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元春晋封贤德妃,成为了王夫人的高光时刻。昔日荣国府中的老太太贾母,似乎也失去了当初的威信。或许,也是因此,王夫人才会肆无忌惮的,公然抢走她的丫鬟袭人。当然,对于这一节,我们留到以后再说。
今天,小白想要说的是:元春端午节赐礼一事。
元春省亲,是《红楼梦》极具排场极重大的场面。这个进宫多年的贾府大小姐,终于扬眉吐气,为贾府带来了新的辉煌。而作为王夫人亲生女儿的她,无形之中,也给“金玉良缘”这一阵营带来了新的希望。
尤其是,在元春省亲后的第一个端午节,当众人相继收到元春的恩赏后,一场沉闷的氛围便笼罩在宝黛二人的上空。
袭人又道:“昨儿贵妃差了夏太监出来,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叫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戏献供,叫珍大爷领着众位爷们跪香拜佛呢。还有端午儿的节礼也赏了。”
说着命小丫头来,将昨日的所赐之物取了出来,只见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
宝玉见了,喜不自胜,问道:“别人的也都是这么个?”
袭人道:“老太太的多着一个香如意、一个玛瑙枕。太太、老爷、姨太太的只多着一个如意。你的同宝姑娘的一样。林姑娘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只单有扇子同数珠儿,别人都没了。大奶奶、二奶奶她两个是每人两匹纱、两匹罗、两个香袋、两个锭子药。”
元春赐礼,宝玉与宝钗的一样;黛玉却同贾府三春的一样。这意味着什么?至少在此时,意味着元春对于宝玉的婚姻,更趋向“金玉良缘”。
也是因此。宝玉听了袭人所说,大为不解。林妹妹更是情绪低落,直说:
“我没这么大福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们不过是草木之人!”
而一向不爱花儿粉儿的薛宝钗,更是破天荒的,戴上了元春所赐的红麝串,在贾府之中四处转悠,寻找宝黛二人,宝玉也因此,做了一回呆雁。
正说着,只见宝钗从那边来了,二人便走开了。宝钗分明看见,只装看不见,低着头过去了,到了王夫人那里,坐了一会,然后到了贾母这边,只见宝玉在这里呢。
此刻忽见宝玉笑问道:“宝姐姐,我瞧瞧你的红麝串子。”可巧宝钗左腕上笼着一串,见宝玉问她,少不得褪了下来。
这真是俗话说的:有人欢喜有人忧呀。
端午节赐礼的高潮,其实在此时并未结束。如果将这件事当成一场好戏,那么,清虚观打醮才是最终的压轴戏。因为元春赐礼的同时,特意交代了贾府众人,前往清虚观打三天平安醮。
清虚观打醮,元春原是安排贾府的族长贾珍带领众人前去的。只是,到了这一天,因为凤姐来了兴趣,想去那里看戏,而贾母也非常有兴头。所以这一场原本热闹而体面的祈祷仪式,在王熙凤与贾母二人一唱一喝下,变成了大半个贾府女眷集体出场的狂欢。
在此,我们需要注意两个细节。
1、一向与贾母寸步不离的王夫人,在这一天,却罕见的没有跟随贾母。
王夫人因一则身上不好,二则预备着元春有人出来,早已回了不去的;听贾母如此说,遂笑道:“还是这么高兴。”因打发人去到园里告诉:“有要逛去的,只管初一跟了老太太逛去。”
王夫人的举动说明了什么?显然体现了,女儿成为贵妃后因为地位的改变她飘了,连贾母也不放在眼里了。
2、一向不怎么待见薛姨妈母女的贾母,非得拉上她们前去。
凤姐笑道:“这就是老祖宗疼我了。”贾母因又向宝钗道:“你也去逛逛,连你母亲也去。长天老日的,在家里也是睡觉。”宝钗只得答应着。
贾母为何非得拉上薛姨妈母女呢?因为接下来的压轴戏,缺了她们可不行。
清虚观打醮,“金玉良缘”两次受辱。
在《红楼梦》中,描写了不少极具排场的场面,比如秦可卿的葬礼、元春省亲。其实,清虚观打醮,也是非常热闹的。
贾母独坐一乘八人大亮轿,李氏、凤姐儿、薛姨妈,每人一乘四人轿,宝钗、黛玉二人共坐一辆翠盖珠缨八宝车,迎春、探春、惜春三人共坐一辆朱轮华盖车。
还有两个丫头,一共再连上各房的老嬷嬷、奶娘并跟出门的家人媳妇子,乌压压的占了一街的车。贾母等已经坐轿去了多远,这门前尚未坐完。
而在清虚观打醮这场重大的仪式中。“金玉良缘”却接连两次,受到了羞辱。
1、贾母婉拒张道士替十五岁的女子提亲,羞辱了正在兴头上了薛姨妈母女。
清虚观里的张道士,是荣国公的替身,同贾母是一辈人。贾母来到这里后,便同他长谈了一番。他们暮年之人嘘寒问暖之后,张道士却突然提出了给宝玉提亲的事。
说毕,呵呵又一大笑道:“前日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了,生得倒也好个模样儿。我想着哥儿也该寻亲事了。若论这个小姐模样儿,聪明智能,根基家当,倒也配得过。但不知老太太怎么样,小道也不敢造次。等请了老太太的示下,才敢向人去张口。”
贾母道:“上回有个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点儿再定罢。
张道士为宝玉提亲,为何特意说出了一个十五岁的女子?要知道,此时的宝玉,也就十三岁左右。即便是出于我们当代人的思想,给宝玉做正室的女子也应该比他小才是。
而巧合的是,此时在场的正好就有一个刚过十五岁生日的女子,她就是薛宝钗,这是巧合吗?
我们再来看看贾母拒绝张道士的理由?上回有个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相似的话,我们是否听过?没错,就在上一回,原文便提到过。
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昨儿见了元春所赐的东西,独她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
如此一对比,相信我们便能看出,贾母真正的用意了。薛姨妈一家不是以“和尚的话”大肆宣扬吗?但这个和尚谁能确定他的存在?如今,贾母也以和尚说事,起到的效果,同“金玉良缘”是相同的。
当然,对于贾母的话,众人并不会想当然的相信。但是,因为宝玉的哥哥贾珠,曾经因为早婚而早亡,所以她所说的这个理由,又不得不引起王夫人等人的忧虑。
这也正如在后文中,当赵姨娘替贾环求要彩霞做小妾,贾政所说的:急什么?过两三年再说。我已看中了两个丫鬟,一个给宝玉、一个给贾环。
因此,贾母婉拒张道士提亲,是变相的婉拒“金玉良缘”。我们很难想象,薛姨妈母女在如此的情形下,有多么的尴尬?
2、林黛玉与贾母一唱一和调侃宝钗,给了“金玉良缘”二次伤害。
张道士提亲一事作罢。他又突发奇想,请下了宝玉佩戴的通灵宝玉,拿到了外面给众人看,将玉送回来时,还带来了众人不少的玩意。而其中,有一个金麒麟引起了宝玉的主意。
贾母因看见有个赤金点翠的麒麟,便伸手翻弄拿了起来,笑道:“这件东西,好像我看见谁家的孩子也戴着这么一个。”
宝钗笑道:“史大妹妹有一个,比这个小些。”
贾母道:“原来是云儿有这个。”
宝玉道:“她这么往我们家,我也没看见?”探春笑道:“宝姐姐有心,不管什么她都记得。”
林黛玉冷笑道:“她在别的上,心还有限,惟有这些人戴的东西上越发留心。”宝钗听说,便回头装没听见。
对史湘云所带的金麒麟,若说宝玉不知,那是情有可原,但贾母不知,却显然说不过去了。因为史湘云小的时候便在贾府居住过,即便长大后,来到贾府,多数时候也是同贾母在一处。
因此,她故意拿此说事,是有用意的。
这个用意是什么呢?就是林妹妹的心事:
原来林黛玉知道史湘云在这里,一定宝玉又赶来说麒麟的缘故。因心下忖度着,近日宝玉弄来的外传野史,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或有鸳鸯,或有凤凰,或玉环金佩,或鲛帕鸾绦,皆由小物而遂终身。今忽见宝玉亦有麒麟,便恐借此生隙,同史湘云也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
“金玉良缘”的巧合,“金玉良缘”的冥冥注定,是源于宝玉所戴的通灵宝玉同宝钗所戴的金项圈上的字是一对;但如今,宝玉在清虚观这里,也冥冥之中得到了史湘云所戴的金麒麟,这是否也可以看成一种姻缘呢?
就如接下来史湘云同丫鬟翠墨所说的“阴阳说”一样。
翠缕听了,忙赶上拾起来,手里攥着,笑道:“可分出阴阳来了。”说着,便拿史湘云的麒麟瞧。湘云要他拣的瞧,翠缕只管不放手,笑道:“是件宝贝,姑娘瞧不得。这是从那里来的?好奇怪!我从来在这里没见有人有这个。”湘云道:“拿来我瞧瞧。”翠缕将手一撒,笑道:“请看。”湘云举目一验,却是文彩辉煌的一个金麒麟,比自己佩的又大又有文彩。湘云伸手擎在掌上,只是默默不语。
最有趣的是,指出史湘云有金麒麟的,不是别人,正是宝钗。也难怪,林妹妹打趣她唯9在这些人戴的东西上留心时,她便扭过脸去装没听见。
小结:
从元春端午节赐礼的恩赏来看,她对宝玉婚姻的态度,是趋向“金玉良缘”派的。而这种趋向,更多的,是因为她母亲王夫人。因为在省亲别院建立之前,唯有王夫人,每个月二六这一天能够进宫同她相见。
但是,端午节赐礼,也仅仅是元春对宝玉婚姻所做的一次试探。然而,作为“金玉良缘”这一派的王夫人以及薛姨妈母女,似乎都开心的太早了。
她们完全低估了贾母的手段。
从黛玉进贾府这一天起,贾母便培养宝黛二人的感情。到如今,她会如此轻易的放弃吗?再者说,薛家衰败的皇商身份,也不具有同贾府接亲的门当户对。
除此之外,宝钗比宝玉大两岁,也是一大硬伤。
经过清虚观打醮一事,因为贾母所说的宝玉命里不宜早娶,虽然并未彻底断绝“金玉良缘”的念想,但至少,对她们此时兴奋的情绪,是致命的打击。
在清虚观打醮的第二天,当宝黛二人为“金玉良缘”再一次发生激烈的争吵时,贾母连“不是冤家不聚头”的话都说了出来,可见,她对“二玉”护犊子的态度,是显而易见的。王夫人以及薛姨妈母女,因为元春端午节赐礼所带来的喜悦,也因此化为了乌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