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强硬表态后,全球风险资产大幅下跌,但东南亚市场反应温和,表明亚洲市场具有一定的弹性,为投资者提供了机会。

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东南亚指数(MSCI东盟指数)本周下跌不到2%,相比之下,亚洲基准指数下跌近5%,两者相对值达到18个月来的高点。

积极的一面是,在2021年底大幅下降后,MSCI东盟指数未来12个月收益预期再次开始上升。

据彭博社报道,瑞银集团策略师Niall MacLeod周四在一份报告中提到,随着经常账户余额的持续改善,股票、债券和货币的估值相对降低,现在东盟市场不像过去那么脆弱。与2013年相比,市场的处境要好得多。

瑞银数据显示,尽管东盟市场在2013年“缩减恐慌”期间遭遇重创,其原因是信贷积累和宏观收支状况恶化,但现在印尼等国的经常账户看起来较为健康

此外,美联储加息步伐加快的可能性推动全球债券收益率飙升,引发股市普遍转向价值股,而非高价成长股。

这将有利于菲律宾、泰国和新加坡等市场,这些市场金融和工业类股的敞口很大。这些基准指数是本周亚洲表现最好的指数之一,而韩国等高科技股市场则表现不佳。

在这种环境下,能够从经济重启中受益的银行、能源和股票,似乎势必会跑赢其他行业。根据彭博社汇编的指数,金融和能源类股占该地区基准股指的40%,科技股占比不到2%。

景顺亚太地区(不包括日本)全球市场策略师David Chao指出,今年的形势已经清晰,亚洲股市表现优异,或许还将从北亚转向南亚和东南亚市场,比如印尼和菲律宾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