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32年春节前夕,李世民做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李世民听闻有关大臣报告说,本年度死刑犯比去年同比增长了几倍,达到了390多人,心里很不舒服。自从玄武门兵变上台后,李世民为了挽回兵变带来的形象损失,十分卖力地推行仁政。五六年来,收到很好的效果,不料今年在死刑犯上似有回潮迹象,这不是在他脸上抺黑吗?李世民略一沉思,想到了一个新的仁政妙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世民)

李世民当即下令,释放这390名犯人,让他们回家过年,待次年秋收后再回来伏法。就这样,390名犯人被释放回家了。对于李世民这一做法,当时很多大臣手里都捏着一把汗。诚然,释放犯人回家过年,的确是体现了仁,但如果390名犯人过完年不回来,或者回来的人寥寥无几呢?那不等于打自己的脸!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到了次年秋收后。那390个犯人呢,与人们想象的不一样,他们居然陆陆续续地、全部都回来了,一个不剩。李世民见到犯人全部到位,非常高兴,又下了一道命令,免除了他们的罪名,释放了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便是李世民“死囚四百来归狱”的故事,读来给人一种奇怪的感觉。一奇:这些死囚犯,为什么思想这么好,明明放他们回家过年,就可以趁机逃跑的,他们为什么不逃跑呢?想一想唐朝那个时候,交通与通讯手段都很落后,大量的未经开发的处女地,大量的原始森林,逃到哪儿政府都不容易找到。何必回到牢里去挨那一刀呢?二奇:李世民的人格魅力为什么那么大,仅仅施了点小恩惠,放他们回家过了个年,他们就感动得稀里哗啦,过完年就回狱等候处斩了。

然而,正是这两大奇怪感觉,体现了李世民以仁政教化天下的效果,当时的老百姓都会理解为李世民“仁义天下无敌”,连盗贼、囚犯都被感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理性地思考这个问题,还是觉得事有蹊跷,应该有很多背后的故事。李世民那么聪明的人,不可能想不到囚犯们去而不归的后果,为了保证这个后果不发生,他一定会有手段。这个手段最大的可能就是一开始就向囚犯们许诺:去而复回,其罪全免。作为一个皇帝,免除390人的罪过太容易了,他做得到,囚犯们也相信他说的话,当然就高高兴兴地回,也高高兴兴地归了。如此,便成就了李世民“仁义君主”的好名声,此后很长时间,人们都将此事做正面理解。

大约四百年后,李世民释放囚徒的事情被北宋大学问家欧阳修看到了,欧阳修是个正直的士大夫,当即表示了对这件事情的怀疑,第一个跑出来打李世民的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阳修专门写了一篇文章《纵囚论》,阐明了他的观点:

1、 违反人的本性不真实。因为主动回来伏法这样的事情,就是君子都难以做到,保况像死囚犯这样的小人!二、违反法度不公正。想一想,这个囚犯之所以成为死囚犯,都是因为犯下了不可饶恕的大罪,如今一放了之,对于那些被他们谋害的受害者及其家属,是多么的不公平、不公正啊!欧阳修指出李世民这件事的实质是沽名钓誉,是一种典型的假仁假义。

其实李世民即位以来,是做了许多好事的,比如他曾释放几千宫女,让她们出宫自谋出路,自由嫁人。又比如他曾大规模地降低李氏家族很多王、侯的爵位和待遇。他还一再强调百官,不准大兴土木,不准铺张浪费……但即使如李世民这样的明君,也时不时要作怪,在“仁政”上作秀,搞形式主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阳修)

而说到形式主义和作秀,封建皇帝中喜欢这么做的就多了,都是当着百姓一套,背着百姓一套,看似对百姓极好,其实对百姓极坏。所以作为百姓,不仅要听其言,观其行,还要理性思考其动机,才不至于受了蒙蔽还说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