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演员张凯丽竟然曾是专业速滑运动员! 近日,在一档综艺节目中,张凯丽脚踩冰鞋,在冰面上轻快飞驰。专业的身势和娴熟的技能让不少观众惊讶。 张凯丽(左)和叶乔波 张凯丽在节目中透露,自己从小进入专业队训练速滑,和速滑世界冠军叶乔波还曾是队友。

今(20)日,张凯丽接受了红星新闻独家专访。她回忆,自己早在70年代就进入长春的速滑专业队训练,她的教练也培养了世界冠军叶乔波、周洋。那时训练都在室外,甚至会到野外结冰的冰面训练,“哪儿冷就往哪儿跑。零下四十度,一到室外头发、身上都被雪盖住,人都是白的。”也许是当年对冷的感觉太过于深刻,以至于现在的张凯丽都特别怕冷,“一到冬天,恨不得披床大棉被出门。”

对于即将在北京举行的冬奥会,张凯丽十分期待,“作为曾经的冰上运动员,能在家门口看冬奥,也是别有一番感受。虽然我没有在那个时代圆梦,但相信今天我们的中国健儿能够替中国人争光。”张凯丽透露,冬奥会期间,自己将在央视频担任嘉宾,做一些冰雪项目的直播和解说,“这也是运动员生涯带给我的一种特殊的荣耀吧。”

张凯丽

张凯丽是长春人,当地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天然适合冰上运动,曾为国家输送了大量冰雪运动优秀人才。张凯丽早在1971年就接触了速滑,那时还只是不到十岁的学生,“当时家里人就说一个女孩子要学一门技术,掌握一技之长。刚好我妈妈同事的爱人就是拿下了很多全国速滑冠军的崔顺子老师,她当时是长春速滑队的主教练。我妈说要不让崔姨看看我,能不能学学速滑。”

那时的张凯丽身高比同龄人高不少,家里人觉得这孩子条件不错,学运动应该还可以,“我那时戴着红领巾,很多人都在问,都多大了还戴红领巾。觉得我不像十岁左右的孩子。”由于年龄太小,张凯丽一开始完全是懵的,“我对这项运动一点儿都不了解。但那时的孩子都听话,家里人说啥是啥。”

张凯丽和叶乔波

就这样,张凯丽进入了长春市业余体校速滑队,跟随崔顺子教练学习,队里还有一名女孩,就是后来在1992年法国阿尔贝维尔冬奥会上,为中国实现冬奥会奖牌零突破的速滑运动员叶乔波。“乔波是真的很拼,很努力,她必须得成名。”张凯丽说,当时在队里两人就是很好的朋友。看到叶乔波的成功,也让她不得不感慨:运动员这一行其实挺残酷的,可能几十、几百人里才能出一两个冠军,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离开转行。

“当年的训练太苦,哎,现在想起来,真的是……”回想当年在速滑队的经历,张凯丽依然忍不住感慨,那时速滑队的训练场地在长春胜利公园的大冰场,训练都在室外,零下三、四十度,一走到室外就全身都是雪,人都是白的。“我们穿得也很单薄,训练也不可能穿着棉裤。当时的运动服又不保暖又不排汗,只有逼着自己滑,动起来才没有那么冷。”张凯丽说,训练没多久,衣服就被汗水打湿,脸则被雪冻僵,感冒发烧是家常便饭,“也不敢跟家人说,怕他们担心,更不敢说想放弃,逼着自己坚持。”

那时的冰上运动,有一个说法是“提前上冰延时上冰”,长春还不够冷的时候,速滑队就要去东北更冷的地方训练,“哪儿冷往哪儿跑。像敦化、海拉尔等地方都去过。”

虽然过去了几十年,但张凯丽对第一次跟队去敦化训练的场景历历在目。张凯丽回忆,那时出门训练,运动员们都要自己背冰鞋、服装和铺盖等物品。冰鞋只有一双,冰刀用久了还要自己磨。那时住宿也简单,只能住在当地老乡家里,“我是和崔教练、叶乔波住在一位朝鲜族老乡家里,他们一家三代,这家人的样子我现在都清晰地记得。”

张凯丽

在敦化,速滑队只能在野外的冰面上训练,“我们把这叫滑野冰,是很危险的。从远处看,那片冰地都还在晃动,冻得不实,如果掉下去可能人就没了。”在野外的训练更冷,对于只有十多岁的张凯丽来说,每天最幸福的事情就是结束训练后,回到老乡家里吃朝鲜族打糕,“每次训练往回走,看到老乡家里冒出炊烟就感觉特别温暖。”

张凯丽说,那时大家都特别喜欢吃老乡家里做的朝鲜族打糕,大家就用速滑队发的白糖来换打糕吃,“训练量大,又没有营养品,队里就发白糖,喝一杯白糖开水就是补充营养了。”

几年前,张凯丽还专程去敦化找这户人家,但遗憾的是没有找到。“崔顺子教练后来给了我更详细的地址,我当时离那儿就只差50公里,挺遗憾的。我一定还要找去看看,如果那对夫妇还健在的话,可能也八、九十岁了。”

张凯丽在体校速滑队训练的日子持续了三四年,最终因为个人原因而选择了放弃。“可能就是不太适合。我不是不喜欢运动,像乒乓、篮球、羽毛球我都挺喜欢。之所以放弃,和我的身高有关。”张凯丽说,进入速滑是觉得身高有优势,但随着训练深入才发现,速滑是讲究速度的,底盘要低一点,“但我腿比较长,老是弯不下去,就影响了速度。”不过,现在回想当初的退出,还是略有一些遗憾,“这可能就是一个放弃的借口,毕竟后来看速滑比赛,很多外国运动员也是人高马大,滑起来速度还是不错。”

离开速滑队后,张凯丽回到校园,准备考大学的艺术专业。叶乔波曾说那时在训练之余,凯丽就经常给大家唱歌、念诗,还自己写诗,特有文艺范儿,感觉可以做一些文艺工作。1990年,28岁的张凯丽凭借《渴望》刘慧芳一角一夜成名,一跃成为当时的顶级流量。

《渴望》剧照

张凯丽在煤矿文工团工作了几年后,又调入了中央实验话剧院,即现在的国家话剧院,凭借《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纪念碑》等话剧作品拿下金狮奖和梅花奖。这些年,张凯丽出演了《女法官》《功勋》《人民的名义》等电视剧,也凭借《咱们结婚吧》《裸婚时代》等经典影视作品中的丈母娘和妈妈等角色,这些普通却深入人心的角色让她成为了“国民妈妈”,也让她获得了金鹰奖最佳女主角、2011国剧盛典年度最佳女配角等多个奖项。

虽然离开速滑运动已经几十年了,但张凯丽对冰雪运动依然有一份情怀。2020年1月,在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界别联组会上,作为北京市政协委员的张凯丽就发言称,北京几乎找不到专门的短道速滑场地,“要发展冰雪运动,短道速滑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项目,没有场地就没法普及。”

即将在北京举行的冬奥会,张凯丽也受邀将在央视频担任冰雪运动的解说嘉宾,“作为曾经的运动员,能在家门口看冬奥,也是别有一番感受。”她笑言,自己虽然没有在那个时代圆梦,但相信今天的中国运动员都能为国争光,“也希望北京冬奥会的举办,能让更多人爱上并参与冰雪运动,涌现更多优秀的运动员。”

红星新闻记者|邱峻峰

编辑|段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