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 | 生物世界

2022年1月21日,韩春雨Nucleic Acids Research 期刊(IF=16.971)发表了题为:A Cas6-based RNA tracking platform functioning in a fluorescence-activation mode 的最新研究论文,署名单位为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研究中心。这距离他当时引起巨大关注和争议的NgAgo研究论文已经过去了快6年时间。

在这篇新论文中,韩春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的基于Cas6的RNA荧光追踪平台,其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情回顾

2016年5月2日,韩春雨(河北科技大学)作为通讯作者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 Nature Biotechnology 杂志发表了题为:DNA-guided genome editing using the 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 Argonaute(使用NgAgo进行DNA引导的基因组编辑)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称NgAgo对真核生物(包括人)具有基因编辑能力。该研究成功很快在世界范围内爆火,韩春雨老师此前籍籍无名,几乎一夜之间成为学术界网红,被赞誉为“在三流学校取得世界一流原创成果,打破国际基因编辑技术垄断”。

该论文通讯作者为韩春雨,第一作者为高峰,浙江大学教授沈啸为共同通讯作者,但在后续修改版本中,沈啸从作者名单中去除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6年8月,河北科技大学成立基因编辑研究中心,计划投入资金逾2亿元。但NgAgo的研究成果引发广泛质疑。

2017年8月3日,韩春雨撤回该论文。2018年8月31日,河北科技大学取消了韩春雨所获得的荣誉称号,终止了韩春雨团队承担的科研项目并收回了科研经费,收回了韩春雨团队所获校科研绩效奖励。

2019年4月4日,预印本bioRxiv刊登了一篇来自美国普渡大学研究人员的研究论文,表明NgAgo通过核酸内切酶活性介导增强大肠杆菌的同源重组。该研究表明NgAgo可以编辑原核生物,但不能编辑真核生物基因组。详情点击:NgAgo可在原核生物上基因编辑

新论文解读

RNA在细胞中的定位与其功能密切相关,因此,开发用于追踪RNA在活细胞中分布的技术极大地推进了RNA生物学的研究。最近,荧光蛋白标记的Cas9和Cas13在活细胞RNA追踪中的创新应用进一步丰富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工具箱。

然而,Cas9和Cas13平台以及广泛使用的MS2-MCP技术未能解决高背景噪声的问题。

Cas6是I-E型CRISPR复合体的核心组件,它通过识别具有Cas6结合位点的茎环RNA实现结合并切割pre-crRNA。pre-crRNA的Cas6结合位点与Cas6结合后可诱导Cas6的构象改变,导致其N端和C端并列。。利用这一特性,韩春雨等人设计了一个基于Cas6的开关平台,用于在体内检测和追踪目标RNA。

将split-Venus片段与来自大肠杆菌的内切核酸酶活性丧失的Cas6(dEcCas6)的N端(Venus-N,VN)和C端(Venus-C,VC)结合,结合的嵌合体VN-dEcCas6-VC与目的RNA结合时才会产生荧光。

由于其荧光互补是由Cas6的变构开关介导的,因此韩春雨团队将其命名为基于Cas6的荧光互补平台(Cas6FC)。

在活细胞中,Cas6FC可以几乎没有背景噪声的检测目标RNA。此外,只要在感兴趣的RNA中标记一个长为29nt的CBS副本,就能够打开Cas6FC荧光,这大大降低了目标RNA构象和定位的潜在改变的可能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的来说,韩春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的基于Cas6的RNA荧光追踪平台,其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值得一提的是,这篇论文的核心内容早在2019年7月份,就在预印本bioRxiv上线了。现在这是经过同行评议后正式发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讯作者:韩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