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最严”反兴奋剂背后的严密治理体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萍 北京报道2月4日,北京冬奥会盛大开幕,各赛事也接踵而至,与比赛热度同高的还有“兴奋剂”。兴奋剂的使用不仅损害奥林匹克精神,破坏竞技比赛公平的原则,而且严重危害运动员身体健康。 1967年第一份《禁用清单》出炉,1999年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成立,2003年《世界反兴奋剂条例》出台。我国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反兴奋剂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了《反兴奋剂管理办法》。

在本届北京冬奥会中,中国仍会以“零容忍”的态度全力实现赛会期间兴奋剂问题“零出现”的目标。 在2018年9月5日,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公布《2022年北京冬奥会参赛反兴奋剂工作计划》。2022年2月2日,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副主席杨扬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北京冬奥会即将拉开帷幕,希望运动员能够遵守反兴奋剂各项规定,专注比赛、享受比赛,拿“干净的金牌”。

体育运动中的兴奋剂(doping)是指: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orld Anti•Doping Agency,WADA)每年公布的一份在体育运动中禁止使用的物质和方法清单(《禁用清单国际标准》,简称《禁用清单》)中列出的所有物质和方法。国际奥委会规定:竞赛运动员应用任何形式的药物或以非正常量或通过不正常途径摄入生理物质,企图以人为和不正当的方式提高他们的竞赛能力即为使用兴奋剂。

在北京冬奥会上,干血点检测方法将在反兴奋剂检测中首次成为常规检测手段,这也是该方法也首次在奥运会上正式应用。兴奋剂管理工作是冬奥会北京村综合诊所药房的重中之重,也是综合诊所一条不能逾越的红线。冬奥会北京村综合诊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下称宣武医院)的药师们正在从前期繁忙的筹备转入一线实战。

“我们制订了相关制度,后续就是具体执行,包括培训,每日药品怎么存、怎么放、怎么发、发的时候怎么交代等。”1月3日,宣武医院药学部主任、国家药物临床机构副主任张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北京村综合诊所药房反兴奋剂是药师们天天要做的日常工作。

宣武医院药学部主任、国家药物临床机构副主任张兰 受访者供图

“零容忍”“零出现”

一直以来,我国赛会期间对兴奋剂持“零容忍”、“零出现”的态度,我国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反兴奋剂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了《反兴奋剂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也新增妨害兴奋剂管理罪,并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2007年我国成立了中国反兴奋剂中心,也是国家级反兴奋剂机构。其前身是国家体委运动医学研究所兴奋剂检测中心,始建于1987年。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参与研究制定国家反兴奋剂的发展规划、规则和相关程序、标准;参与制定反兴奋剂目录;组织实施兴奋剂检查和检测,对检查结果进行管理;组织实施对兴奋剂违规事件的调查及听证;开展食品、药品兴奋剂检测;组织开展反兴奋剂教育、培训、科研、咨询和国际交流等活动;监督各级各类体育组织开展反兴奋剂工作;负责兴奋剂检测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并支持其按照国际国内标准独立开展检测工作。

中国反兴奋剂中心一直坚定对兴奋剂“零容忍”的立场,在总结、汲取东京成功经验基础上,结合冬季项目备战特点,实施北京冬奥会“更严、更全、更高”的计划,确保北京冬奥会兴奋剂问题“零出现”。

东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共获得38金32银18铜共88枚奖牌的优异成绩,实现兴奋剂问题“零出现”。

1月31日,中国反兴奋剂中心主任陈志宇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和东京奥运会一样,自2021年12月20日开始的最后备战阶段实行三轮筛查,对备战运动员实施了约1700例检查,第三轮检查到运动员入村那天截止,以确保“全覆盖”。

陈志宇进一步介绍称,2018年平昌冬奥会的监控工作始于比赛开始前5个月,当时做了1025例兴奋剂检查;而北京冬奥会的监控始于2018年3月,截至目前针对备战运动员实施检查超过7000例,这个周期也成为中国史上最长的备战奥运会反兴奋剂工作周期。检查不仅针对在国内的运动员,还包括在境外的训练队,通过委托国际检查机构(ITA)或者当地反兴奋剂机构等方式完成境外检查超过1100例。境外检查样本在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认可的境外实验室检测,数据则会及时上报WADA,保证公开透明。

2月2日,国际检查机构(ITA)在线上发布会上宣布,由专家组提交的5400多项赛前兴奋剂检测建议已完成八成;计划北京冬奥会期间收集约2900份尿液和血液样本。

另据了解,中国反兴奋剂中心还与公安部禁毒局、海关总署口岸监管司等单位建立了合作机制;为了加强在北京冬奥会期间与国际检查机构的有关信息和情报共享工作,与ITA、国家体育总局、公安部、海关总署、北京冬奥组委共同签署关于信息和情报工作的合作谅解备忘录,建立反兴奋剂工作交流机制,共享涉兴奋剂信息和情报,共同防范打击兴奋剂违法违规行为。

与此同时,在北京冬奥会上,干血点检测方法将在反兴奋剂检测中首次成为常规检测手段,这也是该方法也首次在奥运会上正式应用。

据中国反兴奋剂中心主任陈志宇介绍,干血点检测方法是由中国全程参与研发的。与传统血检相比,这种方法快速、简单、经济而且样品易于保存与运输。陈志宇表示,干血点是一种具有创新性、革命性的检测方法。这是我国首次在反兴奋剂领域全方位参与的创新项目,中心参与规则制定、检查要求、检测技术和器材研发等各方面工作,保证这项技术第一时间在中国落地。东京奥运会之前,中国进行了400多例干血点检测。

“让干净的运动员干干净净参赛。通过最严的措施,确保干净的中国运动员不仅经得起冬奥会期间的检验,还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历史的检验。”陈志宇指出。

揭秘“最严”反兴奋剂背后的严密体系

除了在赛前做好检测外,反兴奋剂也渗透到了赛事日常中。

为了防止国家队运动员误服含有违禁物质的药品,中国反兴奋剂中心研发了“运动员安全用药查询系统”,采用北京协和医院的药品清单进行整理,经由专家逐一审核,为运动员安全用药提供参考和保障,并对食品、药品和营养品中存在的兴奋剂问题及时发布警示通知。

与此同时,冬奥会综合诊所药房也为中外运动员提供“安全用药”保障,药房的药师们也将反兴奋剂作为日常工作。

张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称,冬奥会综合诊所药房为保障运动员们的用药安全,在反兴奋剂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宣武医院在此前的北京奥运会也积累了反兴奋剂等方面的药事服务经验。

宣武医院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医疗保障队出征图 受访者供图

据了解,北京奥运(残奥)村综合诊所药房由来自北京6家医院(北京协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积水潭医院)的9名药师及首都医科大学化学生物学与药学院的10名在读药学专业本科生组成。

冬奥会北京村综合诊所药房由宣武医院负责建立并全部由宣武医院药师负责管理和日常医疗工作,他们建立了《综合诊所药房WADA禁用药物的管理制度》,相关措施还包括:药品WADA受控状态维护入病历系统;对WADA禁用药品单独存放;建立WADA禁用药品专用账本;WADA禁用药品由专人管理并每天清点;药框粘贴兴奋剂红色标识;等等。

不久前,国际奥组委药学专家Mark Stuart以及首席医疗官团队也到冬奥会综合诊所药房考察工作。专家团队对药品存放和药品分包的整洁环境、中英文双语的货位标签、WADA药品和阿片类药品单独存放的药事管理模式表达了充分的肯定,对药房的发药流程、各项管理规范、工作记录都非常满意,对药师好帮手“取药机器人”也给予了赞赏。

兴奋剂源于药物,但又不是某一种单一的药物。早期的兴奋剂只有少数几种,但近年增加的种类越来越多,自2004年起,在WADA的推动下,经过广泛的协商程序,《禁用清单》每年更新一次。

2008年,国际奥委会公布的违禁药品种类上升到9种,并且还有3种违禁方法。在WADA《2022年禁用清单国际标准》中,则含11类禁用物质和3类禁用方法,按禁用时间又分为所有场合禁用、赛内禁用以及特殊项目禁用3类。

禁用清单的列出,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对运动员实则也是一种提前的“保护”。如某运动员曾在2014年赛内兴奋剂检查中出现阳性,导致禁赛3个月,就是因为误服药物。

曲美他嗪是冠心病的常用药物之一,可改善心肌的能量代谢,增加心肌对缺血、缺氧的耐受能力,但同时也能增加运动相关的肌肉对缺氧的耐受能力,增加运动量,所以在2014年被列入WADA禁用清单。对于部分禁用清单里的药物也是一些疾病常用药物,张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有部分运动可能可以用,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最后还是要根据名单查询,以及由药师根据运动员的情况判断。”

例如β2受体激动剂就是我们熟知的治疗哮喘的常用药物,包括沙丁胺醇、福莫特罗等,其中沙丁胺醇是最常见的提高成绩的β2受体激动剂。β2受体激动剂对于非哮喘患者可以扩张肺部,加速血液循环,从而提高专注度。曾经有报道称冬奥会夺牌大国挪威在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参赛时几乎带了6000支哮喘药,可谓名副其实的“哮喘队”。

为此WADA明确S3类中的4种成分(沙丁胺醇、福莫特罗、维兰特罗和沙美特罗)在某些治疗剂量范围内是可以被使用的,但范围并不是一成不变,比如2022版《禁用清单》对沙丁胺醇的治疗剂量就做了修订,从之前规定的12小时内服用800微克修改为8小时内服用600微克。

禁用清单

WADA 发布的《2022 年禁用清单国际标准》可以从WADA网站www.wada-ama.org 下载查询。以下是结合《2022年禁用清单国际标准》宣武医院、北京协和医院药师的相关清单解读介绍:

S0:未获批准的物质

S1:蛋白同化制剂,包括蛋白同化雄性类固醇(AAS)和其他蛋白同化制剂。蛋白同化制剂品种中某些物质可能存在于治疗如男性性腺机能减退等疾病的药物中, 但不仅限于此。如,睾酮、达那唑、替勃龙等。

S2:肽类激素、生长因子、相关物质和模拟物,主要包括:①促红素类以及影响红细胞生成的制剂,如促红细胞生成素;②肽类激素及其释放因子,如促黄体生成素、生长激素等;③生长因子以及生长因子调节剂,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S3:β2受体激动剂:所有选择性和非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包括所有光学异构体,均禁用。而以下4种成分在某些治疗剂量范围内是可以被使用的:吸入使用沙丁胺醇24小时内最多不超过1600微克,且任意8小时不超过600微克;吸入使用福莫特罗24小时内最大摄入剂量不超过54微克;吸入使用沙美特罗24小时内最多不超过200微克;吸入使用维兰特罗24小时内最多不超过25微克。

S4:激素及代谢调节剂,主要包括:①芳香酶抑制剂(如阿那曲唑、依西美坦等);②抗雌激素作用物质(如他莫昔芬,氟维司群等);③激活素受体IIB活化抑制剂类;④代谢调节剂(如胰岛素,曲美他嗪等)。

S5:利尿剂和掩蔽剂:呋塞米、氢氯噻嗪、螺内酯、甘露醇、去氨加压素等。

S6:刺激剂:刺激剂中某些物质可能存在于治疗如过敏性反应、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感冒和流感症状等的药物中,但不仅限于此。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哌甲酯、尼可刹米、麻黄碱、伪麻黄碱等。所以综合诊所药房并不提供复方感冒药。另外,肾上腺素局部使用(如鼻、眼)或与局部麻醉剂合用时不禁用,如局麻药复方盐酸阿替卡因注射液不禁用。

S7:麻醉剂:吗啡、羟考酮、芬太尼、哌替啶及其衍生物等。

S8:大麻(酚)类

S9:糖皮质激素:所有糖皮质激素禁止任何注射、口服[包括口腔粘膜给药(如口颊、牙龈、舌下给药)]或直肠给药。

P1:β-受体阻断剂:在特定项目如冬奥滑雪和单板滑雪项目中禁用。

一些中药由于含有以上几类药物成分也被列入WADA禁用,如用于治疗感冒的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含麻黄碱,说明书标注“运动员慎用”。运动员在使用中成药时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不确定药物是否含兴奋剂时及时咨询医务人员。

S1.蛋白同化制剂

麝香壮骨膏是常用的缓解关节痛、腰痛的外用贴膏,也是易于购买的非处方药,被广泛应用。这类药物中的麝香含雄酮等成分,具有蛋白同化作用,被WADA列为赛内赛外均禁用的物质。

S6.刺激剂

多数治疗感冒的中成药,例如:连花清瘟胶囊、通宣理肺丸、感冒软胶囊、苏黄止咳胶囊等,都含有麻黄碱、伪麻黄碱等成分。麻黄碱是中医常用的治疗药物,常用于缓解鼻黏膜充血和肿胀,WADA对其在尿液中的浓度有严格要求,因此运动员在比赛期间应谨慎服用。

除此之外,士的宁作为最经典的刺激剂,中成药中也有其身影,比如华佗再造丸中的马钱子就含有这个成分。

S7.麻醉剂

例如:湿润烧伤膏中含有罂粟壳(含吗啡、可待因、罂粟碱),能有效缓解疼痛,因此属于S7类麻醉剂。

(作者:朱萍 编辑:林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