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内容参考自公众号“DeepTech深科技”,来源于生辉 ,作者赵欣。

这些年,无论是《西部世界》和《开发者》一类的美剧,还是《黑客帝国》、《源代码》之类的电影,都已清晰呈现出不同形态下,将人脑与机器相连,实现意识延续或重生的可能。

存在即科学,创作这一类超脱现实的生命构成法则需要脑洞,但也同样警示着我们,比失去生命更可怕的是什么——神识的崩塌。

看似超前,但“脑机接口”的概念其实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被提出,科学家于上世纪末成功发明出植入级别的接口——犹他阵列电极(犹他阵列电极在2005年获得FDA批准用于植入人体大脑,调控人体受损神经)。

脑后方的插头连接虚拟与现实世界(图/《黑客帝国》)

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脑机接口及其相关产业吸引各大科技巨头纷纷入局。

2016年,硅谷钢铁侠,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成立Neuralink脑机接口公司。

2017年,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提出了研究脑机接口的“脸书脑计划”。

早期的脑机接口并无产品参照,多以临床角度进行开发工程,应用对象为行动障碍、丧失行动能力的残障群体。将硬件与大脑相连,恢复功能缺失区域的识别信号、传导分析等大脑功能。

与此同时,合作的生物计算机实验室、医疗科学研究院等机构也在治疗过程中搜集分析数据信息,从而积累更多研发经验。

中国科学家主导脑机接口项目成功落地

获得近亿元融资

2022年1月11日,中国研究脑机接口公司——NeuroXess(脑虎科技)宣布完成天使轮、Pre-A 轮总额高达9700万元的融资。据悉,本次融资由红杉中国种子基金和盛大集团领投,涌铧资本、联新资本、脑智创联跟投完成。

NeuroXess表示,多年来,埃隆·马斯克的Neuralink一直是这一行业的标杆,其注重应用端的多样性发展,同时对植入材料的选择、与硬件的兼容性和传输速率等细节方面不断进行修补完善。

不难发现,NeuroXess以自研材料直接对标Neuralink的科技帝国,通过效仿+优化的方式实现技术和产品的市场化运营。

两家企业的发展对比(图/36氪)

相对而言,NeuroXess更加注重提高适用于不同产品的植入材料的综合属性,从根源上优化材料,提高信息传导速率与生物安全性。两家公司一个重面,一个重点,但均是相同目的——实现以脑机接口开发更广阔的的场景应用。

区别于犹他阵列电极的硬性插入式接口,NeuroXess的核心技术采用柔性脑机接口系统,对颅内脆弱的脑组织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据悉,当前NeuroXess的柔性脑机接口系统已经获得国内临床审批,正处于征召志愿者阶段,主要针对渐冻症和高位截瘫群体。与此同时,对应的操作系统已完成基础开发,预计将于2022年一季度进行临床试验。

目前,犹他阵列电极是临床上唯一批准使用的“侵入式微电极阵列系统”。但这类“脑机接口”的植入过程会形成巨大创面(开颅),增加感染与并发症风险,与人体相容性差且有效工作时间短。在日常生活中,插入的硬质材料让大脑与颅骨间产生物理运动,形成切割和磨损后的瘢痕,降低电极的有效工作面积。

兼容天然安全与高效传导能力

以蚕丝蛋白制备柔性传导电极材料

解决脑机接口最大应用难题

蚕丝蛋白为主开发柔性脑机接口系统,其主旨是通过最小限度的脑组织损耗开发出最大程度地脑利用上限,蚕丝蛋白材料的处理机制与犹他阵列电极相似,但在安全性、工作稳定性和持久性上则存在天然、高效的优势。

蚕丝蛋白具有抗菌、抗炎性,天然可降解(可控降解)等属性,可植入人体,是一种力学强度极高的生物高分子结构蛋白。以其制备出的电极甚至比化工合成材料拥有更好的力学强度。当前,以蚕丝蛋白开发的柔性脑机接口系统已完成鼠、兔、猴等多项动物实验

而在这一“脑机接口”的连接操作中,NeuroXess植入创口的直径仅有0.45mm,与体检抽血的针眼大小几乎一样。而未来更有望将创口缩小至0.18-0.25mm。

与此同时,除人工操作外,基于这一系统开发的半自动机器人硬件也已经开始在动物实验中使用,而未来基于人体操作的实验,则将由临床神经外科医生来主导进行。

贴近一线临床需求

开发运动损伤、语言功能障碍和丧失感官领域

脑机接口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非侵入式→半侵入式→侵入式。

从最初的基础诊断到后期的介入治疗,当下的脑机接口不但可以“及时止损”,更可以实现“预知判断”,在“治未病”产业中拥有巨大潜力。

NeuroXess以蚕丝蛋白为核心材料,集中开发运动损伤、语言功能障碍、丧失感官三大类残障人群所需产品。尤其是渐冻症患者与高位截瘫群体。

NeuroXess表示,如实验结果可观,NeuroXess或将成为全球首个实现柔性脑机接口系统人体应用的公司。但这一切还需要大量的临床测试、实验数据来支撑。

当下,以蚕丝蛋白开发脑机接口是一项具有临床应用潜力的材料学工程。国内已有许多和NeuroXess从事相同工作的企业,相比多元复杂的应用,他们更愿意做好最基础的工作,不断提升硬件的安全性,完成数据高效传导与分析的系统开发工程。最终实现以临床标准开发未来可家用的佩戴式脑机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