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 猫妹

来源| 大猫好规划

在银保监会人身险部下发的一份《关于印发商业健康保险发展问题和建议报告的通知》中,监管再次提到了惠民保险的风险问题。

监管已经不是第一次预警惠民保险了,大概6个多月前,银保监会就曾下发《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业务的通知》,对该类业务进行规范。

监管频发预警的惠民保,到底安不安全,能不能买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先来看看,监管为何会接连预警。

此次监管提及惠民保,主要是针对业务风险。

“近年来城市定制型医疗保险项目在各地快速发展,但该类业务由于不进行核保、统一费率,产品大都为短期险,可能因为参保人逆选择导致项目不可持续,同时部分地方政府部门还设置了业务最低赔付水平要求,保险公司很可能出现亏损,降低后续参与积极性。”

“亏损”,就是惠民保的经营方,保险公司,当下最大的风险。

我们先来看个数据:

就拿惠民保险的鼻祖“深圳重疾补充保险”来说吧,五个年份里,除了一年保费收入与赔付支出打平,一年有盈余外,其余三年,都在亏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还只是统计了保费收入与赔付支出,没有考虑到运营成本。

如果考虑到这块成本,亏得恐怕更多。

虽说保本、微利,是惠民类保险的定位,但这个平衡太过微妙,恐怕很多保险公司短时间内,都难以拿捏。

为什么会赔付那么高?

主要是因为该类保险由于不进行核保、不限制年龄、不限制病史,且统一费率。

这就会造成年老的、有病的投保积极,年轻的不感冒,中年人可买可不买的情况。

就拿北京“京惠保”来说吧,第一期共有140万人投保,其中50岁以上参保人超过65万人,这里头,60岁以上达39万人,客户群是不是很“老”?

上海的“沪惠保”比北京还要再老一点点,580万人投保,其中50岁以上人群占比超过48%。

很多地区都存在这种情况,平均参保年龄得四五十岁。

像浙江“西湖益联保”,参保人群平均年龄46周岁;河北“冀惠保”、天津“津惠保”,参保人群平均年龄均在48周岁以上;甘肃“全城惠民保”和安徽“蚌惠保”,参保人群平均年龄则在46周岁以上。

大家都知道,越老越爱病。

而且很多人,本身就带病投保,几十块钱的保费一交,保障期一开始,就能“稳赚不赔”。

像上海“沪惠保”刚开放理赔,就有一笔赔付,一下子赔出去13.66万元,相当于1187.8人的保费。

而很多癌症患者,因为治疗,也会获得长期、稳定、高额的赔付。

所以,面对老年客群、带病客户,惠民保险想不“亏”,真的挺难的。

而且很多保险公司为了拿业务,还跟当地政府立下“军令状”,赔付率必须达到多少多少以上才行,这也增加了惠民保险的风险。

就像走平衡木。

亏了除了赔钱,如果玩不起了也伤行业口碑啊。所以监管心里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惠民保,从监管和产品运营方的角度看,风险这么大,那么作为投保人,能不能买、要不要买呢?

猫妹觉得,如果你们当地有惠民保险,恰好你家有老人、有病人,这类保险公司“不待见”的客户群,就一定要给他们买一份。

先别管天长地久,只要一年拥有,可能就不亏。

因为惠民保险,普遍保费很低,目前的价格基本就是几十元一年,虽然赔付会限制范围、限制比例,但是对老人、病人来说,只要住一次院,基本就“值回票价”了。

当然,投保之前也要具体产品具体分析,比如没有当地的社保不能投保,有些带病客户,能投保但是既往症不赔付,或者有些疾病患者干脆就不能投保,还是要看清楚限制,以免钱也花了,理赔时被拒绝。

而年轻人、健康人,其实抢投惠民保的意义不大,尤其是有人看到便宜的惠民保,就把自己的百万医疗险给退了的,那可能就是丢了西瓜捡芝麻。

惠民保的风险预警,也提醒我们,这类业务存在不稳定性,一旦保险公司玩不转,可能就会不做,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来缓解赔付压力,比如涨价,比如客户二次开发借助其他产品的销售来“补贴”惠民保的亏损,或者……

前面有人为了相互宝抛弃重疾的“前车之鉴”,或者大家应该更理性一点了。

在监管的频频预警之下,什么人该“抢”惠民保,什么人该“躲”惠民保,这回你知道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