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存在判处缓刑的可能,不过从当前的司法实践来看,这种可能性很小。接下来我们详细说明一下。

首先要知道的是,取保候审并不意味着什么事都没有了。取保候审也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在刑事诉讼法上,与监视居住、刑事拘留、逮捕是同样的性质。

只不过相比较而言,取保候审是性质最轻的。所谓取保候审自然是取保了、等候审判的意思。结合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来说,一般情况下采取取保候审的强制措施,会有如下几种可能:

  • 一是犯罪情节比较轻,已经与被害人达成和解。这种情况下,基本会被判处缓刑
  • 二是根据犯罪情节最终判处的可能是拘役或者是短期的有期徒刑。比如为醉酒型危险驾驶罪,最终可能只判处一两个月的拘役,那么基本上就会先采取先行取保候审的强制措施了。要不然的话,等到判决的时候,羁押的时间可能超出判处的刑期了。
  • 三是存在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属于怀孕的妇女,哺乳期的妇女,或者患有严重疾病,看守所不予收押。当然,这些情况并非常态,而且在这些情况下一旦收押了,基本上就意味着要判处实刑了。

而如果开庭以后收监的话,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要判处死刑了,当然这包括有期徒刑和拘役。

然而,毕竟没有拿到判决书,总是会有其他可能性的,尤其是发生在存在被害人,但是之前没有赔偿被害人损失、没有取得被害人谅解的情况下。

如果在收押以后赔偿被害人损失,取得被害人谅解了,那么还是有非常大的可能改为判处缓刑并且予以释放的。这尤其发生在故意伤害、交通肇事等的案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