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末三国时期,武将的官职主要分为杂号将军和重号将军这两个类型。其中,重号将军虽然地位较高,但是数量有限,主要为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方将军等。因此,从西汉时期开始,朝廷就册封了大量的杂号将军,以此授予立下战功的武将。到了三国时期,杂号将军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比如关羽担任的荡寇将军,张飞担任的征虏将军,赵云担任的翊军将军,都属于杂号将军的范围。

对于笔者今天要说的“讨虏将军”,则具有比较特别的意义,因为担任这一官职的,不仅有两位武将,还有孙权这位一方诸侯。

一、孙权

吴大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5月21日在位)。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的基业。并且,逐鹿中原的过程中,孙坚曾获得了破虏将军的官职,而孙策则被朝廷册封为讨逆将军,这和孙权后来担任的讨虏将军,自然具有比较一致的含义。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不幸遇刺身亡,孙权开始执掌江东。与此相对应的是,曹操当时正在和袁绍展开激烈的较量,并没有精力来攻略江东。因此,他上表汉献帝刘协,册封孙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而这,体现出曹操拉拢孙权的态度。在获得东汉朝廷的册封后,孙权重用了张昭、周瑜等孙策留下的大臣,确保自己能够坐稳江东主公的宝座。

同时,孙权还招延俊秀,聘求名士,分部诸将,镇抚山越,征讨反叛势力。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占有荆州,挥兵南下。得知这一消息后,江东的文臣武将非常惊慌,很多人都劝孙权放弃抵抗,惟周瑜、鲁肃坚决主战,遂与刘备联军大破操军于赤壁。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吕蒙成功袭取荆州,斩杀关羽,促使东吴的疆域得到明显的扩张。

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同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这促使东吴巩固了对荆州的占据。黄龙元年(229年),孙权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抵达夷州。

不过,在太子孙登英年早逝后,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发了“二宫之争”,从而让东吴内部出现了混乱。神凤元年(252年),孙权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孙权在位二十四年,葬于蒋陵。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

二、黄忠

黄忠(?-220年),字汉升(一作“汉叔”),南阳郡(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带)人。东汉末年,黄忠曾是荆州牧刘表的部下。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在一统北方中原后,正式率军攻打荆州。同年,荆州牧刘表病逝,他的儿子刘琮即位。面对强大的曹操,刘琮没有进行抵抗,就选择投降了。曹操获得荆州后,让黄忠担任代理裨将军,归长沙太守韩玄统属。在汉末三国时期,裨将军的地位要在偏将军和杂号将军之下。因此,这意味着黄忠根本没有获得曹操的重用。

不久之后,赤壁之战正式爆发。在这场战役中,曹操虽然拥有更多的兵马,但是,刘备和孙权组成的联军,还是取得了胜利。赤壁之战后,曹操回到中原之地,需要进行修养生锈。因此,刘备得以率军攻占了荆州南部的四个郡。在此背景下,黄忠跟随长沙太守韩玄向刘备投降。自此之后,黄忠成为刘备麾下的一位武将,并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

建安十六年(211年),在刘璋的邀请下,刘备率领大军进入益州。一年后,刘备和刘璋决裂,益州之战正式爆发。在这场战役中,黄忠立下了战功。所以,等到刘备平定益州后,论功行赏,任命黄忠为讨虏将军。当然,对于黄忠来说,他的官职并没有止步于讨虏将军。

公元215年,曹操为了遏制刘备集团的扩张趋势,所以亲自征讨张鲁,夺取了汉中之地。对此,刘备也是不甘示弱。公元217年,刘备发动了汉中之战。公元219年,刘备率军与夏侯渊交战。在这场战役中,黄忠因为斩杀了曹魏大将夏侯渊,从而升迁为征西将军。同年,曹操撤出汉中之地后,刘备称汉中王,并任命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由此,对于黄忠来说,得以和关羽、张飞、马超相提并论。

不过,非常可惜的是,到了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八月,黄忠就去世了。对于黄忠来说,儿子名为黄叙,但是他英年早逝,没有后人。景耀三年(260年)九月,后主刘禅追谥黄忠为刚侯。

三、上官雝

最后,对于上官雝来说,原本是魏国的将领。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上官雝其人才干过人,才兼文武,对于领兵、谋略无一不精,其才干名声在魏国时应与姜维相当,所以当诸葛亮北伐获得他和姜维时,高兴不已。

上官雝归降蜀汉后,地位尊隆,从建兴九年诸葛亮的上书可以看出,上官雝与姜维地位相当,犹在蜀汉中期大臣胡济、阎晏、爨习、杜义、杜祺、盛勃、樊岐之上。在蜀汉,上官雝官至行中典军、讨虏将军。

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联合出征的将领们上书刘禅,罢黜李严,废李严为平民。上官雝时任行中典军讨虏将军,也一同上书,从而支持诸葛亮罢免李严的官职。在建兴九年(231年)之后,上官雝这位讨虏将军的事迹不详,也即其最终的结局,属于下落不明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