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荷兰这个欧洲小国生产的光刻机垄断了世界市场,又有谁能想到原先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国如今只剩下语言通用于世界,而美国的科技还在独领风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我们每到一个地方,总会去品尝当地的美食,还会捎带一些当地的特产回来。很多美食和特产是独一份,除了此地出产的,其他地方即使有,品质也会有很大差距。

山西的老陈醋,陕西的擀面皮,河南的烩面,云南的米线,山东的煎饼,新疆的大枣,东北的人参,海南的椰子。这些特产和地域紧密关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方纬度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因此盛产水稻,所以米制品盛行,而只有云南的米线味道独特,得到普遍认可,这和当地人的生活习惯、民族文化相关,同样以米作为原材料,到了桂林特产就成了米粉了。

很多特产只局限于一个地区,我们还发现,越是接近天然原材料的,越是和地质形态、气候条件相关,越是需要后加工的产品,就越是和当地的生活习惯、民族风俗、文化特色相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方人普遍做事精细,北方人行事粗犷,这些特点也和他们长期生活的地质形态、气候条件等地域因素紧密关联。一个地区的人的特性也决定了他们所具备的独特能力。

走出来国门,仍然如此。瑞士的军刀和手表,法国的葡萄酒,英国的金融,美国的科技,俄罗斯的数学,日本的汽车和电器,德国的机床,中国的集成能力。每一项特产或者特长,都与这个国家的地域特征息息相关。

伸出手,五个手指长短不一,作用各异,普遍规律就是,这个世界的能量和能力分布并不均匀,所以表现出物产、饮食、科技、能力等等方面很明显的地域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些建立在地形、气候之上的文化习惯,影响着生活在此地的人,并形成独特的能力。

不过,还有一句话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

没有一成不变的环境,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特长。虽然地理地形、气候条件的变化缓慢,但是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激烈碰撞后相对呈现快速变化的文化,正在脱离地域发挥更大的影响。这种现象正在越来越明显地发生在一些与基础地域特征相关性不大的领域。

中国南北方向跨越北半球大部分纬度,地理形态丰富,而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深厚的养料。中国人能吃苦,讲整体,守纪律,因此集成能力突出。修桥、铺路、盖房子,甚至于航天领域,都是集成能力的突出表现,这几个领域也成为中国的特长领域。

总结中国地域和民族文化特性,在经过历次工业革命,进入信息时代后,中国文化所蕴含的深厚养分和中国人的整体性思维,将助力中国在信息技术领域、基因工程领域突飞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