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产圈如今颇有几分在风声鹤唳中拆盲盒的味道,每隔几天,便有关于房企的坏消息传来,而我们永远无法预料,下一次会轮到谁。

虽然声称“奥园要成为行业困境中成功突围的典型优等生”,但面临即将到期的债务,中国奥园公开宣布债务违约,选择直接“躺平”;世茂也在与央企中海洽谈出售广州亚运城项目股权。

曾经财大气粗的房企,现在很少有不缺钱的,暴雷也已经成为新常态。

于斯时,忽发奇想,星河湾为什么没有暴雷?这样的问题既不好回答,也没有标准答案,权作探讨。

星河湾因太过于低调,在南派房企中属于另类。

星河湾起势于广州番禺的华南板块,如果我们不是刻意从记忆的库存里划拉出来,面对走马灯般纷纭出现在聚光灯下的诸多房企,可能都没人想到过再关注下曾经红极一时、叱咤风云的星河湾。

之所以沉寂数年,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和掌门人都很低调。公开场合中,印象中每年全国两会期间会看到黄文仔出现在媒体面前,而在其他场合,则鲜见其身影,也并无多少公开发声。而自从梁上燕女士从容退出挂冠而去后,就几乎找不到为这家企业代言的公关明星了。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星河湾不是上市公司,没有责任和义务公布经营数据。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在唯规模论的导向之下,公众的目光往往聚焦在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房企,早在2009年,星河湾的销售额便达到130亿元,位列当年中国房地产企业住宅销售排行榜的第20名。但是,星河湾在2019年的销售金额不过166.9亿元。

十年的时间,三高模式成了房地产开发的“主旋律”,万亿俱乐部迎来新晋王者,千亿俱乐部在不断扩容,地产江湖波诡云谲。有人快速上C位,有人则于无奈中退出舞台,犹如滚滚长江,浪花淘尽无数英雄豪杰。

当业内同侪如百舸争流,奋楫笃行之际,星河湾的销售额和排名双双被时代匆匆的脚步甩下,已跌出百强的名单。不过,当房企暴雷的消息层出不穷,而曾经一度成为被群嘲的对象星河湾模式,却出人意料地在风大浪急的地产江湖中屹立不倒。

那么,回到文章开头那个问题,星河湾会不会暴雷?个人观点,环环认为不会。

这首先得归功于星河湾的“稳”。从中年大叔到年逾古稀,掌门人黄文仔一向不善言辞,但却敏于思考,特立独行,个性十足。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黄文仔性情愈见通透,行事更显老道,处一线而不交班,在确保企业和产品不变化的同时,不以业绩论英雄,

在星河湾的发展历程中,除了早些年被人忽悠到鄂尔多斯圈地重投项目,乃至到煤老板的故乡太原拿地算作有点犯迷糊外,星河湾的发展基本上算是平稳,没遇到过大坎,也没入过太深的坑。

其次,星河湾对于品质的坚持当为同辈楷模。星河湾坚持高品质,重新定义豪宅,从拿地到推盘,前期没有一两年、两三年根本不开盘,产品不惊艳根本不算成功,与那些追求“5986”和“456”的房企完全不在同一轨道。因此,星河湾的产品常被誉为地产界的劳斯莱斯,被不少人称为,在产品的打磨上几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而当行业告别了野蛮生长,进入品质时代,星河湾这样的偏执狂也算终于不负所望,迎来了自己的时代。

虽然星河湾近年来战略有所改变,比如已不再坚持一线城市拿地建豪宅,而是适时进入二线省会城市,甚至三四线城市,战略往下探,如同送豪宅“下乡”;再比如星河湾也开始进入旧改领域。在广州,星河湾就拿下了几个城中村改造项目。

无论如何,我们唯愿星河湾品质不会变。

最后,还有关键的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星河湾的现金流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之所以我们大胆做出这样的推断,是基于两点理由:一是由于星河湾的产品单价高,因此利润厚;二是由于掌门人一贯的克制风格使然,导致星河湾经营上一向偏保守,不会无限制地扩张,也就不会犯同门师兄弟那样的低级错误。

所以,综上所述,类似星河湾这样的房企肯定无缘行业龙头,但若论成就百年企业,或许星河湾这种小而美的房企反而胜算更大些。