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月22日发生在上海轨道交通15号线祁安路站上,一位妇人被屏蔽门夹住无法脱身,无人驾驶的列车开动后发生惨剧,夺走了妇人的性命。这篇新闻报道下面最多的质疑就是,“好端端的为什么整无人驾驶,多么危险”?

乍一看好像是因为无人驾驶惹的事故,实际上你只要稍微看一下现场的事故视频(电视台新闻里也放过,打了码),就知道这事故罪魁祸首不但不是无人驾驶,而更说明了无人驾驶或者说自动化的技术的可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视频中,妇人被屏蔽门卡住,并不是一瞬间列车就开动的,而前后过程至少持续在1分钟以上,妇人被卡住的时候,站务员很快就上前去帮助她,但是尝试无果,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站务员对列车屏蔽门进行了操作,而也正是因为这个不符合流程的操作,导致了最终列车判断屏蔽门没有故障,启动后导致惨剧发生……

关于事件我私底下问过了地铁内部的工作人员,他表示正确的流程应该是发生这种紧急情况的时候,第一时间站务员就应该按下紧急制动按钮,让列车不会自行开动,再去处理屏蔽门的问题,但视频中这个顺序是反的,站务员先操作了屏蔽门,车开动了,再按了紧急制动按钮……这明显就是一个错误的操作流程,是责任事故啊。地铁员工告诉我,通常发生类似的情况,自动驾驶的列车是不会在屏蔽门出现故障的前提下自行启动的,所以就和视频中显示的一样,老妇被车门卡住很长时间,列车也没有移动……

但是报道一出,质疑无人驾驶列车的安全性的声音一浪大过一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稍微去了解一下这个事件的真相,了解一下上海地铁运营的内幕,我觉得根本不会产生这种疑问,机器比人可靠这件事情,已经是板上钉钉的……

从地铁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上海的地铁列车驾驶,有一个规定,节假日必须控制在自动挡,平日可以手动挡……这听起来就违反直觉啊,“哎?关键时候还得进入自动挡?”没错,为什么后面的几条线路地铁列车都没有安排驾驶室,正是因为根据实际的验证,无人驾驶本身就比人来操作更加可靠,才会从一开始就设计成无人驾驶的吧……人的不安定因素太多了,误操作、精神状态、错误的判断都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相对来说,自动驾驶反而更加安全可靠。

根据我的推测,即便发生了让市民对机器自动化的操作带来不信任感的消息,上海市内的轨道交通列车自动化驾驶的趋势也不会动摇……自动化的驾驶是一个城市先进的体现,也带来更高的效率和更加准的运营……反而是人为的失误导致了这次的事故,该批判的是人为的失误,而不是自动化的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