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立不统一就是耍流氓——数学视角下的又一愚蠢表现

对立不统一就是耍流氓——数学视角下的又一愚蠢表现

"事物是对立","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我们经常在生活中、网络上看到这种似乎"充满智慧"的说辞。你谈民生艰辛,他谈伟大成就;你谈形式主义,他谈形式是必要的;你反对贪污腐败,他谈腐败存在是必然的;你谈精准防控,他谈疫情失控的危害性……

几乎每一个人都遇到过这种"杠精",你说什么,他都可以给你说一个"对立"面来反驳。这种非黑即白的反驳让人几乎没有办法继续聊下去,毕竟对立面也确实有存在的可能性。

其实这种方法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二分法",出自哲学中的"对立统一规律"。事物都是对立的,任何事物我们总可以找到它的"对立面"。这些杠精只管找"对立面"来反驳,却从来不考虑"对立面"仅仅是分析问题的开始,而非是"终结"。

古人中庸之道的"执其两端取其中",事实上就是"对立统一规律"的一种使用方法。承认事物是对立的,用的时候不要使用两个"极端",而要把二者折中一下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非黑即白"成立吗?

我们经常见到各种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比如非常常见的"不支持"就是"反对",我们都知道"支持"和"反对"是对立的,可是"支持"和"反对"是如何统一的呢?如果不考虑二者的统一性,一味地认为"不支持"就是"反对",那肯定会树立非常多的敌人。毕竟"支持"和"反对"之间还有更多的"中间派"。就好比黑和白之间还有各种各样的灰色一样。显然"非黑即白"并不成立,这意味着非黑即白的极端思维方式会带来很多错误。

在这种极端思维之下,很多人喜欢把人分为"好人"与"坏人",这种简单的脸谱化让大家对"坏人"恨之入骨,对"好人"爱……不起来,毕竟绝大多数人"恨"对情绪很容易表达,爱的方式却非常缺乏。所以我们见到这些极端思维往往都是发泄"恨"坏人的情绪还有挥舞着的U型锁。

其实我们在认识一个人的时候,只需要使用简单的中庸之道在"好人"与"坏人"这两个极端取其中即可,在我们身边还是那种"不好不坏"的普通人比较多。当那些极端的U型锁挥舞起来砸向"坏人"的时候,绝大多数砸到的都是好人坏人之间的"普通人"。毕竟那些"非黑即白"的简单思维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判断人的好与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立事物如何统一?

对立事物如何统一?

如果理解数学中的变量的话,"非黑即白"的思维是非常容易纠正的。我们可以把事物的某种属性看成一个变量,然后看这个变量的变化范围,如果这个变量的变化范围不是两个点的话,就非常容易统一起来了。

比如我们说的学生考试成绩的"好"与"差"的时候,我们知道在百分制下分数这个变量有100个值。我们可以把0分看成"差",把100分看成"好",这时候我们发现0和100之间的分数就不能用极端的"好"或"差"来描述了。我们可以用"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来描述这些分数,其实我们发现这就是一种"统一"的方法。

当然现在的家长可能更熟悉双减下的"ABCD"的等级分。也可以利用五分制或者十分制来统一成绩好与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可以看到为何很多人非常容易找到"对立面"了,和统一的方式相比,寻找对立面的二分法仅仅需要找到变量的两个极端值即可,而极端值之间的值的表示方式却可能会有很多,而且这些统一方式很多都需要再构建,其难度和二分法相比也难的多。

我们用变量思维去看待那些"非黑即白"的极端思维挥舞U型锁砸向他们心目中的"坏人"的时候,是不是觉得他们非常的"愚蠢"呢?

当然,二分法本身还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事物存在对立面也是非常重要的哲学规律,但在具体使用的时候,如果只使用"对立"的方法而不考虑"统一"的方法,那种振振有词往往会让大家觉得其非常的愚蠢。

作者:虹野

编辑:虹野

图片:来自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