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政府执政一周年之际,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高级主任罗森伯格19日就美对华政策作专门阐述,表示美国将在台海和印太地区加强对中国的威慑,确保在与中国的竞争中获胜,同时持续努力管理与中国的竞争,保持与中国的沟通渠道,为约束竞争和管理潜在风险设置护栏。

资料图。图源:视觉中国

过去一年,这番话我们已经听了不少遍。“竞争”是拜登政府在对华关系中反复强调的关键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曾提出“3C”政策,即“竞争、对抗、合作”。经过细化后的表述分别是“负责任的竞争”“从实力地位出发进行合作”“建设常识护栏避免冲突”等。在这“3C”当中,“合作”已经被日益边缘化,“竞争”变得越来越突出,占据了C位。然而,华盛顿口中的“竞争”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只有结合美国的实际行动才能更准确地看透。

罗森伯格透露,美国即将与区域伙伴推出一个所谓“印太经济框架”。显然,这个“印太经济框架”是冲着中国来的,想拉出一个围着中国却将中国排除在外的经贸小圈子,旨在挖中外(包括中美)经贸合作的墙脚。罗森伯格特别提到台湾海峡,美国在这个区域的动作有增无减,这是对中国核心利益的挑衅,持续破坏中美关系的政治根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东方IC

罗森伯格还表示,美国致力于与盟友共同形塑环绕中国的战略环境。话音未落,我们马上就看到了它们的行动。20日,日本和法国举行外长防长“2+2会谈”;21日,拜登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举行线上磋商;同一天,英国和澳大利亚举行外长防长“2+2”会谈。这三场活动有一个共同主题,即“对抗中国影响力”。

我们想问一下华盛顿,这就是所谓的“负责任的竞争”吗?通过对美国这两年的“听其言、观其行”,中国人不难得出一个判断:在华盛顿的内心里,对抗遏制是本质,合作是权宜之计,竞争是话语陷阱。白宫换了主人,对华政策却换汤没换药。拜登总统一再说,不希望搞砸美中关系,不希望两国发生冲突;但美国的实际动作却在不断削弱中美合作的基础,制造、累积中美冲突的风险。

美国官员时刻将与中国“竞争”像宝葫芦一样挂在腰上,几乎每到一个场合都要拿下来炫耀一番,但这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他们自己心里清楚,别人也看得明白。对于美国人的心态,澳大利亚前总理基廷曾有过入木三分的描述。他说,中国唯一的“原罪”就是成为“和美国一样强大的国家”,而且“有实力变得比美国更加强大”,这对华盛顿来说就是“不可原谅的罪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东方IC

近年来,美国滥用国家安全概念无端打压中国企业,频繁动用单边长臂管辖,在涉港、涉疆、涉台问题上公然干涉中国内部事务,竭力挑拨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等等,这都属于不讲武德的打黑拳、使阴招。与此同时,华盛顿还故意制造一个话语陷阱,用“竞争”这种在西方语境下的中性词,来掩盖它打压遏制中国的霸权专横。

需要指出的是,美国不顾身份打了这么多黑拳,并不能把中国打倒或者变弱,中国反而在稳步变强。因为中国人是吓不倒的,历史上一穷二白、小米加步枪的时候我们也没有怕过谁,现在更没理由怕什么“竞争”。更重要的是,中国无意跟美国搞什么竞争,而是追求不断超越和突破自己;中国没有争霸战略,只有发展战略,目标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任何人都“遏制”不了的!

罗森伯格说,美国官员“都有一种普遍的紧迫感”,要使美国处于能够竞争的最佳位置。可以肯定,如果美国“紧迫”追求的“赢”,就是中国的“败”,那么它将永远不可能实现。打着“竞争”旗号打压别国发展、剥夺他国正当权益,这是不道德的竞争、也是没出路的竞争。

华盛顿应该明白,对一个大国来说,思想的衰落比实力的衰落更危险。在21世纪多极化、全球化时代,还想着从冷战工具箱里翻找工具,天天琢磨着怎么遏制他国,拉“小圈子”,搞集团对抗,这只会害人害己,也终将被时代抛弃。

本文系《环球时报》社评,原题为:美国的“竞争”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

延伸阅读

美国安会官员大谈中美竞争,宣称将“强化威慑力”,专家:纸上谈兵!

【环球时报记者 郑可 李雪】继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太事务协调员坎贝尔宣称未来中美关系将“压倒性地被竞争所支配”后,该委员会中国事务高级主任罗森伯格19日又大谈中美竞争。罗森伯格表示,华盛顿的目标是在2022年初与印太国家建立经济合作的“共同目标”,以对抗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她还称,美国将在台海与印太地区强化威慑力,确保区域自由与开放。有国际问题专家20日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罗森伯格说的这两点实际上是纸上谈兵:美国声称要加强在台海地区威吓,但只是做了很多小动作刺激中国;美国在经济方面要搞“印太经济框架”,却又缺乏抓手。

即将公布“印太经济框架”成果

据路透社19日报道,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高级主任罗森伯格周三参加美国国家亚洲研究局的一场网络研讨会时表示,最近几个月美国与印太地区合作伙伴就建立共同目标正在展开讨论,这将帮助美国政府明确如何推进经济合作的框架。

美国总统拜登在去年10月曾向亚洲国家领导人们表示,华盛顿方面将就建立印太经济框架与其展开会谈,但随后鲜有相关细节浮出水面。19日,罗森伯格表示,对于特朗普政府于2017年退出的、现称为《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区域贸易框架的做法,现任政府并没有什么新想法。不过,就“印太经济框架”,罗森伯格透露,华盛顿方面对拟议经济合作领域的初步想法包括贸易便利化、数字经济标准、供应链弹性、基础设施、减碳和清洁能源、出口管制、税收以及反腐败。

罗森伯格称,关于会谈成果,“我们将在未来几个月,即2022年初共同宣布”,但仍未透露更多细节。

意图加强台海、印太地区威慑

路透社称,由于拜登政府试图拉拢盟友和伙伴来帮助华盛顿对抗其认为的北京方面日益增长的经济和军事威胁,美中关系已跌至几十年来的最低点。罗森伯格称,美国官员“都有一种普遍的紧迫感”,要让美国处于竞争的最佳位置。

据台湾“中央社”20日报道,罗森伯格表示,美国正与盟友和合作伙伴共同塑造环绕中国的国际环境,包括参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重返巴黎气候协定、召集气候峰会、疫情峰会与民主峰会等。美国也与盟友和伙伴合作,特别是要在台湾海峡与广泛的印太地区强化威慑力,以再次确保自由开放的地区基础。

专家:美对华战略攻势才刚刚开始

对于罗森伯格提到的上述内容,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认为,她实际上是纸上谈兵。金灿荣20日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罗森伯格说要在台海地区加强威吓,但实际上美国并没有什么实质威吓,大的态势是中国大陆主导台湾事务的能力越来越强,这些小动作并没有削弱我们的能力。在经济方面,美国要搞“印太经济框架”,但它已经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了,现在没有机制上的抓手。至于贸易实力,金灿荣表示,印太地区绝大多数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都是中国,想象不出美国会用什么东西把印太国家拉到它那一边、把中国排除在外。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朱锋20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则提醒称,罗森伯格提到的这两点进一步描述了美国打压中国的具体心态和做法,无论美国是否能达到这些目的,中国一定要意识到一个关键问题,即美国对华战略攻势才刚刚开始。

朱锋认为,这不仅是对中美关系的考验,更是对中国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挑战。对于美国对华整体性和战略性的打压,中国既要坚持敢于斗争、勇于斗争的精神和意志,但更要善于斗争,有长期规划和准备。为此,中国一是要进一步融入世界,加大与各国的联系,与国际接轨;二是要努力把自己国内经济搞好,把高质量的发展落到实处,走稳走实自己的路;三是要有综合的战略和布局考虑,意识到问题的严峻性、长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