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起美女,那可是人见人爱,自古及今,未有变改。

早些的,有文字记载的,要算《诗经》里的《卫风·硕人》,原诗是讲解说是齐女要嫁卫庄公,以诗歌来刻画她的美丽。

咱们摘一段来看:

原文: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翻译:手像春荑直又白,肤如凝脂润又滑,颈似天牛幼虫优美,齿若瓠瓜籽儿整齐,额角似蝉饱满,眉毛像蚕蛾触角,一笑起来真好看,回眸一顾使人爱。

详情请点击了解:

到了楚辞,《离骚》里多有关于香草美人的描写,同时还有男女相约、神游出行的描写。比如:

原文: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翻译:把菱叶裁剪成上衣,用荷花织就下裳。

原文: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翻译:约定黄昏时相见,不知为何途中忽然改路。

原文:解佩纕(xiāng)以结言兮,吾令謇脩以为理。

翻译:解下佩带的饰物附上书信,请蹇脩为我做媒。

原文: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

翻译:八条龙拉着车蜿蜒前进,云霓之旗在车首随风舞动。

除了《离骚》之外,《九歌》中的《山鬼》,也有对美好女性的描写。

听到山鬼这个名字千万别怕,它写的不是厉鬼,而是一位多情候人而不遇的女神。

原文:若有人兮山之阿,被(p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dì)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翻译:在那座山的拐弯曲折之外,好像有一个人呢,但其实那是我,山鬼。我身披薜荔,腰缠女萝,眼中含情又爱微笑,你一定会喜欢我窈窕阿娜的姿态。

屈原之后,又有宋玉,相传宋玉是屈原的弟子,有名的辞赋是《九辨》,另外有《登徒子好色赋》《高唐赋》《神女赋》,相传都是宋玉所做,后人有争议,这三篇辞赋的共同之处是,都有关于优美女子的描写。

先说《登徒子好色赋》,这篇赋特别搞笑,大意是说,大夫登徒子上朝,对楚王说,宋玉是个好色之徒,您别让他出入后宫了。楚王把宋玉叫过来问,可有此事?宋玉说,大王,我隔壁东家之子,艳绝天下。她隔着我们家墙,瞅了我三年,我至今没答应。您再看登徒子,他老婆又丑又古怪,至今娃都生了五个了,您说我和登徒子,哪个更好色?

“登徒子”一词,即出于此。

这段文字很似游戏之作,而其中对于东家之子的描写,很有特色:

原文: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这不用翻译了吧,一句话,长得正好。

高唐赋》是宋玉的另一篇辞赋,是说宋玉陪楚襄王在云梦台游览,望见高唐观上云气独特,楚襄王问,那是什么?宋玉答,那是朝云。当年有位楚王曾在高唐遇一位神女,第二天神女走前告诉他:(原文)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第二天一看,果如其言,因而为其立庙,名曰: 朝云。

“巫山云雨”一词,出于此处。

另一篇是《神女赋》,咱们讲《洛神赋》的时候讲过了,大意也是说宋玉陪楚襄王游览,当晚楚襄王梦见与高唐神女相遇,白天说给宋玉,又因为是做梦,只觉得美,但看不清。宋玉说,大王,这神女的美,我给您写篇文章说说吧。

原文:陈嘉辞而云对兮,吐芬芳其若兰。精交接以来往兮,心凯康以乐欢。

翻译:她用嘉美的言辞来应答我,谈吐芬芳,好像杜若和兰草的香气。我和她精神上交接往来,心中喜悦,快乐无比。

写到这里,你看到了么,我所拣选的这些片段,与曹植的《洛神赋》里对于美女的描写方式、情节的构建以及词语上的运用,是不是很有些相似之处?

他对洛神样貌的描写,有《硕人》的风采,对其体貌特征,一一以习见之物加以描述。

他写洛神的穿着,有《离骚》和《山鬼》的影子,而其中像男女约会、赠礼邀约以及神游出行的场景,都很得《离骚》的风神。

再看《登徒子好色赋》,宋玉用了四句,曹植用了两句:秾纤得中,修短合度。

《高唐赋》和《神女赋》,曹植则是借用了其中对话的形式,使整篇文章徘徊于真实和幻想之间,也都同样借助了神话传说的题材,增加了文章的神秘感和可读性,引发读者的兴趣和好奇心,非要读下去看个究竟才行。

在这一点上,曹植可谓博采众家之长,但又能自成一家之言,全文写雍容而不华贵,柔美而不低俗,忧伤却并不绝望,把一段与洛神的神交之旅写得令人荡气回肠。

写到这里,又要有人问了,这洛神,到底是不是甄妃,也就是曹丕的皇后甄后么?她本是袁绍的儿媳妇,当年曹操打邺城不就为了她嘛,结果让曹丕给抢头里了,曹植不也喜欢她么?后来,甄妃失宠,被曹丕赐死,曹植对此愤愤不平,这次朝见之后,心绪难平,才写了这篇辞赋,不对吗?

关于甄氏,咱们之前讲曹丕的时候已经讲过了。

详见:

简单解释一下,曹丕获甄氏时,曹植十三岁,懂爱情了么?曹丕、曹植关系紧张,曹植甚至对曹丕曾磕头谢罪,还会胆大到写篇文章,咱们说说你媳妇儿?这于情于理,有些说不通的。

曹植的《洛神赋》,无论从形式还是结构,还有表达的情绪来看,都与《离骚》的关系更近。这是一篇政治失意文人的概叹之作,并非有着明确的现实原型,而是以男女不遇来比拟人生路途中的曲折与受挫。

这时的曹植,先是争储失败,然后身边的好友一个个被杀,不断受到贬谪,居住又受到监视,从当年的诗酒纵意,鲜衣怒马,想着明天征战天下,到贵为诸侯却身不由己,远离中央,眼见得自己曾经唾手可得的光荣与梦想逐渐远离,即将面临终老于异乡的命运,他还不想放弃,他还想做些事情,还希望当权者可以给他一个机会。

曹植笔下的洛神,是他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升华出来的艺术形象,这其中既有诗人本人的情绪与寄托,也有他身边优美女子浓缩和点染,而你,只想知道一个简单的名字,却不在意这其中包含、折射了多少人间的遭际、讽刺、嘲笑和对真挚感情的向往。

咱们啊,少用那种八卦之心去看传世之作,多去体会一下诗人本身的遭际。

好啦,我们今天先讲到这里,让我们下期再见。

往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