

骆用卿见到正在草屋中读书的丁士美,拱手祝贺说,阁下幸自努力,三年后当大魁天下。

如骆用卿所预言那样,丁士美果然考中嘉靖己未科状元,官至侍郎而终!

  (2)、丁士美简介

丁士美(1521-1577年),字邦彦,号后溪,淮安府清河县(今属淮安市)人,幼而聪敏好学,长而淹贯经史。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己未科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右春坊右谕德、侍读学士、掌翰林院事兼教习庶吉士、太常寺卿、国子监祭酒、礼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历事三朝,辅导二帝。曾主持纂修国史、实录及重录《永乐大典》。

张瀚比张璁小三十五岁,丁士美比张瀚小十一岁。嘉靖十四年(1535年),首辅张璁得疾致仕回乡,张瀚才开始做官。

张瀚多次经过清河县,嘉靖晚期还任漕运总督,住在淮安府。隆庆后期张瀚进京任职,万历元年九月起任吏部尚书;丁士美此时任礼部左侍郎,万历二年五月起丁士美任吏部侍郎,就是说丁士美做过张瀚的副手,为上下级关系。故而张瀚所记载的骆用卿相度丁士美的祖坟一事,是历史真实。

  4、《浙江通志》记载,骆用卿相度永陵,为大学士张孚敬、尚书汪鋐举荐

据《浙江通志》记载:

 骆用卿,余姚人,戊辰会魁。

  骆用卿,正德三年戊辰科进士,余姚人兵部员外。

  骆用卿,浙江余姚人。明正德三年进士,历官兵部员外郎。嘉靖年间建初陵,大学士张孚敬、尚书汪鋐,交相举荐他,他择吉地,具图说以进。

后来按照他的选址和意见,修建了永陵。骆用卿一辈子怀才不遇,曾叹曰:天生骆某,乃以地师终也。

正面看骆用卿不选的十八道岭之嘉靖永陵。杨仪撰写的《高坡异纂》,记载:骆用卿为南海令时,其地理堪舆之术,传自一个老道士的那里。文人出身的地师,很难被江湖忽悠所迷惑,能够很快抓住要害。而民间文盲出身的地理先生,常常被一些江湖小伎俩所迷惑,一辈子痴迷,走不出来。人的境界,决定他的成就。而不是从事时间,决定他的成就。部分江湖先生,痴迷画符、念咒、祖传的穷苦人秘诀,一辈子不能自拔,研究几百年,也没有任何价值。方向走错了,花费时间再多,也没有进步。

  5、《高坡异纂》,对骆用卿的记载

明嘉靖五年(1526年)进士,授工部主事,转礼部、兵部郎中,官山东副使,杨仪撰写的《高坡异纂》,对于骆用卿的地理事迹有记载。骆用卿为南海令时,其地理堪舆之术,传自一个名叫翁藏拙的道士的那里。翁藏拙自称是武当过来的,后来骆用卿,去武当访问,当地道观回答说没有听说此人。

对民间传说,现在的风水技术,都是出自杨筠松、赖布衣、蒋大鸿等人,这些只是广告术语。自古以来地理有数千家之多,杨筠松、赖布衣、蒋大鸿等人,只是其中一家而以,翻看自古以来的地理书籍,所引用的典籍,都有数百家之多。杨筠松被引用的仅仅只有《疑龙经》、《撼龙经》而已。赖布衣、蒋大鸿等人的书籍,历史上的诸多名家,基本极少被引用过。

皇家所着急的地理名家,为当时最精英的地理名师,皇陵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经过众多名师,反复考量,反复相度,基本可以做到万无一失。从结果来看,皇家的家运相对是最长的,皇家基本没有出现过迁坟的事情。说明皇家地理不选,多数都是一锤定音,十拿九稳,才定址的。

明杨仪撰,《高坡异纂》·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记载:

骆用卿为南海令日,有道士翁藏拙,从武当来,寄居白雪山寺中。凡七日一食,食必兼数人之物,余六日饮水而已,以此为常。

  用卿叩之,天文地理,修炼服饵之术,无不精晓。

  会岁大旱结坛祷雨,如期沾足,赠以金帛悉不受。用卿间以黄白之事为请,道士即以足就地蹴泥淖置火中,随意以钢铁投之,悉化金液流出。一日用卿方论道,坐中遽起言适有紧急公文,将移新会。顾偶忘之道士即请收公文,及用卿手书纳怀中。

  时新会令为徐干默坐移时,探怀中出干报缄及印信公文俱在焉。用卿始大骇异。

  旦暮虔拜请教道士曰:君惟地理一事,稍可指授,若天文则有国禁。修炼则剥丧既多,且必不能弃人间事,无徒自苦也。

  遂携用卿登山,指示龙脉沙水,起伏向背之势,其言甚略。不久用卿,以朝觐至京,道士亦去不复至。

  后用卿遂以地理之术,名天下,尝至武当物色之,竟无知藏拙者。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