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见怕

虎牙俗称鬼见愁,又叫鬼见怕,传说能辟邪,适合儿童佩戴。陈佛庵家里有一颗祖辈传下来的虎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佛庵是个穷秀才,以开私塾为业,家里一贫如洗,亲戚朋友怕借钱,都不和他来往。他有个远房亲戚,家里的孩子被两个鬼缠住,用了很多方法都不奏效。

陈佛庵听说后,带着虎牙前来驱鬼。鬼已经提前知道,互相商量道:“陈佛庵要来了,怎么办?”正在这时,陈佛庵已经到了门口,看门人得到主人的吩咐,把他挡在门外,只留下了虎牙。两个鬼把虎牙砸碎,仍旧作祟,并说道:“活虎尚且只能吃人,不能吃鬼,何况是死虎的牙齿。这个东西只能骗人,不能骗鬼。”

陈佛庵是个迂腐的人,不知道亲戚是嫌弃自己穷不准入内,还是第二天来探望。主人把他请进屋里。孩子说两个鬼看到陈佛庵就踉跄逃走了,主人很高兴。

就这样,陈佛庵到来,鬼就退去,他离开,鬼就回来。主人想让他在自己家住下,因为要教学生,陈佛庵推辞了。作者说:“唉!贫寒之士才是真正的鬼见怕呀!有人让陈佛庵驱鬼糊口,但我知道,廉洁的人认可当孩子王,也不愿意去夺鬼的酒食。”《妄妄录》

致富秘籍

江浙间流行祭拜五通神,特别是商人,几乎人人都去五圣庙祈祷求财。也有人说,在邪神庙求来的财运,到了后代就会被加倍讨还,子孙必穷苦潦倒。

有个姓冯的人,经常去五圣庙祈福。朋友们想戏弄他,就摘录小说里的句子,拼凑了一本致富秘籍,然后放在香案下。内容大多摘录自《谐铎》。

冯某去祈祷的时候,发现了这个秘籍,认为是神对他的指点,视若珍宝拿回家研读。大概内容是:要想致富,分内外两项,先摒弃外在的五贼,既眼耳鼻舌身,不看美色,不听戏曲,吃糠咽菜,穿破衣烂衫,住在草棚、睡着马粪堆上。

然后再内除五贼,既仁义礼智信。首先不能讲仁慈,善事一件都不能做,其次不要讲信用,不要有廉耻等等。洋洋洒洒二十多页。

冯某研读了五天,豁然开朗,认为自己掌握了致富的诀窍,一定遵照执行。他正欣喜雀跃,忽然看到几十个鬼围在身边,个个衣衫褴褛,手捧一摞纸钱奉上。群鬼说:“我等辛苦几十年,没有一人能得到小康生活,你得到致富秘籍,将来必定富比陶朱(范蠡的别称,传说他离开越王勾践,做生意成了大富翁),我等先送些小钱为贺。”

冯某吃惊说道:“我是活人,怎么能用纸钱呢?”这些鬼拉着他说:“仁义礼智信你都不要了,还能称作人吗,和鬼还有什么区别?”冯某惊吓倒地,醒来后还是把那个秘籍当做法宝,不过,到了现在他也没能致富。《妄妄录》

土地夫人

默庵先生管理漕运时,公署里供奉土地神和马神。土地神塑像旁还塑有土地夫人。默庵先生的儿子年少轻狂,开玩笑说:“土地神是个老翁,拥有艳妻,马神年轻却孤家寡人。”于是,他把土地夫人的塑像搬到马神旁边。过了一会儿,默庵先生的儿子忽然晕倒,他父亲听说后,亲自把土地夫人搬回土地神旁边,并道歉祈祷。他儿子苏醒过来。《阅微草堂笔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钱落职

南昌某人,父亲是国子监的助教,他跟着父亲住在京城。有一天,他去书店闲逛,一个少年买了一本《吕氏春秋》,付钱的时候,掉落在地上一文。某人用脚踩住,直到少年离去,才抬脚捡起。旁边坐着一个老翁,把这一幕看得清清楚楚,他问了某人的姓名,然后冷笑着离开。

后来,某人以太学优等生的身份被派往常熟做县尉。到了江苏省城报道,他多次拜见巡抚汤公,汤巡抚都没见他。后来,小吏来传话说:“巡抚有令,你不用去上任了,已经被弹劾免职。”某人大吃一惊,问道:“我因为什么事遭到弹劾?”小吏说:“因为贪。”某人很不服,还没有上任,哪来的贪赃一说?认为一定是弄错了。

于是,他坚持要面见巡抚对质。小吏禀告后,再次传话:“你还记得当年在书店捡到一文钱的事吗?当秀才时,把一个小钱看做性命一般,假如做了地方官,肯定是个带着纱帽的强盗。”某人这才明白,当年书店里的老翁就是巡抚汤斌,没办法,只好落寞归乡。《谐铎

铎曰:“钱神化百千亿万身,种种诱人失着。勿谓一钱甚微也。涓涓不塞成江河,爝火不灭成燎原。吾愿饬簠簋者,自一钱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荆棘里

会稽人周梦泉,在襁褓中父亲去往广东做生意,二十年没回来,音信皆无。他成年后,奉母命去寻找父亲,风餐露宿两个月,还没到达广东。某天,他在一处山谷迷失了道路。只见几个穿戴华丽的人在荆棘丛中穿行,被刺破衣服肌肤,表情却毫无痛苦。

周梦泉提起衣襟,想跟在这些人后面,还没起步,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走来。老人问他到这里干什么,周梦泉如实回答。老人说:“你是个孝子,应该走康庄大道,不要进入荆棘丛中。”周梦泉问:“荆棘丛里是些什么人?”老人说:“这些人利欲熏心,喜欢钻营取巧走捷径,自认为占了便宜,其实每一步都走在荆棘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梦泉又问:“他们为何不觉得苦呢?”老人说:“人世间到处是无形的荆棘,只有旁观者能看清,身在其中的反而不知庐山真面目。”周梦泉问康庄大道在哪里,老人说:“苦海无涯,回头是岸。”周梦泉回头一看,果然有一条平坦的大道,两旁的树木青翠可爱。

他顺着大路走了一段,来到一个渡口,牌子上写着“义渡”,停泊一艘小船,名字叫“慈航”。河水清澈,波澜不起。老人把他送到对岸,岸边一块石头上刻着“廉石”二字。旁边有一道门,门匾上写着“不二门”(不二是佛教术语)。老人说:“这里是菩提善岸,你从此门进去,会很快找到你的父亲。”

周梦泉进了不二门后,果然片刻间就到了广州城,稍事打听,就找到了父亲。原来,他父亲做生意失败,无颜归乡,在一个寺庙出了家。父子见面抱头痛哭,周围的人感念周梦泉千里寻父,凑了些盘缠,周家父子得以回归家乡。

(故事出自《谐铎》,隐喻很多,值得品味。)

铎曰:“康庄大道,即从荆棘中辟之。可知善恶两途,相去不咫尺耳。危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