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成都已经进入了战时状态。

继7日成都发现两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之后,8日再增三例。

一下子让四川人民都紧张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这次疫情的源头未明,我们能做到最好的应对就是少聚集、少出门,积极配合政府的核酸检测。

然而,有些人的关注点,却不在如何做好防护上。

而是把矛头对准了8日的一例感染者,一个20岁的成都女孩,赵某。

据媒体报道,赵某是7日确诊病例的孙女。

在7日自己的奶奶核酸阳性之后,她第一时间做了检测,随后确诊。

为了排查她的密切接触者,政府部门公开了女孩在7号之前的行动轨迹。

没想到,随后,赵某遭了一场铺天盖地的网络暴力。

原因是大家发现,在5日—7日这两天,赵某先后去了美甲店、餐馆、电影院,以及5家酒吧。

都是比较受年轻人喜爱,且人员密集的地方。

短短几个小时之后,一张带有赵某全部个人信息的流调截图,便开始在网络上疯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她就像被扒光扔到了人群中一样。

很快,针对赵某生活方式的恶臭言论便出现了。

有人说:一晚上转场5家酒吧,能是什么好东西。

有人开始空口鉴鸡:“气氛组的外围女罢了,做鸡不值得被同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还扒出了女孩的朋友圈和照片,玩起了荡妇羞辱:“这么丑还来蹦迪?”

“一晚上都没被带走,一看就是长得不行。”

女人一旦被挂上了贞节牌坊,一切不符合贞女烈妇的行为,都成了罪过。

事实上,酒吧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明,赵某当天是去面试工作的。

后来,也有一位湖南女孩辟谣,原来网上流传的照片,都是她的,却被网友冒用成了赵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造谣、辱骂、带节奏,足以让一个女孩社会性死亡。

但真相没人在乎。

一开始,我能理解大家为什么会骂她。

家里老人确诊之后,作为密切接触者的她,确实不应该再出门活动。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赵某知不知道奶奶确诊的事情。

官方通告显示,6日,赵某奶奶因为咳痰去医院检查身体,没想到感染了新冠,并非网传的是作为疑似病例被收治。

直到7日检查结果出来,才被确诊。

而赵某也于9日发文澄清,自己被公布的行程,都是在奶奶被确诊之前。

此时,她并不知道奶奶的病情,并向成都市民致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看来。

这些都不能成为她隐私被曝光,私生活被辱骂的理由。

在确诊之前,她不过只是千千万万普通年轻人中的一个。

该不该去酒吧,玩到几点,都是她的选择和自由,是她的生活。

不是网友用侮辱性词汇,去评价她的借口。

我们要允许别人有和我们不一样的生活方式,更没有权利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别人生活的对错。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同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正确的生活方式。

我们应该做到的,如同伏尔泰那句名言:

我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2

有这样一则寓言。

一头猪,一只绵羊,和一头奶牛一起被关进了畜栏里。

一天,农场主去抓猪,猪大声嚎叫,激烈反抗。

绵羊和奶牛被它吵的不耐烦,呵斥猪说:你干嘛叫得那么大声?主人捉我们的时候我们从不大呼小叫。

猪听了后回答:他捉你们,是为了你们的毛发和乳汁,他捉我,是为了要我的命。

很多时候,我们就会掉入这样的“绵羊理论”。

但却忘记了,人和人之间,立场不同,个性不同,本来就有不一样的处事标准。

我们无法把自己的道德准绳悬到别人身上,别人也不能把他的价值判断强加成我们的。

王尔德说过:

过自己的想要的生活不是自私,要求别人按自己的意愿生活才是。

还记得那对摆摊夫妻的故事吗?

女人在路边摆摊,丈夫骑着自行车来给她送午饭。

丈夫来迟了一会儿,连声道歉:对不起,我来晚了,是不是饿了?

女人看到丈夫的的体贴,满足的笑着:不着急。

说罢便坐下吃起了午饭。

这时来了一个顾客,看到两人正在吃饭,很诧异的说:

“你辛辛苦苦工作,你老公就给你吃这个啊,真可怜。”

女人顿时变得尴尬起来,这顿饭也吃得味同嚼蜡。

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不尽人意就是这么来的:

常年单身、自己生活得很好的大龄青年,会被人戳着脊梁骨指指点点:这么大年纪不结婚,一定是哪里有点问题;

享受生活,远离社交的人,常被人说成是心里有点问题;

知足常乐,哪怕一件小事也能感到开心的人,总会有人来说:这点小事也至于,真没见识.....

只要和自己的价值观违背,只要和自己的生活不同,仿佛自己就有了站上道德高地的资格。

哪怕别人乐在其中。

闲谈莫论是非,静坐常思己过。

真正有修养、了不起的人,不是自己的生活过得有多么成功,而是能够尊重别人的生活,哪怕与自己认可的截然相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一个成年人最高级的自律,就是避免用自己的道德标准去衡量别人,克制自己纠正别人的欲望。

3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这样的事情,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今年,退役多年后,刘翔再次出现在了大众面前。

谈起当年奥运会退赛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饱受伤病折磨的他,在奥运会赛场上当场退赛,并在此后宣布退役。

这个决定,把他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嘲讽他、辱骂他的声音不绝于耳。

他们说他给中国丢人,说他毫无国家荣誉感,说运动员哪个没有伤病,他就是在装模作样。

心理压力巨大的刘翔,只好关闭了微博评论,放下过往所有荣誉,退出了大众的视线。

当我们在随意评价要求一个人时,并不知道,自己的话,或许真的能够毁掉一个人。

刘翔曾是,疫情爆发初期的武汉人是,这次被网暴的女孩更是。

我们不能贸然评价一个人,因为我们只知道他的名字,却不知道他的故事。

我们或许只知道他做了什么,却不知道他经历过什么。

我们都曾以为自己的评论无关紧要,但对那些被审视的人来说,或许有千钧之重。

《奇葩说》里有一期节目我印象很深。

辩手邱晨在比赛中说到,曾经有过一段时间,自己特别烦朋友圈。

因为她觉得很多人的朋友圈,让自己很反感,特别看不惯。

直到后来,她开始渐渐明白,别人和自己不一样,就有错吗?

“我们看朋友圈,难道就是为了看千百个人都过着跟我们一样的生活吗?”

当然不是。

所以即便别人和我们完全不同,也没有什么可指摘的。

因为它同样代表着一种生活的可能性。

年龄越长越明白:人生在世,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都是自己的欢喜,与旁人无干。

你欢喜你的,我欢喜我的,互不干涉,便是成年人之间最好的分寸感,和尊重。

4

8日晚,央视新闻评价了这次成都女孩被网暴事件,有一句话我很认同。

“女孩的生活不应该成为公共话题,防疫才是;

我们的敌人从来就是病毒,而非感染病毒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起讨论一个女孩的私生活,更多有价值的东西应该被我们看到。

比如这次成都反应之快。

7号上午公布首例感染病例,晚上8点之前,就完成了对患者所处地21000人的核酸采样。

再比如,我们要吸取的教训。

如果说女孩这次做错了什么,那可能就是在公共场所没有佩戴口罩。

其实看看我们生活的城市,已经出现了很多这样的情况。

除了在公交地铁上,在人员密集的场所,已经有大批的人不再佩戴口罩。

大家对病毒的防范意识再次薄弱下来,所以这次才给了病毒可乘之机。

如果这样的局面持续下去,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会成为下一个成都女孩。

成都疫情,是经验也是教训。

与其去攻击一个女孩,不如提醒好身边的人做好防护;

与其揪着别人的私生活不妨警醒大家不要松懈防疫,戴好口罩才是重中之重。

无论何时,做好自己该做的就好,这比什么都重要。

希望成都女孩事件,永不再有下一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