沩山村大鸟瞰。
红网时刻1月20日讯(记者 曹缇 通讯员 黄云英 杨雅慧)沩山村,位于湖南省醴陵市沩山镇,是一个因古洞天而兴起、因瓷业而繁荣的村落,距市区7公里,面积20.3平方公里。山水田畴间,古民居、古窑厂及其他110处与瓷业相关的古商店、古庙宇、古祠堂、古塔、古道、古桥、古井等布局其中,宛如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画卷。2017年,沩山村荣获“湖南省经典文化名村”,2018年成功入选中国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018年12月入选中国第五批传统村落。
沩山村整体风貌。
沩山至今仍保存着完整的历史风貌,村落中分布有麻家湾、卢家湾、西山、钟鼓塘、谢家湾、月形湾、荷莲七处完整的传统建筑群,共计古建筑123栋。它们集中在各窑厂周围,错落有致。清代中期建筑装饰众多,檐彩工艺极其精湛,泥塑栩栩如生。沩山民居风格素雅,冬暖夏凉,是现今难得一见的湘东古建筑,均为夯土房,一到两层,窑砖筑基,夯土筑墙,硬土地面,结构为三开间,中为堂屋,堂屋后墙供有神龛,两侧辟为厢房与卧室,后为厨房,二层设有晒台。
古洞天 。
唐代司马承祯《上清天地宫府图经》中记载,“第十三,小沩山洞,名好生玄上天,在潭州醴陵县”。沩山作为第十三洞天,在唐代已被视为道家的清修圣地。相传在唐贞观十二年(639年),太宗李世民为完成父皇高祖遗命,修古洞天寺。后来,古洞天渐成佛道合一的宗教场所。历史上,沩山村的土地、山林皆为寺产,现存的钟鼓塘、钟棚塘、和尚岭等地名便与此相关。
扁豆双禽瓶。
月形湾水力炼泥作坊 。
沩山是一个因瓷业而繁荣的千年古瓷村,村内蕴藏有丰富的优质瓷泥,又有充足的松木资源用作烧窑的燃料。据考古发现,沩山自宋代以来都以制瓷为主。沩山瓷业最鼎盛时有瓷厂四百八十余家,居民上千户,窑工过万人,是醴陵瓷业的生产经营中心。现存的“沩山窑业管理碑”,记录了各瓷厂为规范窑业管理联合制定的规章制度,侧面证实了当时沩山瓷业的繁荣。在沩山瓷业的发展进程中,釉下五彩瓷的出现是一个重要里程碑。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醴陵沩山人文俊铎邀请实业家熊希龄来沩山考察瓷业,创办湖南瓷业学堂和湖南瓷业公司,创烧了釉下五彩瓷。
月形湾古窑。
月形湾窑厂是全国保存最好的古窑厂之一,建于清光绪年间,占地面积1550平方米。现存采泥矿井、碓泥作坊、炼泥池、制瓷作坊、阶级窑等制瓷设施,另有窑主住房、仓库等附属建筑,可以清晰地了解采泥、碓泥、炼泥、拉坯、彩绘、施釉、烧窑等传统制瓷流程。其工艺至今仍为当地制瓷艺人传承并发展。
沩山豆腐。
融合了瓷文化的沩山传统民俗,朴实醇厚。窑祭风俗,每遇烧窑,都要祭祀窑神和火神,以保佑烧瓷顺利;每年瓷业祖师樊进德诞辰,各厂业主、窑工便齐聚樊公祠祭拜;沩山豆腐,融合了沩山天然泉水的甘甜,白嫩爽口,是窑工们最喜爱的美味佳肴;沩山竹篾编织工艺精湛,编好的竹制品被广泛用于窑业生产;民间舞蹈“星子灯”是中国最古老的火龙舞之一,源于明永乐年间,舞动时星花缕缕似火龙在空中飞舞,极具沩山民间特色。
星子灯。
“四山青翠俨城郭,曲水潺湲奏管弦”,是沩山古村秀丽风光的最美诠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是沩山古村历史底蕴的最佳见证。延续了千年旺盛生命力的沩山,沐浴过盛唐的博大气度,聆听过宋元的浅唱低吟,熏陶过明清的素雅风范。青山含黛,古道斜阳,灵秀沩山,滋养了湘东一隅的质朴百姓;仙风禅意,窑火永续,古韵沩山,承载了华美斑斓的中华文化。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