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是关乎人命的特殊商品,要保证服药的精确性、精准性,最重要的就是说明书。可是,现在的一些药品说明书却让人一头雾水。”1月24日,省政协委员、大众报业集团培训委总监逄春阶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一些药品说明书中大量使用医学术语,过于专业化,有些还是外文,普通患者理解不了,看上半天还是一头雾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逄春阶委员说,这些药品说明书还存着着字号太小的问题,大部分是五号字、六号字,甚至更小,老年病人根本看不清楚。另外,对剂量的描述很不明确,表述通常如下:“用量,起始剂量零点二五克,最大推荐剂量为一点八克”,这就需要换算,一粒药的重量是多少克,假如是零点五克的话,一点八克是多少?是三粒多一点,多多少?还有的说明书上的剂量使用的单位是毫克乃至微克,或者毫升等,普通患者很难准确把握。

在提案《关于药品说明书人性化、科学化设计的建议》中,逄春阶委员呼吁,药品说明书内容除了严谨、规范外,更多的还要考虑人性化。他建议,药品说明书要说明白话,写明白字,是人人都能看懂的明白纸,而不是炫耀医学术语的糊涂纸。各种细化分类说明,能简略的尽量简略。文字编排上合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让患者在读取信息时一目了然。逄春阶委员建议,药品说明书应尽可能加大字号,尤其是慢性病常用药。服用此类药物的患者大多是老年人,很小的字体造成了他们的阅读障碍,进而影响他们的阅读兴趣,只是根据习惯用药。有时甚至会造成识别错误,引发服药事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逄春阶委员还建议,剂量最好不用“克”,要提前根据药品的重量做好换算,用“粒”“片”等来表述。如果是溶液剂,最好配上特定的量杯、勺子等小工具,用“杯”“勺”等来表述,力求使之口语化,便于患者理解和服用。要适当增加外文、盲文以及少数民族地区文字说明,扩大药品通用范围。注意关键信息要加大加粗,重点标示。要注意了解药品销售地区的民俗习惯,精准把握文字、图案、色彩寓意,避免引发民族文化冲突。(山东省总工会融媒体中心 《山东工人报》记者 庞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