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36岁的林散之遵从黄宾虹的教导,为师造化,孤身一人,行游万里。寻嵩高,叩潼关,上太华,历终南,横太白。此行经过,后被收入所著《漫游小记》。专业行走今试着译为白话文,权且自娱自乐。林散之既是诗人、书画家,又是散文大家。本人自知译文不及原著万分之一,请诸君见谅!
林散之 原著 专业行走 译
伊洛
从偃师到洛阳有一百多里路,乘车两个小时就到达了。
在洛阳东车站下车后,我住在大东旅馆。稍微歇了一会儿,我赶紧问旅店伙计,哪里有澡池子,我得去泡个澡,好洗一洗这满身的污垢。
自打从孝义登嵩山之后,我就进入了道路崎岖、密林丛布的地区。每天住宿的地方,大多是在土窑洞中,那环境简直就像牲畜圈一样。身上长满了虱子和虱子卵,密密麻麻、成百上千。
这期间,闲来无事之时,我也常常坐在水边,自己擦擦身子,捉捉虱子,捏捏虱子蛋。此时此刻回想平时曾经如此注重的清洁卫生,不禁哑然失笑,的确是有点矫情了。
吃完饭,我前往洛阳城溜达。
洛阳是周成王迁都的都城洛邑,也是刘秀所建东汉的故都,是我国五大古都之一。这地方环山面水、地势险要,城内街市整洁、商业繁盛。
我先去拜访前清翰林院庶吉士林东郊,以及画坛名士郭锡林两位老先生,可惜没见着。然后我又去县前街寻访李振九先生,可惜也没见到。
万般无奈之下,我只得前往东街旧书店里随便看看。只见旧书店内堆满了各种碑拓,其中大部分都是龙门石窟的新旧拓片。我原本打算购买一些寄给朋友们,只可惜囊中羞涩,最终却没有买。
第二天是个阴雨天,我没有出门,留在店内整理这些天来的画稿和诗稿。
第三天吃完早饭,我带了点干粮,去寻访伊阙之胜。
所谓伊阙,就是龙门,伊水碧波荡漾,缓缓从中流出。
出了洛阳南门,过了洛河,登上岸去,在沙中行走一里,路过安乐窝左边。
安乐窝这个地方,是宋代大儒邵康节先生的故里,村中尚有一个康节先生的祠堂。村里面的邵姓人家,大约还有数百家之多,看来康节先生的子孙后代,人还不少。
村子前面是天津桥,再前面是洛河桥,不过都已经残破毁坏,只剩下几个桥孔,还巍然耸立在洛河水面之上。
往南走十五里,是关帝陵。这关帝陵面积不小,殿前石阶高大坚实,栏杆门槛盘曲迂回,绵延不绝、四通八达。
殿内安放的关羽雕像,庄严肃穆、十分壮观。后殿则是关羽陵墓,这墓有十余丈高,东西也有十余丈宽。墓前有一石碑,上面刻着“汉寿亭侯关羽之陵”几个大字。墓上种了许多松柏,苍绿之色,连成一片。整个陵园内,松柏那就更多了,多达数百株。我站在关帝陵前鞠躬,再拜,严肃地注视了很久时间。
从关帝陵出来,再朝着南边行走十余里,有一个小镇,我在这里稍作休息,买了一些干馍馍等面食充饥。
从小镇出来往右,沿着伊水右岸行走,三里之后就到了龙门石窟。
只见巨大的山石出现在眼前,这些石头呈现出一片赤黄色,间或还有些快掉落下来。而在这片石壁之上,凿出了大大小小许多窟龛,里面则安放着成千上万尊石佛造像。
伊阙
宾阳洞的三个洞窟,是龙门众多石窟之冠。洞外《齐洛州老人佛碑》,是最古老的。不过要说这里最大最高的石像,那还得数老君洞的。
老君洞的石像有十多丈高,坡陡路滑,不容易上去,需要拽着东西才能上得去,这里石壁高崖,苔藓斑驳,景色却是最好看的!
老君洞内,有开元十年的一篇造像记,是宋天圣二年丁裕题名的,就刻写在佛座后面,只可惜时间很紧,我不能全部临摹下来。
香山寺在伊水的东边,我从龙门乘渡船过河,沿着山往上攀登。
这些开凿于石壁上的洞窟,有武后时刻经、宋真宗《龙门铭》、以及贞祐四年(1216年)张谷等的摩崖题记。
攀登至山顶,远望伊川之水,悠悠自去,而隔着河对面的那些洞窟,险峻陡峭、连天接日,就像作画时已经施粉上样了的画稿一般。
沿着山岭进入香山寺中,这寺庙已经快荒废了,里面的松木已被砍伐得所剩无几,想起白居易石楼风月之景象,不禁沧然泪下。
香山寺的一名老僧,煮了些麦饭给我充饥。当天晚上,我借了张破床就住在寺里面。
洛阳东面二十五里的地方,就是白马寺。
白马寺始建于东汉,号称中国第一古刹。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白马寺与少林寺一起被冯军毁坏,如今已经荒废好几年。近来,戴季陶先生发愿重修,我去的时候,维修工作才刚刚启动。
白马寺内山门东侧,有至顺四年(1333)的《洛京白马寺祖庭记》石碑一块,做工颇为精良。寺内大殿前面,还有很多魏代的造像和宋元时期的石刻。寺中还有两棵古柏树,体态婀娜、树影婆娑。
我原本打算去看看方塔,但没去成。
从白马寺往北走十余里,就是西周成周城的遗址,那里如今是一片野地,没啥好看的。再往北就是唐明皇的陵墓,古冢荒凉、凄惨冷清,也没啥好看的。
于是我朝南走了十余里,返回洛阳东车站的大东旅馆。
第二天,再去拜访李振九先生,振九先生留我吃了顿饭,我与他谈了大半天方才离去。
我在洛阳住了七天,一直没有收到家书,心中十分焦急,直到快离开那一天,才收到家书一封。
从信中得知,家中老母和妻儿都很思念我,希望我不要再往西行,能够早点回家。但他们哪里知道,对于我这个在外远游的人来说,事到如今,我怎会心甘情愿半途而归呢?
于是,在4月28日这一天,我买好了前往潼关的车票,决定一探西岳华山之险!
延伸阅读
1. 1934年,36岁的他孤身一人,一床被子、一把油伞,朝着嵩山出发
2. 1934年,林散之游嵩山,当地人衣冠古野,大多席地而坐、席地而卧
3.1934年,土匪如蝗虫般四处劫掠,为非作歹,唯独不敢到少林寺
4.1934年,他在嵩山少林寺,遇到一个亡国之人,细问方知对方是朝鲜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