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出名后,他在老妪卖的扇子上随手写五个字,扇子就能由原来的二十钱卖到百钱。

东晋的时候,还没有人公开买卖王羲之字。

梁武帝时,宫中藏的王字已经有不少赝品。

唐太宗生前喜欢王羲之,据说死前再三叮嘱自己的儿子高宗,要将《兰亭序》陪葬。

可以看出,晋朝、唐朝,王羲之的真迹还是很多的,流传也广,只不过大都在宫廷。后来,传传就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兰亭序

那王羲之的字为何受皇室的青睐呢?

王羲之来自于东晋时代山东琅琊王氏大家族,308年时,年仅5岁王羲之,和他的叔叔王廙,从山东的临沂来到了南京。王羲之的父亲王旷任丹阳太守,在王羲之5岁后,历史上对他父亲就没有记载了。虽然没有父亲的庇佑,但是,王羲之得到了叔父王廙,堂叔父王导和堂伯父王敦的细心栽培,。

王敦是司马氏的女婿,东晋大将军,王羲之其身在的是一个军事世家,而并不像我们想象的是出身在文化世家的,但是军事和文化,两者结合在一起,亦文亦武。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的传播,不是像我们现代人有学校,普及化的传播。当时主要是靠世家传播,讲求家学渊源,都是家族之间的传播学习。

临沂,当时有两大家族,一个王羲之家族,还有一个就是严家,严家自己有一个学术的风气,而且还有自己的书法风格。在400年以后,严家出现了一位和王羲之,比权量力的书法家,就是颜真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颜真卿

颜真卿的书法,也是一个家学的渊源,临沂王氏家族出现了,王羲之。颜氏家族出现了颜真卿。中国文化在唐代之前的书法,基本上是家族文化的一个产物。

王羲之,从小在书法上有着得天独厚的天分,家族里面还有家学。如果家族里面没有名师高手指点,同样也是不可以的,中国书法是需要找老师去点播的,古人讲的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老师的指点是非常关键,也是非常重要的,他不是具体的指导,而是给你一个方向,给你一个路径,如果你是天才,可以把这个路走的非常宽,非常远,甚至是老师所想不到的。

王羲之的一生,早年在父亲身边的启蒙,后又在伯父和叔父身边抚养,他的书法造诣上是非常幸运的,他遇到第一个老师,是带他来南京的叔父王廙,王廙本身也是一个大书法家,他自己还做了东晋皇帝的老师,帝王之师。王羲之不仅仅向王廙,学书法,还向王廙学画画。

王廙是第一位书法老师,第二位书法老师,则是王羲之的姨妈,卫夫人,卫硕,在中国历史上妇女的地位是很低的,但是历史上,却有两位女书法家是标榜史册的,其中就有,王羲之的姨妈,卫夫人,卫夫人是钟繇的学生。她给王羲之传授钟繇之法、卫氏数世习书之法,以及她自己酿育的书风与法门。

所以说王羲之的书法,也是三国时期钟繇书法的一个延续,史书有“钟王书法”的说法,钟在前面,王在后面。

王羲之是站在一个巨人的肩膀上,博“大家”之所长。

一代人的成功,从来都是几代人的努力罢了。

注: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