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0日,北方正是天寒地冻的时候,昆明市寻甸县金源乡却阳光明媚,没有一点寒意。一群村民在位于热水塘的田里热火朝天地干着活。 赵云生是金源乡沧溪村委会热水塘的村民小组长。他和村里群众将自己位于热水塘的土地流转给云南山水金源生物种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水公司)。该公司聘请回来上班的村民,每人每天可以领到100元左右的报酬。由于比自己种地划算得多,所以村里群众到公司上班的积极性很高。
赵云生说:“山水公司要求我们现在集中力量把基础干好,开春撒下巨型稻种子,4月份开始插秧。” 仔细看去就会发现,热水塘这些田与普通稻田有着较大区别——田坎更高、更宽、更厚,蓄水更深。为什么这里的田会这样呢?
金源乡地形独特,四面环山,四季如春,海拔、气候、土质均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在这里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山水公司从村民手里流转过来的土地位于河谷边上,庄家容易遭遇风灾、洪灾。山水公司这样设计,主要是为了防风、防洪。
如此一来,可以一举几得:田坎高度增加,田里蓄水较深,水下可以养虾、水面可以养鹅,风不容易吹倒巨型稻,田坎宽广厚实,抗洪抗灾能力增强了很多。
据了解,山水公司准备把这片农田做成稻虾共生示范田,稻虾生产基地。田里种巨型稻,水面养鹅,水下养虾。 山水公司负责人表示,他们是对热水塘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后,才因地制宜做出上述安排的。他说:“我们这样做虽然初期投入相对较大,但一田多用,一水多用,算下来效益会更好。巨型稻的产值比较高,亩产可以达到1000公斤左右;稻虾共生能够让土地得到充分利用,相同面积的土地可以产生几倍的收益;河谷地带的风灾、洪灾较为严重,我们这样设计能够有效抵抗大部分自然灾害。”
联合国粮农组织2018年发布报告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91亿,粮食产量(不含用于生物燃料的粮食)必须提高70%。目前,世界粮食安全问题极为突出。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粮食安全大于天,我们必须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所谓粮食安全,不但粮食产量要够、人人都买得起,而且必须让全国人民吃上高品质、无污染的粮食。否则粮食安全就是一句空话。
我们国家人口众多,耕地面积有限,要提高产量必须大力发展立体农业,从集约用地、一田多用、一水多用、品种改良和相关农业技术上下功夫。
寻甸县金源乡发展立体农业、生态农业,打造一田多用、一水多用新农业正好恰逢其时。 目前,巨型稻已在全国22个省份100多个试点种植成功,基本都比普通杂交稻的亩产高。巨型稻穗长粒多,米粒均匀,圆润饱满,适口性好,广适性强,秸秆纤维素高,稻穗粒数可达800粒,每千粒稻谷重28克左右,预计亩产可突破1000公斤。
巨型稻的核心优势在于足够高,可以实现“稻鱼共养”,“稻虾共生”。巨型稻蓄水深度可达1米以上,不仅可以提高鱼虾产量,还可以养鹅、养鸭、养青蛙。粗壮高耸的巨型稻,能成为鱼虾遮阳和防范鸟类的防护屏障。
山水公司负责人说,巨型稻与高原淡水蓝龙虾在金源乡热水塘结合简直就是绝配。乡村振兴,重在农业。农民增产增收,乡村振兴才有支撑。稻虾共生项目入驻金源,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6300万元,可带动农户年增收3150万元,这不但能够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能增加当地群众的收入。 该负责人还表示,他们拥有领先的生物技术、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及大数据智慧农业种植养殖技术,在高原淡水蓝龙虾及众多水产品的养殖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公司将致力于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化农业,勇担社会责任,深耕农业,服务农户,以科技兴农,品牌强农,助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薛波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转自环球快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