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需求的转变以及交通运输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道路客运的发展愈发艰难,80%左右的道路客运企业都呈亏损状态。

网约车等新兴出行模式,逐渐占据人们出行消费习惯中的主要部分,道路客运当如何再次抢占市场呢?

今天小C的主题即是:定制客运vs网约车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直接搅混了出行市场的布局,原本道路客运把控的出行市场,受市场需求影响,逐渐被网约车抢走“饭碗”。

2020年9月1日新客规施行

道路客运企业获得许可,可从事定制客运业务,一定程度上在出行市场上,具备了与网约车竞争的能力。

但蜷缩新客规庇护下的定制客运,发展过程中,仍对车站的依赖度过高,仍在汽车票客群里打转,实质上运营仍呈亏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网约车的盛行,各类型的网约车平台遍地开花,许多网络约车平台混淆定制客运之概念,超范围经营,违规从事长途运输业务,强行挤占定制客运的生存空间,以此积怨。

定制客运与网约车终有一战,但不是现在。

定制客运作为道路客运求存的华山一条道,仍处于初级阶段,谁能在这个赛道中拔得头筹,才具备与网约车竞争之资格。

班线客运运营的思维模式、管理系统及资源体系,实质上难以与网约车同台竞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定制客运是一项道路客运接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性新业务形态,不能以”经验之谈“套搬模式去对待。

也正是因此,当前发展的大多数定制客运仍处于亏损状态,难以获取持续发展的市场空间。

严格意义上来讲,对比传统道路客运企业而言,定制客运并不算转型,而应当是"创业"。

网约车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分走出行市场的蛋糕,抢走这份”铁饭碗“,正是因为网约车是”市场需要“的。

定制客运的发展方向也当“围绕市场是什么样,市场需要什么”,形成有差别的城际出行服务。

就当前而言,定制客运远不到能与网约车抢”饭碗“的阶段。

市场在急剧的变化,加之新冠影响,市场的基本面已发生根本性变化。

定制客运的开展是道路客运求存的必要方向,而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即是定制客运开展的必要条件。

通过平台才能了解用户需求,才能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运输服务。

平台的搭建会致使道路客运企业的运营成本上升,此时可以寻求与互联网技术型公司合作。

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由消费互联网升级发展到产业互联网阶段,产业互联网时代主流的商业模式是S2B2C,是去中心化、去互联网化、去传统化的集合,通过产业数字化来寻找提升传统业态的最佳方式和方法,可以实现用户需求和生产运营高效协同,正好满足道路客运企业发展定制客运的需求。

公司的运营组织模式决定了选择具有何种功能的平台,但对于道路客运企业而言,不管何种运营模式,都需要基本功能:

便于乘客使用的客户端,便于驾驶员使用的司机端,便于调度管控的企业端,具有站点管理、线路管理、电子围栏区域管理、价格管理、调度管理、订单管理、车辆管理、驾驶员管理、财务结算、服务评价等强大的后台管理系统。

此外,还要考虑平台能否解决与站务系统、电话订单、扫码上车等的融合,是否具有电子发票、双向评价、流量支持等功能。

定制客运vs网约车,到底是谁动了谁的饭碗?

欢迎大家畅所欲言,在评论去指出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