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高原上的精灵—普氏原羚。
多 太摄
河源唯远,大河安澜。沿黄河溯源而上,停驻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这里的黄河之水既不奔腾咆哮,也不携泥带沙,只有扎陵湖和鄂陵湖的碧波荡漾、百鸟腾翔;泉涌溪流在这里开启了它汇聚入海的万里征程,千年前的李白不曾见过它的模样,便只留下“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无限遐想。
素有“千湖之县”美誉的玛多,是青海省海拔最高的县,是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腹地,也是“中华水塔”最为核心和最重要的区域。
20世纪80年代,玛多曾是全国牧业首富县,全县不足6000人却拥有近70万头牲畜。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加上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湖泊萎缩、黑土滩扩张,自然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玛多县很快变成了“贫困县”。
近年来,玛多县把三江源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全力打造生态屏障的新高地,大力实施退牧还草、沙化防治、湿地保护等系列生态保护和建设项目,水源涵养能力明显提高,并积极发展特色生态畜牧业,牧民收入不断增加。
如今的玛多县早已完成了脱贫摘帽,实现了生态蝶变,天蓝、草绿、水美,一派生机盎然。
理河治水见成效
黄河源头生态蝶变
站在宁静如少女般温婉轻柔的扎陵湖畔,极目远眺,白云蓝天、冰川雪山、高原草甸,满眼的山河锦绣、碧湖美色。那被五色经幡环绕的“牛头碑”静静地诉说着黄河源不可侵扰的纯净圣洁,那被刻满经文的“玛尼石堆”深深地印记着藏区人民直抵心灵的自然信仰。
从曾经的4000多个高原湖泊锐减到1800多个,再到现在的5849个,玛多县经历的是涅槃重生后的生态坚守。当然,从黄河源头的涓涓细流,到星罗棋布的湖泊湿地,再到一江清水向东流,玛多县的碧水绿岸始终离不开常年巡护的3142名生态管护员。
周太是一名普通的生态管护员,他也是玛多县黄河乡白玛纳村的党支部书记。他所在的生态管护员小组巡查保护的重点是岗纳玛山上3333多公顷天然林、岗纳玛措湖内不计其数的珍稀鸟类和流经村里50多公里的黄河水域,一山、一湖、一河都是生态管护员的保护职责。
“守护好黄河源,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这是玛多县生态管护员的共同信念。
“我是一名生态管护员,我也是一名党员。发挥党员带头模范作用,守护好家乡的绿水青山,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周太说。
玛多县山水巨变背后的生态逻辑是对高原湖泊、牧区草场的坚持守护和严格治理。
治水之路久久为功。近年来,玛多县实施三联管模式,即“河长+智能平台+第三方”,强化河(湖)长制长效管理工作,发挥生态管护员队伍作用,与线上智慧平台搭配,可随时打开手机APP对巡查情况进行实时查看,实现全流域智慧巡河,动态掌握河道信息、水质信息、社会反馈等情况,扎实开展巡河巡湖工作。同时,对重要河流湖泊水功能区、地表水断面、集中式、分散式饮用水等进行水质监测,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全县重要河流湖泊水功能区水质、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全部达到考核指标要求。
此外,玛多县还加强执法监管,及时成立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由黄河源园区国家公园管委会资源环境执法局牵头,进行全天候、高频次巡查,有效保障河湖周边生态环境。玛多县又编制印发了《关于禁止在扎陵—鄂陵湖、星星海自然保护分区开展旅游活动的通告》,结合“绿盾”“春雷”等专项行动,组织开展集中巡护,确保了园区内外草原、湿地、野生动物等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的安全。
发展生态畜牧业
牧民收入稳增长
“近年来,玛多县以生态畜牧业建设为目标,以转变经营方式和增长方式为突破口,以保护和建设生态为重点,积极调整畜牧业结构,提高畜牧业整体产出能力与经济效益,切实巩固畜牧业经济基础地位,已实现牧民收入稳步增加。”玛多县农牧和科技局局长依日德表示。
花石峡镇日谢村是玛多县最早开始藏羊养殖的试点村。日谢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成立后,不断健全合作社各项制度,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制定了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聘请专业财务管理人员,实现了合作社财务工作精细化、公开化,使合作社运营更加标准、规范。
同时,日谢村通过草场整合、草畜平衡、牲畜结构调整,由合作社统一经营,划区轮牧、分群饲养,草场载畜压力大大降低,并以“支部+合作社+牧户”的联动方式把产业链条延伸到农畜产品加工、藏区特色产品打造方面,实现合作社盈利逐年提高、牧民群众收入逐年提高。
2020年,“玛多藏羊”品牌成功入选上海市对口帮扶地区“百县百品”名录;2021年,“玛多藏羊”成功入选青海省重大科技项目;2021年,“天上玛多”“玛多牦牛”区域公共品牌顺利发布。
据了解,玛多县近年来紧抓畜牧业发展机遇,积极开展玛多藏羊繁育养殖试点,打造生态畜牧业循环产业链。玛多县相继建成扎地村藏羊繁育试点基地、玛拉驿村种公羊繁育试点基地,并通过科学繁育提高“玛多藏羊”质量,提升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自我发展壮大的能力,不断推进“玛多藏羊”追溯体系和信息化建设,及时解决生态畜牧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实现提质增效。
如今,玛多县已经在30个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相继建成藏羊繁育基地,一条生态畜牧业循环产业链正在形成,绿色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打开国家公园新方式
带来生态文旅新机遇
母亲黄河的千回百转与起伏波澜,绘就了华夏文明的宏伟篇章,同时格萨尔赛马称王的英雄史诗传唱至今,文成公主入藏的唐蕃古道光芒依旧,在玛多这方净土,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创新的实践中,绿色生态孕育的厚重文化底蕴正焕发勃勃生机。
玛多县生态地位突出、生态责任重大,曾经这里最重要的脱贫方式是旅游开发。但过去大众旅游的模式不可持续,因此于2017年被叫停。
自然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国家公园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2020年8月,在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内开展高原生态体验项目,标志着黄河源园区特许经营生态体验工作正式启动。
据了解,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特许经营,包括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服务业,有机畜产品加工业、民族服饰、餐饮、住宿、旅游商品及文化产业等。鼓励开办牧家乐,民间演艺团体,民族手工艺品,生态体验等特许经营项目,并予政策扶持;特许经营遵循保护第一,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管经分离,多方参与”的经营机制,调动企业和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牧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存在感、获得感,共享国家公园红利。
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5月3日,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迎来12名参与“黄河探源”活动的生态体验访客,这也是2016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并正式实施生态体验特许经营机制以来获批入园的2021年首批访客。
据了解,在进入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之前,访客必须通过国家公园访客测试、行前教育、高反过渡、体能考验等流程,并签署《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生态体验访客行为规范》。进入园区后,访客可以沉浸式体验感受“世界第三极”和“中华水塔”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及藏族生活习俗。
“开放生态体验特许经营,一方面是发挥国家公园生态教育功能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园区牧民获得长效收益,助力生态保护。”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负责人说,下一步,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管委会将依据《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专项规划》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推介,培养热爱关心三江源的访客群体,启动和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为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贡献力量。
“玛多县未来将紧密依托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文化、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挖掘核心文化内涵,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大力丰富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大力培育一批规模齐全、影响力高的优质文化旅游项目,创新研发一批有较大市场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文化旅游融合精品。”玛多县文体旅游广电局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张永超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