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想象,一座仅有987.5平方千米左右的县级城市,却诞生了55家上市公司,这对于其他城市来说,无疑是一种羡慕。
这就是无锡市管辖的江阴市,作为一个县级市,江阴可谓是鼎鼎有名,曾经就有人调侃,在上大学时,进行自我介绍的时候说自己来自江苏省江阴市,但被旁边的同学打断说,不是无锡市?但那位固执的同学依旧坚称,自己来自“江苏省江阴市”。
虽然是一句调侃的话,但不难看出江阴本地人对于这个城市的推崇和自豪,没办法,这个城市实在太能赚钱了。
根据2020年的江阴生产总值来看,就已经达到了4113亿元左右,或许大家对于这个概念不太理解,要知道2021年最新全国各省GDP排行榜中,海南省全部GDP加起来达到6475亿元,而江阴一个县级市就有4113亿,可见人家的底气到底有多足。
而更为让人羡慕的是,江阴不仅钱多,连上市公司也是扎堆在此,如今江阴市的上市公司无论是海外上市还是国内上市,总共加起来有55家,可以说无锡市的上市公司,一大半都在江阴。以前还有传言要将江阴单独列为地级市,行政地位和无锡对等,但奈何无锡死活不同意,要抓着这条“大腿”不放。
同时江阴有着“中国制造业第一县级市”、“工业强县”的称号,因为在55家上市公司中,几乎大部分都是分布在高端制造业中,尤其是分布在物联网、集成电路、高端装备、汽车零部件、特等钢以及高端纺织领域,树立了自己独有的标签。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在进行转型“智能化”、“高端制造业”等领域中,江阴被多次作为试点单位,其地位由此可见。
当然了也有人问,为何江阴会有如此多的上市公司呢?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说的道理,但在很多江阴本地人看来,他们都倾向一种说法,那就是“一股子冲劲”,遇到机遇和商机时,不管风险大小,先去干再说,做出来了就成功了,没做出来权当积累经验,然后去上班,找到机会又去创业。
或许这种“折腾劲”让江阴的乡镇企业尤其突出,再加上很多人富起来后带着家族一起或者整个村庄合资干,于是乎做大做强。特别是江阴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几乎是家族式发展,一个企业做出来后,将订单给自己的亲人,然后扶持亲人的企业做大,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竞争和供应链保证。
“苏大强”的强大在于下面有着一批能打能干的猛将,自古以来,江南地区繁华千里,或许这就是一种传承。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