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至今,平均气温13℃到20℃的中山身处暖冬。而在坦洲,半个月来的天气总是多云与小雨居多,即使是有阳光的日子,也带有一种似有若无的灰蒙质感,宛若缥缈的梦境。

像是做了一场十几天的梦,6岁半的女孩落落(化名)在1月27日这天和爸妈一起启程回家了。误入坦洲的十几天里,除了爸妈,落落还见到了同样住在临时庇护场所里的20多名陌生人——面对他们,落落有些害羞。

“只进不出”的交通管制情境下,在坦洲的人们或主动或被迫地与陌生人建立更多的联系。

在流行病学调查组,陈雪琴透过表格了解成百上千名密接、次密接者;在疫情防控爱心帮扶服务热线组,陈健兰认真倾听电话那头或焦急或不安的来电者;在坦洲人民医院,龙新枝面对数量剧增的孕产妇,迎接了超过60个新生命;通过微信,李胜冰、林少仁夫妇为300多户封控区住户送去了新鲜蔬菜。

1月27日,中山通报坦洲镇第11轮核酸筛查完成采样421221人次。42万人14天来的故事,我们无法全部获知。只能从遇到的人和听到的故事中,窥见一些真实的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流行病学调查队在坦洲。 通讯员 吴建伟 供图

坦洲人民医院的半个月

13日中午,刘丽波发现自己回不了家了。

作为坦洲人民医院产科医生,13日凌晨,在接生完一个孩子后,刘丽波回家小憩。不到两个小时,医院又打来电话:有孕妇疑似大出血。

作为高龄资医生,刘丽波像每一次被电话吵醒一样,在凌晨3时左右离开了家。上午8时,顺利实施引产后,走出病房的刘丽波,得知锦绣国际花城小区一期、二期已经被封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忙碌中的刘丽波(左)和同事。 南方+ 卢子衡 拍摄

告诉她这一消息的是产科主任龙新枝。这一天,由于部分人员被封控、部分力量被抽调支援核酸检测,坦洲人民医院产科仅余9名医生和10名护士。龙新枝心知,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要“顶硬上”的状态。

还没来得及给家里打电话,刘丽波又进入了一台手术。“临近中午,我就确定我回不去了。”封控区内外,刘丽波和丈夫分别做了一件事:她买了足够他和婆婆一周吃的青菜和肉,他收拾了她在外面住需要的衣服和被袄。

完成了封控区内外的物资交接后,刘丽波大部分时间都睡在了坦洲人民医院的办公室里。这不是一个封控区居民的无奈,而是一名医护人员的选择。

疲惫、黑眼圈和眼睛里的红血丝都是常态。交通管制的14天时间里,坦洲人民医院接收的孕产妇数量激增。最多时,产科病房内约有48名孕产妇。这是坦洲人民医院产科医生们难忘的半个月:超60名新生儿在产科出生,有4名新生儿来自封控区域。

1月17日深夜,龙新枝完成了当天的第四台手术,坦洲封控区内的首个宝宝顺利出生。6斤4两,是她在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个数字。

每天拨出的数千个电话

在繁复的现象里抵达本质,对流行病学调查领域来说是一项极其重要的能力。

1月16日,坦洲疫情情况尚未完全明朗之时,我们来到现场流调中心时,看到了新购入的40个138G的储存设备——海量的流调信息,要求流调队要有足够强大的信息筛选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雪琴和王淑玉。 南方+ 廖瀚 拍摄

在坦洲的日子里,待在一线的媒体都很喜欢采访陈雪琴——尽管她常常忙到脚不点地,镜头里的黑眼圈和沙哑的声音都在告诉观众“她可能很累”。但作为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管理部主任,在专业领域里,陈雪琴的采访极少有废话,事后剪辑非常省事省心。她总能用清晰明练的语言帮助我们快速抵达事实。

在现场流调中心,我们也见到了不同风格的流调人员——第7流调组组长王淑玉因为长时间不间断地通话,声音沙哑到几乎讲不出话来,但无论是面对电话还是媒体,她都同样温柔有耐心:“你能够想起来你去过那里吗?”“能不能再想一想呢?”“可能讲得不是很好,有什么问题可以微信再问我。”

在密接、次密接管控压力较大的那些天里,流调中心每天都要拨出去数千个电话。

嘈杂的环境里,每一个问题都像在叩击被访问者的灵魂——你是谁?你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

耐心的倾听者

与流调队的队员们相反,陈健兰是接电话的那个人。

坐在坦洲镇人民政府总值班室里,守着坦洲镇疫情防控爱心帮扶服务热线,陈健兰一天要接到数百个电话,致电者多数都有强烈或急切的诉求,有时情绪并不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健兰。 南方+ 廖瀚 拍摄

作为坦洲镇妇联主席,陈健兰是一个共情能力很强的倾听者,也是一个耐心的沟通者。她会因为父母与子女被迫分隔而落泪,也会因为求助者的需求无法满足而着急。

在她的协调沟通下,相当一部分求助者的需求得到了回应,她为此感到欣慰和满意。

1月18日,我们在坦洲镇政府简短地采访了陈健兰,听她用疲惫的声音讲述了一些琐碎但真实的故事。

采访结束后,陈健兰向我们道谢,表示她要去休息一会儿。她转身离开的背影告诉我们,她沾到床的下一秒钟就会沉沉睡去。

特别的志愿者

陈梓莹有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感。她用非常简短的话回答记者抛出的每一个啰唆的问题。

不到20岁的她既是退伍军人,又是大一学生。坦洲交通管制以来,作为响应号召的坦洲大学生志愿者,陈梓莹的工作地点包括龙光海悦城、铁炉山体育公园、中澳新城、隽园、十四村。

不仅如此,陈梓莹一家四口都是抗疫一线人员。“我妈妈和我弟在十四村当志愿者。爸爸本来就在政府部门,这就是他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梓莹(右一)和家人们。 受访者供图

付远华有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活力与热情。他是坦洲这一批大学生志愿者中最特别的一个——实际上是一位在校大学生的父亲。“短信可能是发给我儿子的,但是发到了我的手机上。”付远华说。出于一种责任感,付远华和妻子像是“顶替”了儿子,成为这批大学生志愿者中最年长的那一个。

在坦洲,14天时间里,通过短信应征等方式,有近500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他们是非常重要的补充力量。”坦洲镇党委书记张义强说。

一对夫妻

李胜冰耿直,林少仁爽朗。1月22日上午8时,我们来到夫妻俩经营的农家乐时,约1800斤的新鲜蔬菜摆在门口,前一夜忙到凌晨3点的他们刚刚起床。

他们对接受媒体采访毫无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胜冰与林少仁。 南方+ 曾艳春 拍摄

“这个问题你问我老婆吧。”李胜冰说。“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啊。”林少仁挠头。只言片语中,我们渐渐了解事情脉络——大约从1月17日开始,夫妻俩开始为封控区内的用户打包送去新鲜蔬菜。

“最开始是一些熟悉的住户问我们,能不能送一些新鲜蔬菜给他们。”林少仁说,“我们是经营餐饮的,并不卖菜。但我们想,他们出不来,能帮一点就帮一点,就送了一些出去。”

林少仁最开始没有想到这件事会做成一个“大工程”。一周时间里,微信好友申请轰炸、请求信息爆满,一周时间里,夫妻俩分拣打包了约7000斤蔬菜,送到了超300户人家的手中。

无论从体力上,还是经济上,这件越做越大的事对夫妻俩来说都是不小的负担。一年多前,夫妻俩从湛江来到中山,在锦绣国际花城小区的斜对面经营起农家汇鱼庄,疫情以来经营一直不太顺利。坦洲交通管制以来,鱼庄暂停营业,没有入账,夫妻俩心里焦急忧虑。

无心插柳柳成荫。当天关于夫妻俩的报道出街以后,封控区的很多居民才知道,这些天来送到小区的每袋满满当当5斤的新鲜蔬菜,是夫妻俩自掏腰包向菜农购买的。“这是我吃到过的最好吃的蔬菜。”评论区留言的封控区居民如是说。

或许解封之后,夫妻俩要预备更多的食材迎接小区居民的光顾。

庇护场所里的安定

黎勇则是在上了一天的工后,才发现自己回不去的。

1月13日上午,作为装修工人的黎勇开车到坦洲上工。临近春节,黎勇上一天工能有三四百块钱的收入,他盘算年前在干十几天,就可以收拾东西回老家湖北,去看看老婆和家里的两个儿子。

但这一天,坦洲实行交通管控,黎勇发现自己出不去了。家住石岐的他开着车行驶在坦洲街道上,感到很迷茫。短暂思考后,黎勇决定一边继续开工,一边寻找住所。每天,黎勇会排队去测一次核酸。

条件很一般的旅馆,一天要七八十块,黎勇觉得“肉疼”。但洗澡还是要的,黎勇开始一天睡车上,一天睡旅馆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临时庇护场所里的黎勇。 南方+ 廖瀚 拍摄

几天之后,活干完了,黎勇开始迫切地想出去。

在做了7天的核酸之后,他来到坦洲镇公共服务办公室寻求帮助,了解到坦洲的交通管控仍未放松。但他在这里得到了另一个好消息:坦洲镇政府可以为滞留的人们提供临时庇护场所,有充足的物资供应。

想到在外面漂泊的不安稳和花销,黎勇接受了工作人员的建议,来到了联一小学。在这里,三间临时开放教室堆满了相关部门准备和企业、机构捐赠的物资,热水壶、毛巾、洗漱用品、方便面、零食和水果都有。

在庇护场所开放当天,坦洲镇公共服务办临时在洗手间安装了两个热水器,供入住人员使用。

黎勇感受到了一种多日未有的安定感。“有地方住的感觉挺好的。”黎勇说。他每天看新闻,知道中山疫情稳定,他没有退掉早就买好的回湖北的车票。

落落和爸爸妈妈

联一小学操场上的落叶、农场里新鲜的草莓和住在教室里的陌生人。这是刚上小学一年级的落落对这次坦洲之旅的部分印象。

1月15日,经由珠海想回到小榄东升的落落一家,“不慎”误入坦洲,滞留在这里。

“当天晚上已经10点多了,就准备在车上睡觉,看看第二天能不能出去。”落落妈妈说。但落落觉得不舒服,夫妻俩还是去找了宾馆,住了下来。

这一住就是好几天。“消费太大,各方面又都不方便。”夫妻俩找到办理临时通行证的地方了解情况。在工作人员建议下,他们也住进了联一小学。

1月22日下午3点,在联一小学见到落落一家时,他们刚刚从睡梦中醒来。落落不愿意和陌生人打招呼,但在妈妈的示意下,她洗了一些草莓,递给了前去采访的记者们。

“草莓是我们昨天在农场里摘的。”落落妈妈说。发现坦洲的社会生活一切如常后,爸爸妈妈偶尔也带着落落出去玩耍。虽然不能回家,但也不用担心缺衣少食的问题。闲着没事的时候,爸爸妈妈会带着落落把操场上的落叶扫一扫。

返程

1月27日,坦洲镇国际花城一期41栋中风险降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滞留坦洲的人们开始返程。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锦绣国际花城一期、二期封控解除,居民欢欣喜悦,刘丽波也可以安心回家。

从坦洲通往中山镇街的交通管控解除,落落一家顺利回到小榄。“昨天早早收拾东西,中午十二点就到了。”落落爸爸说。回到家的陈雪琴也发了一条朋友圈:回到家,有娃、有猫、有花,安宁的生活不能更美好。

行程卡“摘星”,在回到石岐收拾好东西后,黎勇可以毫无顾虑地返回湖北老家。即使是在疫情形势仍不明朗的时候,他也从来没有想过退掉返乡的车票。

付远华回到了珠海继续上班,一天做一次核酸,公司报销。儿子也终于放假回到坦洲,付远华坦言“心情大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月27日,离开坦洲的车流。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正常的生活秩序在回归,但感受过雨的人并不仅仅只是被淋湿。

时间回到1月15日,在坦洲人民医院,接受我们采访时,离家数日的刘丽波没有忍住眼泪,但她认为这段经历是有价值的。“对儿子来说,这也是一个言传身教。”

“总有些事是我们该做的,有些责任是不可推卸的。”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廖瀚 曾艳春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廖瀚 曾艳春 卢子衡

【作者】 廖瀚;叶志文;曾艳春;卢子衡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