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2021系列——“一起回顾「这一年」,也一起回顾「你的这一年」。”

2021最期待的事,就是春节放假了。

虽然在一个月前,日历上的数字就已经翻新了,可对于中国人来说,只要还没到春节,这一年就不算完。

春节,这个中国人延续了四千年的传统习俗,被科技和时代的进步披上一层华丽的新装。

能够见证国家整体变化的最直观窗口就是我们的春晚

但是春晚节目一年不如一年,要不然你也不会到了这个点,还在玩手机。

01

最惹人怀念的80年代春晚

春晚严格说是1979年就开始了,但都是录制好,然后到时候播放。

采用现在这种现场直播形式的,是在1983年的春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0年代,一切从简,跟我们如今自然不能相提并论。

如果你现在翻看之前的纪录片,你都有给中央电视台捐钱的冲动。

那时候的主持人,是观众本年度喜欢谁,谁就去做主持人,比如刘晓庆

还有时候,由于相声演员嘴皮子溜,干脆客串主持人,这事情姜昆马季就做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报幕的时候,姜昆数度忘词儿,马季一遍一遍提醒,最后姜昆来了句:“都让你报了,人家都知道了,晓庆你随便说两句吧。”

虽然不是专业的主持人,但这种不拘一格的报幕方式,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马季老师的《一个推销员》,“我们这个宇宙牌香烟,已经行销到了全国各地”虽然没有响应禁烟的公益号召,但给这个世界上增添了经典的段子与笑料。

当春晚结束后,错过现场直播、坚守岗位的一位首钢工人得知这个节目最好,通过现场热线联系到了马季,希望他为自己再说一段,马季先生就在电话里给他重新说了一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0年代,很多港台、海外歌星通过春晚走进了我们的眼帘。

谭咏麟《水中花》张明敏《我的中国心》都是当年红遍大街小巷的歌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7年费翔《故乡的云》表达了海外游子(费翔在台湾出生,但在美国长大,算海外)对祖国的思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费翔能上春晚本身也算巧合,机缘始于费翔与母亲前往烟台探视自己的姥姥。

但走红的却是那首买一送一的《冬天里的一把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费翔1990年继续挑战自己,去百老汇参演音乐剧,举办告别演唱会的时候,中国大陆第一次有了追星的狂潮。

02

1990—2000年:

港台歌星增多,小品盖过春晚

有了费翔这些人的成功经验,90年代更多的港台明星登上了春晚,像刘德华、叶倩文、梅艳芳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是在2000年的时候,当时地道的偶像派歌手谢霆锋携董洁唱了一首《今生共相伴》,有疯狂女粉丝一度认为谢霆锋当年是真结婚而寻死觅活,董洁也因为此次春晚露脸开始了演艺生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这十年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语言类节目,尤其是小品开始抢了相声的风头。

小品最初是电影学院训练学生的一种形式,但是在80、90年代的时候,经过朱时茂、陈佩斯的表演,小品的形式越发成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者,80年代春晚相声节目占的比重大,一堆相声演员,如马季、姜昆,甚至泰斗级别的马三立老先生也在春晚说相声。

这么多人挤在一个槽子里,肯定有人会去寻找别的发展空间。

相声演员得天独厚的口才,天然地会往小品这个方向发展。

比如相声世家侯耀文先生,和赵丽蓉老师合作了《英雄母亲的一天》后,发现演小品更受欢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侯耀文和同样是相声底子、却在小品行当发展的黄宏公开调侃:“现在相声明显干不过小品。”

但相声界人才流往小品,只能说一个原因,最关键的还是一大批优秀的小品演员的崛起。

就比如说跟侯耀文合作的赵丽蓉老师,老人家是当年名副其实的“小品王”

赵丽蓉老师在96年春晚的时候寻求突破,开始参与群体创作,追求精工细作,比如与巩汉林合作的《打工奇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迄今为止,我们还能回想起老人家的顺口溜:“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这酒怎么样,听我给你吹,”还有其他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探戈儿就是淌着淌着走”

从赵老师的作品中,我们就能看出,小品表演的素材来自生活,且经过小品演员的演绎,更容易在春晚规定的有限时间内,快速激发观众的笑点。

这是相声演员端在那里,酝酿好长时间才抖一个包袱所不能比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遗憾的是,老人家于2000年7月份过世,“小品王”的称号也变成了另一个姓赵的人。

早在2000年,赵本山就因为和宋丹丹合作《昨天·今天·明天》而获得了巨大成功。

谁都记得“秋波就是秋天的菠菜”、“我这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破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老赵也通过春晚的舞台,推出“自己人”。

在2005年之前,春晚接近年关的“点炮”节目都是赵本山、高秀敏、范伟这铁三角。

在朱时茂、陈佩斯告别春晚,赵丽蓉去世后,很大程度上,春晚小品全靠这三人撑起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新世纪的春晚:创新之下一地鸡毛

如今春晚重头戏的小品,全靠沈腾和贾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他们在表演的时候,感觉总是在使劲咯吱你,而这些在早年那些艺术家身上是看不到的。

并且这一时期的春晚,已经有了更年轻、更潮的元素,比如04年的时候,在当年最火的港台歌星周杰伦、阿杜,各自献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春晚也从网络上找灵感。

水木年华在春晚唱的歌曲,最先就是在网络上流行起来的;

某一年,连《老鼠爱大米》这样的口水歌也在春晚上登堂入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代进步,人们娱乐的渠道越来越多,春晚的档次却在逐步降低。

拿《老鼠爱大米》来说,口水歌除了旋律简单容易学之外,没有任何营养,中国音乐要都是那样,早就完犊子了。

事实也证明了,果真如此,请问谁还记得《老鼠爱大米》的原唱在干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说这后来的春晚有什么亮点,大概是舞蹈了。

《千手观音》林志玲《绽放》,舞蹈是真正地与现代科技,灯光舞台效果融合在了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为什么总有人在看春晚?

马季老师给首钢工人在电话里专门表演,让人看到了早年艺术家的亲民;

赵丽蓉一个不识字的老太太,专门学习毛笔字,那“货真价实”的确有颜体的风味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老人家还专门学英语,唱过席琳·迪翁的歌曲,现场连唱带跳小虎队的《爱》,这里可以看到他们的努力和不断尝试突破。

唯有如此,他们创作的语言类节目,才能做到“润物细无声”般地搞笑。

现在的演员不具备老艺术家那种能力,是春晚一年不如一年的重要原因。

但即使春晚越来越不好看了,它也有特殊的存在理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前的春晚时刻,大家围在一起对着电视机评头论足,要么甩扑克,要么摸麻将,要么一桌甩扑克一桌摸麻将。

再晚一点外面就有放炮的了,一家子里总有一个人在窗外第一声“咻——啪”响起的时候,就招呼老老少少快看有人放花。零点一到,外面的爆竹声噼里啪啦,根本听不清屋里董卿在说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烟花爆竹禁放之后,从除夕到初七,小区里连个电瓶车的防盗警报声都不见响。

过年的仪式感没了,年味儿也就没了。

要是除夕再没有了春晚,那跟清明有什么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除夕的时间点,只要有人在的屋子,就是春晚演播大厅,所有屋里传出的都是一个声音。

不同饭圈在此时和谐共处,还能互相提醒别错过了谁的出场,搞不好就有听见声从厕所飞奔出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客厅的发明者应该感谢春晚,这个空间只有在看春晚的时候才会利用最大化,为一家老小提供新年倒数的条件。

哪一天要是没有了春晚,我在七大姑八大姨的聊天中,都走不过三个回合。

二舅姥爷至今也听不明白我是干嘛的,三姑奶奶想让我明天就跟村口的二丫领证,但是再话不投机的亲戚,好歹也有春晚这个共同语言。

虽然这么一台晚会有诸多问题,但它对中国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夕晚上的春晚,就相当于八月十五的月亮,就算圆得不完整,也不妨碍“天涯共此时”。

所以今天的评论区,想跟大家聊聊你记忆里最有意思的春晚节目,或是说说一家人坐在一起看春晚的故事。

即便节目不尽如人意,但它出现在每年的除夕,就有了特殊的意义,那些经典的节目,那些温暖的回忆,都是在向团圆致敬,向新的一年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