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我去参加美国SC大会,会场上几乎碰不到大陆去的人”。

谈到这段往事,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德沛百感交集。他口中的“SC大会”就是全称为Supercomputing Conference的全球超算大会,也是整个超算产业界一年一度的盛会。一直以来,这个大会都被视为超算风向标,毫无疑问能够参加这样的盛会对于把握超算发展方向、了解超算顶尖技术都是大有裨益的。但是正如钱院士所说,20多年前的中国超算从业者,很难有这样的机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德沛在ASC18会上致辞

“现在你到这个大会上,随处可见中国人,所以我说中国人在超算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显示度大大提高”。的确,近些年中国超算领域快速发展,尤其是在过去10年间,中国新建了9所国家级超级计算中心,拿到了3次被誉为“超算王冠明珠”的“戈登·贝尔”奖,更是培养了众多超算应用的从业者与爱好者。“规则是人家定的,不是我们定的,我们按照人家的规则来搞,但是发展很快”。在谈及超算发展速度的时候,钱院士很欣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安虹同样对此深有感触。10年前的2012年,安教授带领中科大“鸿雁队”第一次远赴美国盐湖城参加SC12大学生超算竞赛的角逐,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安虹

不过相对于这些成绩,安虹更看重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竞赛的过程本身:“有一次我们参加比赛的时候,非常有幸遇到了戈登·贝尔老先生,跟他一起合影”,谈到这段往事的时候,安虹教授还是难掩激动。“不光把学生带到国际上,还可以跟国际一流专家和国际众多顶尖高校的学生进行交流,开阔了视野”。

同样让学生们感到激动的还有“业界泰斗”、TOP500榜单的发起者、美国工程院院士Jack Dongarra。相对于SC竞赛上的一次偶遇,如今参加ASC超算大赛的“鸿雁队”成员们每年都有机会面对面与Jack Dongarra交流,因为后者已经成为ASC竞赛专家委员会主席。

笔者在ASC19大赛上与Jack Dongarra教授的合影

在非疫情影响的那些年赛事项目中,Jack Dongarra都会跨越太平洋来到决赛圈现场,与每一支参赛队、每一位队员交谈。甚至我也有幸多次参加过对Jack Dongarra的采访,他对于超算行业发展的理解、对于超算人才培养的渴望和对于中国超算发展的肯定,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一度只能在书中见到的人物如今却可以与学生们面对面的交流,这种感受怕是读多少书、看多少论文都比不了,而为广大学子们提供这种面对面交流机会的,正是当今规模最大、影响力最为深远的——ASC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文章最初我们提到的钱德沛院士就是本次大赛的两位发起人之一,而另一位发起人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恩东。

ASC大赛发起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恩东

“推动超算年轻人的培养,正是ASC竞赛发起举办的初心”,王院士介绍说。从2012年的清华园到2022年的中科大,如今的ASC超算竞赛已经走过了10年,也成为了全球规模最大、影响力最为深远的大学生超算比赛。“十年来,ASC竞赛已经吸引了来自全球六大洲高校的,超过1万名年轻人参加比赛,相当部分的同学通过比赛增加了对超算的认识,开阔了视野,在毕业以后投身超算的应用,并已经有所建树,成为新生代的超算力量”。

很难说ASC大赛与超算行业发展究竟是谁推动了谁,但在我看来两者更多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过去10年,中国超算取得了迅猛的增长势头,荣膺了10次TOP500全球桂冠,而中国超算人才培养也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记得2012年大赛参赛队伍还只有27支,进入决赛圈的只有6支;但是到了2021年,全球共有300余支高校代表队报名参加,经过预赛选拔最终有28支队伍晋级总决赛,这超过10倍的参赛队伍差距,不仅仅是ASC大赛的成功,也同样意味着超算影响力的全面覆盖。

徐世真是2012年首届中国大学生超算竞赛(ASC大赛的前身)清华大学参赛队的队长,也是第一批接触超算大赛的大学生。在当年大赛的集体照中,你很容易就能看到位于中间的那个青涩的小伙子。如今10年过去,岁月给他带来了更多成长的痕迹,当年的队长已经成为行业精英,担任瑞莱智慧RealAI首席架构师,但初心不改的他依旧从事着他热爱的超算行业,也致力于通过程序、代码来改变世界。每当谈起当年参赛的经历时,徐世真依然感觉记忆犹新。

第一届ASC大赛集体照(后排左六为徐世真)

“2012年的超算比赛在学生当中,仍属于小众的比赛。经过十年发展,比赛的题目也与时俱进,从传统科学计算应用,逐步迭代到以AI为代表的包括其他领域的一些前沿新应用……所以超算比赛作为超算人才培养中非常重要非常独特,而又非常有效的一种形式,为我们启蒙和输出了大量的超算人才”,作为ASC超算竞赛的“大师兄”,他也同时对本届乃至未来的队员们提出了期望——“强烈建议各位参赛的同学珍惜超算比赛这样锻炼机会,毕竟大集群、大应用、高壁垒这样的学习锻炼机会并不常有”。

其实类似徐世真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曾参与过ASC13、ASC14两届大赛的中山大学队员陈炳祎也深受大赛的熏陶,如今依然从事于超算体系结构相关的工作。2017年,陈炳祎以博士生的身份参与到“非线性地震模拟”项目的团队研究中,该项目最终获得了“戈登·贝尔”奖,这也成为了中国获得的第二个“戈登·贝尔”奖。

2017年“戈登·贝尔”颁奖典礼(左四为陈炳祎)

在谈及ASC大赛对于自身影响时,陈炳祎激动的表示:“ASC代表学生的超算竞赛,戈登·贝尔奖代表研究者的超算竞赛,冥冥之中像是一种机缘巧合。ASC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高性能领域的思维,还带给我眼界和机遇,你可以和来自全世界的队员和老师交流,也可以了解到高性能领域最前沿的科学技术,这种获益是多方面的,一直影响到我后面发表论文还有获得戈登·贝尔奖,以及毕业之后从事体系结构相关的研究和工作”。

其实除了人才培养的深度之外,ASC大赛也同样拓宽了超算人才普及的广度。以往提到大学生竞赛,无论是数学、物理还是超算竞赛,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诸多名校,似乎只有顶尖院校才能参与这样的赛事。但是在过去10年间,ASC超算大赛与超算行业一样,从曾经的阳春白雪变得更加“落地”和“接地气”,也吸引了全球、全国各地、各级高校参与,也让超算的“星星之火”呈现出燎原之势。对此,ASC组委会委员刘军更是深有感触。

作为超算行业的“老兵”,刘军见证了ASC大赛如何一步步从小到大的全过程,而在过去10年的记忆中,让他念念不忘的还是ASC17大赛中潍坊学院获奖的场景。“2017年的时候,来自于山东潍坊的潍坊学院,在总决赛中一举打破了当时计算性能的纪录,这个事件是潍坊学院的校史上面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说起这事儿的时候,刘军的兴奋溢于言表,这也被他视为ASC大赛普及化的重要标志。

ASC17现场成绩公示榜

2017年4月的ASC17总决赛比赛中,第一次闯入总决赛的潍坊学院代表队在HPL项目上,创造了在3000W功耗束缚条件下每秒31.7万亿次的浮点运算速度,一举打破31.15万亿次/秒的国际超算竞赛HPL计算性能世界纪录,获得了单项奖。作为现场的亲历者,我依然记得成绩公布时众多参赛队员们惊讶的表情。或许在许多人看来,HPL项目冠军可能会归属于某一支强队,但没想到潍坊学院代表队这支来自普通本科高校的队伍顶住了压力,成为脱颖而出的“黑马”,此事更成为了ASC大赛史上的一段佳话。

中国有句老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超算这个领域,ASC大赛在过去的十年间已经为行业选拔和培养出了众多优秀的人才,在看似轻松的竞赛背后,却有队员和教练等众多人员的辛勤付出。“尽管参加比赛的学生只有5位同学,但是在这5位同学的背后,我们可能动用了几十位的专家老师甚至学校领导,都在背后在支持他们”,在谈及竞赛保障的时候,安虹老师如是说。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科技主体力量,培养大学生使用超算的意识和实用技能,对于产业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而ASC超算大赛所实现的,就是从系统层面强化超算人才培养,在竞赛之外,每年ASC大赛期间组织的超算研讨会、ASC组委会出版的《超算竞赛的导引》等专著,都为超算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途径与思考,也推动了超算应用的深度和广度。

正如钱德沛在谈及ASC大赛时所说的:“超算人才是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ASC超算竞赛开展这十年,不仅是我国超算事业发展的黄金十年,也是我国超算人才培养取得长足进展的十年”。毫无疑问,过去的十年,ASC大赛用行动证明了自身的价值,也推动了中国超算的快速发展,甚至钱院士用了“超乎预期”作为总结;同时他也希望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超算人才乃至全球人才加入其中,“不光是造福中国,造福全人类”。

ASC超算大赛,期待下一个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