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孩子的2岁是“可怕的2岁”,这个阶段的孩子任性不懂事,执拗有脾气,破坏力极强。但同样家有2岁娃的竹妈,从和娃相处的点点滴滴中总结和思考,发现2岁孩子其实并不可怕,只是家长实在太不懂他们,才导致他们不得不抓狂、撒泼、使性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的切身经历

我们家竹也宝贝,是典型的警惕型孩子。她总是很认真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包括环境、人物、物品等等,做事也是特别认真,总是按步骤一步一步地完成,比如给马桶冲水,一定要先盖马桶盖,仔细盖好了,再去按冲水按钮,等水冲完又掀起马桶盖,全部动作完成才会离开。但也正是她如此具有观察力,并且特别细心和认真,所以每次我们带她出门,不管是走了不同的路线还是去了陌生的地方,她都会惊慌失措,大哭大闹,崩溃不已。每次看着比她还小的小朋友都很乖巧地自己在玩,自家神兽却怎么哄都不行,我和竹爸都是“表面镇定,内心崩溃”,内心的os都是:为啥我们家娃不能跟别人一样呢?为啥我们家娃这么不省心呢?

如此崩溃了很多次,我们尝试了很多方法都不行,我就寻思着不能再自己“误打误撞”了,于是我决定向权威求助。我用了两个方法,一是下载了唯一获得腾讯战略投资的母婴垂直互联网平台——妈妈网孕育app,学习权威专家分享的育儿干货,汲取有经验的宝爸宝妈们的育儿经。不得不说,妈妈网孕育app还是相当靠谱的,它会自动根据你家宝贝的年龄阶段,提供有针对性的育儿要点和育儿工具库,帮助你更便利地学习各种知识。二是根据妈妈网孕育app的推荐,学习了美国作家路易斯·埃姆斯和弗兰西斯·伊尔克的著作——《你的2岁孩子》,这本书是育儿专家张思莱医生倾情推荐,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读者视角,详细阐述了如何帮助孩子顺利渡过2岁这一“人生第一个叛逆期”的秘诀,十分具有指导意义。

逐字逐句阅读完这本书,竹妈有种大彻大悟的感觉,原来孩子的怕也是家长的一种失责,因为我们没有真正地懂孩子,帮助自我意识已经觉醒的宝贝如何去适应环境,孩子才会手足无措,表现为小恶魔的模样。运用这本书教给我们如何跟2岁孩子沟通的方法,成效非常显著,孩子在陌生的环境,比如参加活动的场所、不常回去的老家,都不再表现出非常惊恐的模样,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表扬。今天,竹妈也把这富有成效的学习成果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在评论区多留言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两岁孩子相处的十个技巧

技巧一、尊重孩子的选择

两岁孩子,自我意识已经开始萌芽,会渐渐有自己的独立想法和自主选择。家长这时候,不能再一味地觉得孩子还小,很强势地替孩子做决定或者命令孩子做事情。比如出门前要让宝贝穿鞋,你不妨试着征询孩子的意见:“我们要准备出门了,应该穿哪双鞋子更合适呢?”并且当孩子做出选择后,尊重孩子的选择而不是粗暴地否定,然后再替孩子拿另一双鞋子。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能自己做主,这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十分有帮助,并且孩子也会享受到平等的快乐,更愿意和家长相处,把家长当作自己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

技巧二、允许孩子有寄托物

在之前的文章里,竹妈曾跟大家分享过,2岁的竹也小朋友很爱“拿刀弄叉”,怎么劝都要牢牢抓在手里,这其实是孩子寻求安全感的一种方式。两岁孩子很容易把身边的一些东西当作安全感来源的寄托物,比如一只可爱的洋娃娃,或者像竹也一样是一把汤勺或叉子。虽然这样的行为有些奇怪,但家长还是要试着去接纳这件事。因为,伴随孩子的寄托物会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是对孩子很大的鼓励,让他们敢于接受陌生的事物,敢于接受不一样的人和物。

技巧三、不给孩子讨价还价的机会

聪明的2岁孩子,已经懂得观察家长的行为举止,并且会记住家长的一言一行。有些时候,家长可能会经不起孩子的哭和闹,选择暂时妥协,想着以后再来处理。但孩子是不会给你这个机会的,当他捕捉到自己的“哭一哭,闹一闹”就能达到目的, 他就会一直用这个招数,屡试不爽,甚至变本加厉,而家长只能很被动很无奈地一次次妥协。聪明的家长,一开始就不应给孩子讨价还价的机会,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

技巧四、巧妙转移孩子注意力

孩子不讲理的时候,家长的苦口婆心他一句都听不下去,甚至你越说他越烦躁,哭闹撒泼得更加厉害。这时候,最好的方法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孩子在商店非要买一个玩具而大哭大闹时,你不用苦口婆心地劝他,试着惊喜地跟孩子分享:“快看宝贝,那边有只蜘蛛在荡秋千呢。”反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可能会忘了想买玩具这件事,注意力瞬间就被你吸引了。

技巧五、和孩子立规矩

两岁的孩子,已经到了“立规矩”的年纪。你要明确地告诉孩子,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先做,什么事后做。比如,饭前不能吃零食,你要告诉孩子零食可以吃,但应该是作为饭后的点心,并且孩子哭闹也要坚持原则。如此反复几次,孩子就会渐渐有了“饭前不能吃零食”这个概念。

技巧六、让音乐无处不在

音乐是十分具有磨砺的,不仅能让我们心情愉悦,而是也更能“说服”孩子。比如想让孩子收拾玩具时,妈妈哼着小曲招呼孩子“让我们一起收玩具”,比生硬的下指令“宝贝去把玩具放在收纳箱里”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别怀疑,当孩子不听说的时候试试这个方法,你一定会感受到音乐的神奇力量。

技巧七、告诉孩子事情的安排和过程

两岁的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很有限,他恐惧的原因一般也很简单,对未知的惶恐。所以呢,如果家长能够事先告诉孩子我们即将要做的事,并且鼓励孩子如何按部就班地做好,那孩子就不会再害怕了。这一点竹妈深有体会,我们之前每次带竹也回老家都是一顿闹腾,但自从我们告诉她“我们等等要回老家,会看见很多人,你不用害怕,用飞吻跟他们打个招呼就可以了。”之后,孩子虽然不会回应,但她却听懂了,不会再一进门就大吵大闹,而是很安静地坐下,该吃吃,该喝喝,玩得不亦乐乎。

技巧八、懂得带孩子逃离现场

当孩子不高兴了,比如很不喜欢参加今天的积木课活动,家长努力了好一会儿都无济于事后,家长应学会放弃的智慧,带孩子离开她不喜欢的这个“是非之地”。我们没有必要强迫孩子,这样只会让孩子钻牛角尖,越闹越凶。试着尊重孩子,通过带孩子离开的方式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反而可以很快让孩子安静下来,无休止的哭闹可以也转变为开心的一笑。

技巧九、不跟孩子“死磕”到底

两岁的孩子,性格相当倔强,比如我们竹也,不穿黑色的鞋子就是坚决不穿,不喜欢吃虾就是不吃,一开始我们没用对方法,总是和他较劲,不喜欢穿黑色鞋就趁她不注意套上去,不喜欢吃虾就把虾藏在饭里喂她,结果孩子更加生气,态度更坚决,而我大人最后只能缴械投降,把黑色鞋子退货了,不再给她喂虾。事实上,如果我们能按照书本教授的方法,用其他方法转移注意力,比如跟他说说话、唱唱歌,可能孩子也就慢慢接受了。

技巧十、接受孩子追求一致

两岁的孩子倾向于“重复”和“一致”,他可能会重复同一个动作乐此不疲,比如把积木装在瓶子里再倒出来,反反复复;也可能会要求“一致”,比如玩具要放在同一个地方,椅子一定要叠起来等等。这其实是因为,孩子有很多事情还没法自己做主,但他们的内心又渴望独立,就希望通过“重复性”和“一致性”来让事情按照自己的想法实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在最后

不得不说,如上十个技巧绝对是和两岁孩子相处的秘密武器,对孩子培养一生的自我意识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更能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竹妈自己也是在走了一些弯路之后,运用这十个技巧,让亲子教育重新回到了正确的轨道,希望也能对您有帮助!

参考文献:[美]路易斯·埃姆斯, [美]弗兰西斯·伊尔克《你的2岁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