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19年,万历四十七年,尚未从萨尔浒惨败的打击中缓过来的明神宗得知自己的皇长孙生母病逝,在病榻上就责令太子东宫的一位选侍李女士作为自己长孙的抚养人。

毕竟孩子太小了,没了生母挺可怜的。孩子那个不成器的爹,就是大明的现任皇太子朱常洛,神宗皇帝一直不怎么喜欢,只是因为干不过那些嘴炮厉害的文官腐儒,没办法换一个自己喜欢的。就这么着吧,行将就木的神宗皇帝已经回天乏术了,大明朝这条烂船,只能寄希望于太子和孙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1620年,万历四十八年,弥留之际的老同志明神宗朱翊钧,八成心里还念叨着自己的遗憾,有一个名字肯定是他忘不掉的,那就是张居正。年轻时把事情做绝,现在即将相会于地下,有没有一点后悔呢?

还是万历四十八年,大明朝史上在位时间之最的记录诞生了,那就是刚刚挂点的神宗万历皇帝,同时又诞生了一个在位时间最短的记录,万历朝的太子也就是未来的明光宗朱常洛,在位时间“不逾月”,就是不满一个月,也挂了。

这短短的几十天工夫,明廷上下皇权更替,形势异常诡异。而大明朝的子民们何其有幸啊,跟看大戏一样,竟见证了两项记录的诞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了,这下该轮到孙子直接登场了。在东宫李女士的抚育下已经长成十六岁少年的孙子朱由校同学,得到东林党人的拥戴成了大明第十五位皇帝,明熹宗天启帝。这下李女士也算是不负老皇帝重托了。

不过大臣们递上来的工作汇报和项目请示,天启帝看半天愣是没反应,这什么意思?等等,难不成看不懂?还是不识字?!我的天啊,皇长孙竟然不识字!唉,这也不能怪朱由校同学,史书上没有他出阁读书的记载,谁让他生在老朱家呢,什么奇葩事情没见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己老爹这个太子本就不受待见,每天惶惶不可终日 ,根本顾不上小屁孩。而神宗皇帝已经老迈,腿脚又不方便,晚年与外廷关系紧张,后宫郑贵妃又天天在耳朵边聒噪,于是神宗皇帝有心无力,也没精力管孙子读书的事,久而久之,少年朱由校就变成了一个富贵文盲。

没办法,皇帝目不识丁,只能找一个人工智能读给他听,于是魏忠贤就脱颖而出了。可这厮虽然识几个字,但是没什么文化,那就多找几个识字的轮班伺候。好家伙!没文化的给文盲读奏报?要知道写奏报的大多是进士出身的大学士、翰林等,这也太滑稽了吧! 不知道明廷之上的满朝饱学之士会作何联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魏忠贤是个会来事的奴才,除了投皇帝所好,还懂得整合资源。他联合了天启帝的乳母客氏,携手控制了年青皇帝的吃喝拉撒和喜怒哀乐。于是从天启元年开始,一度得到天启帝重用的东林党籍朝臣的噩梦就开始了。具体事迹大家耳熟能详,本文就不展开了。

关于敛财这件事大家一定会想起朱由校的爷爷,神宗皇帝派太监去苏州收矿税的典故。你以为孙子会不一样吗?

公元1621年,天启元年,因为阉党对地方的盘剥加剧,引发了山东白莲教起义。一直到天启七年,山东还有前仆后继的民变迭起,陕西关中情况也很糟糕,不过那时候李自成应该刚考进驿站上班。同年努尔哈赤攻占沈阳。还是这一年,朱由校正式任命魏忠贤为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1622年,天启二年,朱由校就颁布旨意,正式给张居正平反,恢复谥号与祭祀,同样待遇的还有被永乐帝凌迟的方孝孺。难道这都是东林党人推动促成的吗?

随后公元1623年,天启三年,魏忠贤又得以提督东厂,在他鼓动下,天启帝在内廷设立内操军,选用精壮宦官,全部火器装备,人数最多的时候超过一万人。从此,阉党的力量可以压制东林党了。

天启四年,阉党开始对东林党下手了。同年,荷兰人登陆宝岛台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启五年,在打击东林党的运动中,原辽东经略熊廷弼与巡抚王化贞以辽东兵败直接责任人的罪名,被处死并传首九边。

天启六年,宁远前线报捷。袁崇焕以孤城坚炮,完成了一次针对努尔哈赤主力的防守反击,从此脱颖而出。同年,京师还发生了一次匪夷所思的大爆炸,情形怪异,大明朝前所未有。遇到这种事情,只能由皇帝背锅,下罪己诏,自我批评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启七年,才23岁的朱由校,落水受惊,然后喝来路不明的“仙药”,接着就和他老爹一月天子泰昌帝一样一样的,又又挂了。天子驾崩,大明朝又又又要变天啦。

其实朱由校同学,除了是大明的天启皇帝以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十七世纪著名的竹木工艺制作大师。该同志天性好动,不喜欢繁巨的政务工作,而对家具制作工艺十分感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大部分时间都在思考大明木工制品的工艺进步问题,却不了解大明的内外局势已经到了危机重重的时刻。

国家大事,他都交给了知心魏公公代劳,而魏公公显然是辜负了这份信任。天启帝这种童年不幸造成的悲剧性人格,这与儒家标准化的贤明帝王人格相去太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讲个故事,天启中魏忠贤专权,对东林党下手,一时忠良蒙尘。“东林六君子”之一的御史杨涟硬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没想到朱由校同志竟回复:“事事皆朕亲裁,有何专擅?有何疑忌?!”一句话,就把这位当年拥戴自己即位的正直之士打入了万劫不复。

史笔如铁,如此没心没肺的皇帝寒了多少忠臣良将的赤胆忠心? 朱由校被史家定性为昏君、糊涂蛋,编入弄不灵清、昏聩帝王序列那是一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启帝庙号熹宗是崇祯皇帝给他上的。谥法上熹宗的“熹”字本意是“微弱晨光”。指的是皇帝死的过早,只见晨光,还没来得及发挥其光辉,非常惋惜,并非贬义。不过此处是不是崇祯因顾及他哥哥的脸面,为尊者讳了呢?

其实,朱由校同志年轻天真,却也是有帝王雅量的。公元1622年天启二年,有御史上奏说,内外朝一起山呼万岁,看着像唱戏乱糟糟的闹心,好比巫师做祷告一样,太不像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由校一听十分生气,天子威仪岂容亵渎,马上批评这位御史“无人臣礼”,打算让锦衣卫锁拿问罪。

时任内阁首辅叶向高知道这件事后,为御史辩护:“御史迂腐,不足深罪。宰相肚若好撑船,则圣上之肚当天空海阔,无不容纳,岂以一二语言计较言官哉!”朱由校听取了首辅的谏言,最终还是下旨赦免了这位耿直的御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假如,这位御史遇到的是天启帝的老祖宗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或者明成祖永乐帝,那情形会如何演变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毕竟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宰相不多见,何况是唯我独尊的皇帝呢?胸襟宽的凤毛麟角。相比较之下朱由校同学少年心性,居然还能听进别人劝,这已经算是海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不久之后接他班的兄弟崇祯,短短十七年,就连换了五十余个首辅,这已经是不把大臣当人看的节奏了,大明朝树倒猢狲散也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