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

某年某月某日,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个人。

其实所谓的认识,只不过是因为一些业务,交往了几次,而且是他求我办事的那种业务。

其他的,真的没什么深交。

某夜,许久不联系的这个人,给我发来一个信息:

“兄弟,哥哥要结婚了,请你喝喜酒,地点在某某某酒店。”

我端详了一下信息,心想:我什么时候成了他的兄弟了?莫不是他发错了信息。

那个婚宴我没有赴约,份子钱自然也没有送到。

再后来,见到那个人,明显对待我冷淡了许多。

其实冷淡不冷淡对我来说无所谓,

我自己都感觉这一切莫名其妙。

(二)

某年某月某日,某部门的一个领导小孩要结婚

给单位下了两个请帖。

一个请帖写着老板的大名,

另一个请帖写着单位三个同事的名字。

按我们当地的规矩,企业这种因为业务发生的“份子钱”方面的支出,

一般都是单位报销。

但是老板不想报销,这三个同事最后也没去。

后来,这三位同事但凡再去找那个领导办事、盖章、签字,

都会被刁难。

每次最后,都是老板亲自给那个领导打电话,说几句好话,

才能疏通过去。

(三)

我的一位大学同学,

我一直以为我和他应该是可以称得上朋友的关系。

他和他的对象来到我这边,我会竭尽所能去安排、照顾他们。

尽管我自己赚钱不多,远不能和他相比。

某年某月某日,我结婚。

特意通知了他和另外几位关系要好的大学同学。

另外几位大学同学,都不远千里来到我家赴约。

实在来不了的,也托他们带来了份子钱。

唯独没有看到他的。

事后,他给我来了个电话,

匆匆忙忙地说自己这些天在忙,随后把钱补给我。

便挂了电话。

我心想,或许他真的很忙,也就没太在意。

毕竟是朋友嘛!

然而那个份子钱没有转来。

后来,某年某月某日,

生活在千里之外的他也要结婚了。

微信给我发来了请帖。

我是没那个时间,也暂时没那个经济能力跑那么远赴约。

便托赴约的同学把份子钱带上。

几天后,他打来了电话。

简单寒暄后,他问我另一个人的联系地址。

那个人和我生活在同一个地方。

他说,我结婚,那个人给他上了礼,却没能前来,我感觉很不好意思,

想给他寄一份我们当地的茶叶,麻烦你把他的联系地址告诉我。

我回了一句,不知道。

挂电话后,我心想:我和他的所谓的友情到此为止了。

老祖宗创造的“份子钱”这个概念,的确是很令人无奈,但是又让人瞬间看明白很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