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规模庞大的“城市化”运动,大量城市被扩建、河北的“三年大变样”;津京冀一体化、撤县设区运动…,大批农村人口被“赶往”城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张:教育、住房、就医、交通、生存生活成本不堪重负。笔者就城市化运动谈三个释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城市化运动造成一轮新的“圈地运动”:农村和城市承载的功能是不同的,我国是一个领土占世界第三的大国,但并不是耕地占有率最高的国家甚至不如印度,因为我国西部有几百万平方公里的荒丘、沙漠都不能种农作物,有效耕地占有率很低,而大规模的城市化运动必然是城市扩张占有农村土地,虽然《土地管理法》有明确规定:能够占劣地的不占耕地;能够占“四荒”(荒山、荒滩、荒涂等)地的不占好地,如果是国家立项的“铁公鸡”(铁路、公路、机场)项目要严格申报审批程序。尽管如此在城市化扩张运动中,大批农村的国家设红线耕地被占,一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被迫“赶到”城市,还引发大量失地农民进京访和越级上访。同时新一轮的城市化运动引发诸多生活矛盾,包括城市容量、进程人员安排、土地红线的保护、农村劳动力不足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农村是要“附着”在土地上的,也就是说必须有足够的劳动力确保我国的粮食产量,但由于城市扩张加剧,大批农村劳动力背井离乡到城市打工,造成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甚至形成大批留守老人、妇女和孩子。
三城市化运动当止:城市化运动要因地制宜、因区域制宜,并充分考虑该地区产业结构的布局、对周边城市、乡村的带动,同时加强农村尤其是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新农村建设以及农村的通路、通电、宽带和金融、二产三产建设,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取代城市扩张不是很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