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乎曾经有网友提问:“从小一直缺爱的女生会有哪些特征?”

有心理咨询师回答:“极其反差的人设、讨好他人的倾向、永远把别人放在第一位、很难接受别人的馈赠、满足于情绪价值、患得患失、不自信、感情情绪化、容易满足。”

这条回答获得了2000多个赞、400多条评论,有很多人表示自己被戳中了。

@当下的力量:“缺爱的女生反映出了千千万万个不合格的父母,长大后很难拥有经营幸福的勇气和智慧。”

@重度失眠患者:“缺爱,没有安全感;自卑,没有朋友;孤独,伤痕累累。”

@一个贫民窟女孩:“有时候会自卑与自负集于一身,在两个极端徘徊。”

@茶语微凉:“我也缺爱,所以我很抗拒别人靠近我,会害怕,而且我也不懂得爱别人。”

@静守己心吧:“每一条都中了,不敢恋爱,不敢接受别人的好意和帮助,总是跟人刻意保持距离。”

父母爱孩子是本能,如何爱是智慧

父母爱孩子是本能,如何爱是智慧

我看完觉得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于是把相关的截图发到了群里,想不到引起了家长的争议。

有家长说:“现在当父母累死累活的,就是为了给孩子好一点的生活,吃的穿的用的哪样不是父母能力范围内最好的?哪里还会缺爱?缺爱的孩子都是矫情,自己作的!”

有的家长看法却不一样:“爱不仅仅是物质的满足,还有心灵的呵护。如果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再多的物质,也无法培养出一个人格健全的孩子。

是啊,爱是每个人前进的内在驱动力,如果缺乏爱,就会失去方向,止步不前。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对父母的关心、陪伴和回应都有很高的需求。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孩子,一定是不缺爱的孩子,长大后也可以更加自信、勇敢地迎接学业、事业、恋爱等各方面的挑战。相反,如果孩子的情感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就会形成一生难以弥补的创伤,对于将来的心理健康、人格发展、人际交往等都会产生消极影响,即使小时候不愁吃不愁穿,因为没有得到足够的心理关爱,也会缺乏自信,做事畏手畏脚,没有安全感。

很多父母都想不明白,自己倾尽所有培养孩子,为什么到最后孩子还是“不知满足”,陷入缺爱的沼泽呢?

其实,天底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爱孩子是每一个父母的本能,但是,如何正确地表达爱,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爱,却需要一定的智慧。

那些“缺爱”的孩子,长大后会怎么样?

那些“缺爱”的孩子,长大后会怎么样?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说过著名的“恒河猴实验”?

1959年,美国心理学家亨利·哈洛为了求证“有奶便是娘”还是“有爱才是娘”,将刚出生的小猴子与母猴分离,与另外两只“母猴”——一只用铁丝做的“铁丝妈妈”、一只用布料做的“布料妈妈”生活了165天。

铁丝妈妈和布料妈妈身上都挂着奶瓶,小猴子可以从它们身上获取乳汁。但是,研究人员却发现,小猴子更喜欢布料妈妈的奶,平时更多的时间也是跟布料妈妈待在一起,遇到危险的事情时,更是毫不犹豫地躲到布料妈妈的怀里。后来,研究人员把布料妈妈身上挂着的奶瓶拿走了,小猴子依然愿意抱着布料妈妈,把头远远地伸到铁丝妈妈身上喝奶。

经过反复的观察,亨利·哈洛最终得出结论:与母乳喂养相比,接触安慰可能对于动物幼崽更有“吸引力”。也就是说,爱和亲密接触,是与饥饿和干渴等物质需求一样强烈的存在,有的时候甚至会超越饥饿和干渴。

那么,缺爱的孩子,长大后都会有哪些表现呢?说实话,有些特征藏都藏不住。

1、患得患失

想要拥有,又害怕失去,无法真正地信任与依赖他人,缺乏爱人的能力。渴望别人对自己好,当别人自己好时,又怀疑别人不是真心的,潜意识里会认为没有人真正关心自己,对自己好一定是另有所图,总是对人充满怀疑和敌意,很难收获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2、独来独往

社恐,不喜欢与人交流,总是独来独往,显得很不合群。因为小时候没有得到父母的关注和关心,常常感到自己被忽视,长大后就会变成“透明人”,没有安全感,认为自己可有可无,甚至不配被爱,与人交往时总是感到无形的压力,容易紧张、焦虑,久而久之,就变得胆小、孤僻,没有正常的交际圈。

3、自卑敏感

小时候父母很少肯定自己,不是批评就是责骂,永远不满意,永远嫌弃,长期缺少认可,就会在心里埋下自卑的种子,产生消极的自我评价,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做什么都没有自信。而且十分敏感脆弱,别人一个眼神、一句语气,都会十分在意,在心里反复揣摩:是不是自己又做错了?是不是自己惹人讨厌了?习惯自我否定,一步步跌落黑暗的深渊。

4、习惯性讨好

缺爱的孩子很善于察言观色,因为他们也渴望爱,所以小时候对于父母会百般讨好,十分乖巧懂事,对父母言听计从,从不反抗,以此获得父母的关注,长大后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常常以别人的情绪和需求为先,压抑自己真实感受,不敢大胆地表达内心的想法。对于别人的请求,即使不愿意做,但也不会拒绝,而是硬着头皮上,事后内心又十分后悔、痛苦。

真正的爱,是父母给的安全感

真正的爱,是父母给的安全感

缺爱的孩子,一生都会过得很艰难。童年带来的内心匮乏感,会在他们的人生中时不时制造障碍,造成惨痛的代价。

作为父母,谁不想自己孩子一片坦途,一生无忧?要让孩子不缺爱,父母首先要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爱。

爱,是高质量的陪伴。父母对孩子的关心不仅限于吃喝拉撒和学习成绩,还要学会接纳孩子好的坏的情绪,认真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尊重孩子的思想,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

爱,是坚定不移的肯定。面对孩子的错误和不足,不要气急败坏,觉得没有达到自己内心的期望就指责和打骂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发展特征,父母要主动发掘孩子的闪光点,发自内心地赞扬孩子,在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首先安慰和鼓励他们,然后和他们共同应对,找到优化和解决的办法。

写在最后:

父母不要口口声声说着“为了孩子好”,却忽视孩子的内心需求,不顾实际地要求、限制孩子,经常挑剔、否定孩子,这样做不是真正的爱,只会把爱变成伤害,让孩子的内心变得贫瘠,终其一生都在渴求爱、寻找爱。

希望每一个父母,都能学会如何去爱。也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被爱浇灌,健康、快乐地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