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人们最焦虑的是什么?就是中考分流。因为中考分流预示着有近一半的孩子是没有机会上高中的,在现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学历歧视严重的社会,没有机会上高中,也预示着未来基本没有机会上大学了。
这种“五五比例的普职分流”有希望改变吗?
官媒首次为“普职分流”发声,希望能够推迟。
近日,光明网发布了一篇文章《推迟“普职分流”,促进“双减”落实》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首次提出“普职分流推迟到高中毕业或者高二后进行。”
文章分析得也很清楚,当前的基础教育已经进入严冬时期,由于人才观念和教育政绩观的扭曲,导致基础教育出现无序竞争和内卷现象,“分数、名师争夺、考名校、升学率”成了教育的代名词,学生、家长和老师的负担也越来越重,全社会也越来越焦虑。其中人们最最焦虑的就是当前的五五普职分流。
要解决家长焦虑的普职分流问题,文章认为,可以改变现有的学制,改革高中的招生方式,实现初中生全部上高中,把普职分流推迟到高中毕业或者高二后进行。
当然这么做肯定是有很多好处了,至少可以缓解当前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另外也有利于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毕竟高中毕业生大多数已经十七八岁了都成人了,心智也比较成熟了,对自己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会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文章认为,只有推迟普职分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减负的问题。
普职分流为什么会引发全民焦虑?是有现实原因的。
这些年,最受人们关注的可能就是普职分流的问题了,也许有人奇怪了,不就是一半学生上职高吗?有必要如此焦虑吗?
首先,目前的职高办学水平还达不到家长的要求。
现在的职业学校,很多缺乏专业的老师,也缺乏有效的管理。学生就算上了职专,除了浑浑噩噩混三年时光,可能什么也学不到。这种情况下谁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上职高呢?网上很多家长就说过,宁愿我的孩子去打工也不愿去上职高。可见目前的职业教育还没得到人们的认可。
其次,上职高意味着孩子没有什么机会上大学了,就算上也只能上职业大学。
只要孩子能上高中,以现在大学的录取比例,就算孩子考不上985、211等名校,最差也能考上三本或者大专。也就是说,只要孩子踏进了高中的大门,相当于一只脚已经踏进了大学。但是上职高呢?基本就没什么机会上大学了,就算上大学,也只能上职业大学,选择的机会是很少的。
最后,孩子们年龄还太小,好多还不懂事呢?就被决定了命运,大家不甘心。
实际很多家长也知道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好,上高中可能也考不上大学,但是不甘心呀!孩子那么小,说不定孩子忽然开窍就努力学习了呢?只要让孩子上高中就有逆袭的机会,但是如果没有机会上高中,不是彻底失败了吗?
家长的焦虑是有原因的,在职业教育还不成熟的今天,把一半孩子都撵到职高,确实让家长们很不放心。
官媒发声推迟普职分流具有重大的意义,未来或许有重大改革。
是否要取消中考分流,一直都是争议的焦点。但以前也只是一些教授专家起来呼吁,比如北大教授姚洋、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以及学者梁建章等等。这次光明网发声,意义绝对不一般。
光明网是官方媒体,是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其权威性和影响力都非常高。这个时候官媒发出这样的声音,个人认为至少说明几个问题。
第一:普职分流问题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普职分流是教育部的一项重要决策,推出这个决策肯定也经过了各种考量。但是普职分流所引发的问题和焦虑可能大家谁也没想到,这次官媒发声,说明人们的呼声官媒已经听到了看到了,并且认可了这些问题,之所以发声,就是为了再次引发大家的议论,听听大家的声音。
目前,普职分流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太多人的重视,不但有教授名人,还有我们的媒体,这说明分流背后的问题是很严重的。未来不排除会改革现在的普职分流政策,取消中考分流也不是不可能。
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任何一个决策都牵涉到太多的问题,都需要慎重再慎重。
结束语:
教育未来的一个主方向就是减负,从去年的双减到今年高中的减负,我们不难看出,教育真的要彻底变天了,减负是一定的。但是要想减负,目前的普职分流就必须改革,不然普职分流带给人们的焦虑也会引发学生负担进一步加重。
推迟普职分流,或许是减负的最有效途径。
大家对此怎么看?也分享一下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